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产值2000万到14亿,这位华农教授功不可没!

骄傲哒 华南农业大学 2022-04-20

在距离华南农业大学151公里外的惠州农场里,日头高挂,白色的蔬菜大棚里,热量不断从地表窜出、升高、翻腾,中午这里的温度可高达50℃。“现在要把侧蔓都处理掉,只留下一条主蔓挂果,不然营养都会被消耗掉,果实很难长大或导致落花落果了。”此时杨暹正在西瓜大棚里一边仔细观察着植株的生长情况,一边对身旁的技术员说道。

杨暹在四季绿蔬菜基地指导技术员

这位华南农业大学的蔬菜学教授,也是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叶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和广东省农业对外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几乎每周都会驱车前往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四季绿公司”)的蔬菜基地,在地里待上大半天,带着基地管理人员察看生产情况,对每一块田,一一给出指导意见。除此之外,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工作,手把手地教授年轻的技术人员……每周在四季绿公司的两三天时间里,杨暹都忙得不可开交。

这种状态对杨暹来说,已经持续了近16年。2004年,他与四季绿董事长张宋刚开始合作时,“四季绿公司”还只是一家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小公司,16年过去了,四季绿公司已成长为种植养殖面积达60万亩、年产值14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季绿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宋评价道:“这么多年来,公司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有赖于华南农业大学杨暹教授为核心的团队为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保驾护航。


 安全:“每一棵蔬菜都是一个承诺” 


在农村长大的张宋对农产品有着强烈的食品安全意识,2004年,他所经营的一个农场里的蔬菜被检测农残超标,然而,公司所有采购的生产资料,包装上都有‘无公害’字样”,也都是按规按量在使用,那为什么农残会超标呢?找不到问题的原因,张宋一筹莫展。

四季绿公司网站截图

彼时的杨暹作为供港蔬菜基地的知名专家,经常在惠州地区供港蔬菜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培训与推广应用工作。经惠阳区农业局的介绍,张宋找到了杨暹,经逐一排查、分析,他很快指出了可能出现问题的根源。最后,事实验证了杨暹的推测,问题出在于周边田块对张宋菜地的影响,造成蔬菜农残超标。杨暹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赢得了张宋的赞赏,四季绿公司所坚持的“每一棵蔬菜都是一个承诺”的理念也打动了杨暹。经学校同意和委派,杨暹成为了四季绿公司的特聘专家,为公司所有蔬菜基地的生产计划制定、栽培技术和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在四季绿公司,大家都知道,“有问题,就找杨老师”。在杨暹这里,似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嫁接的番茄苗

番茄、彩椒等茄科作物种植受青枯病危害困扰了四季绿公司多年,每年番茄、彩椒的生产基本上都是毁灭性的。作为季节性蔬菜,番茄、彩椒等茄科蔬菜是公司的主要产品,但由于基地年年连续种植,导致土壤环境恶化、蔬菜病虫害严重、产量降低和品质恶化等一系列不良现象,这在农业中被称之为“连作障碍”,对公司生产的损失极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杨暹提出,在进行科学的土壤治理和肥水管理的基础上,行之有效的关键方法是要从“苗”来解决:使用嫁接技术培育幼苗,避免茄科蔬菜生产过程“死苗”现象。一开始,张宋表示怀疑:“苗怎么能够解决‘病’的问题呢?而且,嫁接技术多用于果树上,蔬菜也能用吗?


事实胜于雄辩。杨暹的办法很简单,“我就种几块地给你看看。”

杨暹筛选砧木,亲身进行嫁接示范,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最后嫁接的番茄、彩椒全部成活,生产过程不再出现“死苗”的现象了,植株的枝条上挂满了果实,解决了连作基地不能种植番茄、彩椒等茄科作物的难题,为公司每年挽回数千万的损失。由于杨暹的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应用推广,四季绿公司获得广东省首批四个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之一。至今,四季绿公司一直使用嫁接技术种植茄科蔬菜,大大降低了土传病害危害的风险。


