查看原文
其他

华农这位院士终生与昆虫打交道,一家三口都是昆虫学家!

华南农大校史馆 华南农业大学 2022-04-20

为迎接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

传承大学精神,

丰富校园文化,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华农官微将于近期推出

“璀璨星辰”系列人物专题,

讲述我校创校先驱、学科创始人

及院士的人生故事。

昆虫占全球生物物种总数的一半,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昆虫学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就卓著的昆虫学家灿若星辰,庞雄飞就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

今天,是这位老院士诞辰90周年的日子。让我们了解历史,缅怀先贤。

庞雄飞,广东佛山人,昆虫学家。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59年获莫斯科农学院农学副博士学位、华南农业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广东省科协副主席、中国昆虫学会理事等职。



 缘结昆虫,长空比翼 


1929年8月,庞雄飞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一个清贫的教育世家。1949年他考入中山大学,先在农学院蚕桑系,后转到病虫害系学习,师从赵善欢、蒲蛰龙等我国第一代昆虫学名家。

中学时期的庞雄飞和他的哥哥、妹妹及母亲


1953年毕业,他留在华南农学院任教,同时在职攻读研究生。1955年奉派到苏联留学,在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读昆虫学研究生。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美丽的浙江姑娘,她就是由国家送往该大学昆虫学学习的留学生李丽英。一样强烈的报国情怀,一样献身科学的崇高志趣使两个年轻人心心相印。

1955年冬与李丽英在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席夫农学院


1959年,庞雄飞获得苏联副博士学位,李丽英也学成毕业,俩人双双回国,结为伉俪。庞雄飞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李丽英在中国科学院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后,被组织安排到广东。庞雄飞回华南农学院任教,1961年晋升为讲师,李丽英同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广东昆虫研究所(原中南昆虫研究所)。

庞雄飞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此后的半个世纪中,这对骄人的爱侣在昆虫学研究领域和为国育才的事业中比翼双飞、硕果累累。他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庞雄飞于1977年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1983年始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丽英先后任广东省昆虫所所长、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昆虫学会副主席,2017年被中国昆虫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求实创新,业精于勤 


庞雄飞回到华南农学院后,雄心勃勃地倾其所学,报效祖国:一方面从事昆虫学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开始系统研究害虫防治中的生态学和天敌昆虫的分类与利用问题。他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参加了由赵善欢教授主编的《农业昆虫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发表了温度对昆虫呼吸强度影响等方面的论文,提出了昆虫呼吸恒定温区的新概念,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1965-1966年他奉派出国到古巴支援教育和经济建设。1966年在《动物分类学报》发表了他在昆虫分类学领域的处女作《广东拱颏瓢虫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1980年庞雄飞与“农业昆虫学”编写工作会议全体编委合影


文革十年内乱期间,在无法进行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情况下,庞雄飞没有放弃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工作。他利用当时允许的形式,参与组织教学小分队,带领学生到农村去,在生产实践中传授昆虫学和害虫防治知识;他作为骨干参加了广东省生物防治工作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研究和推广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他带领老师和学生创立了广东海陵岛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示范区,与蒲蛰龙教授在广东四会大沙建立的示范区相呼应,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培养了一批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的技术骨干,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条件,不问昼夜,不分寒暑开展天敌昆虫,尤其是瓢虫科昆虫的分类研究工作。在这极其艰难的10年内,他发表了学术论文11篇,完成了科学专著《中国经济昆虫志.瓢虫科(二)》的写作工作和《天敌昆虫图册》的编写工作。他一共发表了瓢虫新种125种,赤眼蜂和缨小蜂等新种12种,建立了我国的瓢虫科分类系统,使我国这几个天敌昆虫类群的分类水平跨进了国际先进行列,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瓢虫分类学家。