要种出好的蔬菜,除了要种苗好,还要在肥料上下功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四季绿公司决定往有机循环农业方向发展,同时,生产从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产品不但要求有机、营养,而且要求口感风味要好。要解决蔬菜产品有机、营养、口感好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有机肥问题,但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动物粪便如鸡粪等为有机肥,这不仅容易造成农田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引起土壤重金属、抗生素、病虫害残留风险。因此,对传统有机肥进行升级改造,开发植物源有机肥,降低农业面污染源,提高农作物品质是十分迫切的。

然而,公司有机肥生产技术不成熟,为此,杨暹带领团队致力于有机肥的研发工作,公司在资源、资金、设备上大力支持,并建立了公司自己的有机肥加工厂。通过不断研究试验,杨暹成功地研究出以纯花生麸为材料的有机肥发酵生产技术,从此纯的花生麸有机肥在四季绿公司面世,通过使用花生麸有机肥生产出的蔬菜产品,也成了四季绿公司品牌宣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杨暹教授对四季绿的贡献和改变远不止如此。


围绕食品安全为核心,杨暹带领团队年轻教师和学生,先后为四季绿公司建立了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有机基质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有机肥生产技术、都市农业的运营与管理等实用技术 10 余项,制定了50多个生产技术规程,引进了新品种200多个,建立了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根据生产需要,为公司和惠州市进行不定期的技术培训。

四季绿创始人、董事长张宋与杨暹教授

通过杨暹在蔬菜栽培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为四季绿公司实现经营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这里每一块地的蔬菜,上市前必须经过两道农残检测,采收前检测一次没有问题才能收获,上市前再检测一次没有问题才可进入市场。”科学的种植方法,完善的生产体系,四季绿公司对自家生产的蔬菜底气十足,公司的网站上写着:“任何人发现四季绿农产品有农残超标现象或假冒行为,经核实奖励人民币1万元。


 双赢:产学研合作十六年 


企业要发展,技术和人才是核心。2016年1月,四季绿公司成立了惠州市四季绿农科院,这是惠州市首家民营农科院。农科院依托公司产业基础和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才资源,开展农业科研开发、示范与推广。“不仅为企业服务,也为同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张宋董事长如是说。

四季绿农科院的成立对于双方的产学研合作是个新起点,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农业科技开发平台,引进更多专家教授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提升内在研发水平,而专家教授的成果,也能更快地实现产业化。


农科院的首任院长,正是杨暹。


杨暹不仅具有很好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且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对于企业来说,在适当的时机开发一个新项目或引进一个新品种,不但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为了完善四季绿公司的产品结构和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杨暹向张宋董事长提出开发芽苗菜生产项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杨暹已经掌握了成熟的芽苗菜优质种培植技术。芽苗菜的产业化生产项目在四季绿得到应用后,马上为企业带来了3000多万的巨大经济效益,且本项目也获得广东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四季绿公司的芽苗菜

同样,一个新品种的成功引进,对于企业引领市场消费、吸引消费者持续关注和消费,以及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是相当关键的,为此,杨暹带领团队每年大量引进和筛选适合当地气候和市场的新品种。如其中一个品种人参果,早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杨暹就已经成功引种了,他将配套的生产技术引进到四季绿公司,也获得了成功,而且效益相当明显,亩产值可达10万元左右。

四季绿种植的人参果

通过产学研合作,不仅带来了技术,也促进了人才引进。现有四季绿公司的员工中,有 20 多名骨干技术和研究人员来自华南农业大学,陈贵然就是其中的一位。2010年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他从一般的技术员做起,如今已是四季绿公司的生产总监。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陈贵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与管理经验。“自己所掌握的蔬菜生产技术,30%来自于书本理论学习,70%来自杨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从一个完全不懂蔬菜的门外汉,现在可以说对蔬菜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了如指掌”,他如是说道。

对于高校老师而言,科研、教学与产业发展、应用紧密结合,也获得了双赢。“利用四季绿农科院的基地平台,我们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国家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1项、还有省市重点项目多项,目前已经获得了5项专利,发表了多篇应用性论文”。谈起产业如何反哺科研,杨暹教授如数家珍。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快速有效转化,同时为高校提供了很好的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四季绿公司每年都接受了华南农业大学不少于500名学生的教学与生产实习。