1980年代初庞雄飞领导广东省海陵岛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与其学生梁广文等


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庞雄飞教授废寝忘食地奋斗在教育科研第一线。1982年他以高级访问的学者身份赴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1984年经农业部批准建立了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1989年组织建立了农业部昆虫生态毒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科学家的工作因文革受到严重干扰的时候,国际植物保护学科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策略的提出,二是系统科学理论与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使植物保护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庞雄飞教授以其敏锐的目光洞察到这两大进展对未来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便决心把系统科学引进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研究,以开创中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1978年10月,他利用到北京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向我国老一辈昆虫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管致和坦陈了自己的思路,得到管先生的大力支持。回校后,他便带领自己第一位研究生以广东阳江海陵岛为基地开始了这一开拓性的工作。


此后的20年内,他以高度的热忱、旺盛的精力投身这项事业,一方面自学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害虫综合治理的研究实践,另一方面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家曾士迈院士通力合作,成立全国植保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多次召开全国植保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1989年他所领导的团队完成了系统工程在害虫控制中的应用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系统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1990年他与曾士迈院士合著出版了《系统科学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1994年他完成了《害虫种群系统的控制》专著,创立并系统阐述了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的理论。这一专著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于1995年由广东省优秀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并列入国家当代科技重要著作(农业领域)出版计划,于2001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他的弟子们应用和发展了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害虫防治领域、食品安全领域、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领域及环境保护领域都为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立德树人,桃红李艳 


出生于教育世家的庞雄飞深知人才对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他很早就领悟到在世界范围内人才竞争必将是国力竞争的焦点。1978年,拨乱反正后的祖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时值壮年的庞雄飞教授与全国人民一样意气风发地走进了一个辉煌的新时代。作为昆虫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与赵善欢院士和刘秀琼教授、张维球教授、陈守坚教授、尹汝湛教授、吴荣宗教授、黄国汉教授、黄彰欣教授等学科骨干一起,夜以继日地重新规划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科的发展蓝图。

1981年12月,李沛文教授(右三)、庞雄飞教授(右一)、吴灼年教授(右四)访问美国佐治亚大学,与在此进修的骆世明(左二)、农业生态学的导师Robert Todd和农学院院长(右二)合影


“十年内乱”后的祖国百废待兴,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科建设工作同样也是千头万绪。庞雄飞教授与其他教授一道抓住了学科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加强年轻师资的培养,使昆虫学科顺利度过了青黄不接的时期。同时,他们根据国际科学发展动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了学科稳定而先进的研究方向。经过10年的努力,昆虫学科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点,1989年在首次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华南农业大学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直延续到今天。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恢复后,庞雄飞亲自指导并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78人。这批高级人才已成为各自工作单位的骨干,其中有10人被评为二级教授(研究员),包括:原国务院学术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梁广文,原福建省农科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现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民生,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曾玲,原教育部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任顺祥,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昆虫学会理事长韩日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福建省昆虫学会理事长侯有明,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符悦冠,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海南省昆虫学会理事长彭正强,广西农科院院长助理曾涛,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原副所长黄凤宽等。


庞雄飞的女儿庞虹也继承了父母的事业,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后到中山大学工作,现任中山大学昆虫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昆虫学家。



 风华永在,思念绵绵 


庞雄飞教授与2000届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们


2004年3月25日凌晨4时30分,庞雄飞院士病逝于广州,长眠于四季飘香的银河公墓桂花园。庞先生离开15年了,这15年里他的学生们每次在工作获得重大成绩后都到先生墓前报喜。每年清明节,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的老师、研究生及已在广东省内外工作的学生们都齐聚老师墓前,共同缅怀恩师,重温昔日的教导,沐浴榜样的光辉。他的学生梁广文就曾在清明时节赋诗寄托对导师的崇敬和怀念,这首诗在研究生中广为流传:“杜鹃花红杜鹃啼,春花烂漫忆春泥。花开花谢天行健,落红厚德伴新犁。”


庞雄飞先生的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昆虫学家奋发向上,再续辉煌。


资料来源:

1.《庞雄飞文集》

2.新华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的绿色——庞雄飞》

3.科技世界网《庞雄飞:中国昆虫学家、生态学家》


编写 | 梁广文 陈源

图片 | 由受访人员提供

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冯潇慧

责任编辑 | 方玮 谢韩

今天,我们一起来缅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