老师团队与研究生在基地

四季绿技术员向华农学生介绍工厂化育苗情况

除此之外,产学研合作对于培养年轻老师掌握专业实践知识意义重大,如杨暹教授团队下年轻老师康云艳副教授、赵普艳讲师通过多年在四季绿公司基地产学研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验证,提高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了年轻老师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丰富了教学内容,正如她们所说的:“经常到四季绿公司后,上课就有了底气”。在园艺学院教学观摩比赛获得一、二等奖的佳绩,由康云艳指导和带领学生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蔬菜专业技能竞赛”中也获得团体三等奖。

杨暹教授和他引进的新品种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成为了科研的重要课题,产学研的合作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通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杨暹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累累。1992年获广东省政府星火奖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013年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201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成绩数不胜数。


华南农业大学与四季绿公司的合作也整合了我校其他相关学科的技术力量:如农学院徐汉虹教授提供病虫害防控的新型农药,材料与能源学院的雷炳富教授在种植活性材料上提供了技术支持,食品学院的黄日明教授为蔬菜采后提供技术支撑,等等。


在杨暹看来,成功的产学研合作,应该是长期的、有持久生命力的。作为一名蔬菜产业专家,不仅要知识过硬、技术过硬,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结合市场不断地开拓创新。

2017年11月,由杨暹领衔打造的四季绿农业公园正式开园,四季绿农业公园是我省首批立项的农业公园,占地面积约4000亩,融合农业科普、新品种和新技术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产业形态,为乡村产业发展增加了新动能,也为企业的品牌打造、产品营销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目前,四季绿农业公园年游客量达60多万人。


 本色:教授也当“农民” 


农业研究的道路充满艰辛,不时还要忍受日晒雨淋,是什么支持杨暹一直坚持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


“是情怀”,杨暹果断坚定地说。

“我现在一天不下地走走,不看看菜就不舒服。”从1981年入读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杨暹是土生土长的华农人,“种菜”早已成为杨暹生活的一部分。著名园艺教育家、蔬菜栽培专家关佩聪教授是他的导师,他一直奉行着导师提倡的科研要与产业、实践结合的理念。


“我首先是农民,然后才是教授。”杨暹调侃着说道。在他看来,产业专家就是要实实在在解决农民与产业的实际问题。每次下乡培训,大多数时候杨暹都是在田里讲课的。直接在地田培训,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专业知识。田间蔬菜生长不良,病虫害危害严重,一棵死的菜,它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杨暹往往能一针见血,深得农民的喜爱。在蔬菜产业,他所带领的团队,获得了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的高度认可。

除了四季绿公司,为了推动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高质发展,提高农民种菜的效益,保障蔬菜的均衡稳定供应,加快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杨暹也在惠州市或其他省市地区开展蔬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建立了多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对接了包括梅州、增城、连州等3个省级产业园的技术服务。长期奔波在华农与省内外地区,他每年的开车里程超过3万公里。


在杨暹看来,投身农业事业,除了要有情怀,还要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四季绿创始人、董事长张宋曾与许多专家打过交道,但是最终选择信任杨暹,除了因为他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外,还因为他从不谈利益,不求回报。“杨院长从来不谈费用,只是专心研究蔬菜,为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蔬菜食品安全,他是真正为了农业发展的专家。”张宋说道。在四季绿公司奉献多年,“每一棵蔬菜都是一个承诺”不仅仅是公司的经营理念,也是杨暹一直坚守和贯彻的信念。

身为一名老师,杨暹也总是毫无保留地教授“学生”。在四季绿农科院,年轻的技术员很少称呼杨暹为“院长”,还是喜欢叫他“杨老师”。因为每次跟着他下地,总是能学到很多。生产总监陈贵然跟随杨暹多年,在他看来,杨暹非常注重启发技术管理人员的思路,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先讲解,帮你把理论贯通,然后再启发你去思考如何动手实现。


 前行:助力乡村振兴 


自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成为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2018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分别与惠阳区人民政府、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框架合作协议、技术支撑项目合作协议,并合作共建了“教育部 科技部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四季绿分布式服务站”。张宋表示,希望未来在华南农业大学强大的技术支撑下,共同将产业园打造成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区。 


除了四季绿公司,华南农业大学也全力支撑多地产业园建设,至今,华南农业大学累计与地方签订产业园框架合作协议 50 份,签订技术服务项目 56项。希望通过产教融合、学研一体 ,打造校“园”科创服务共同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回信,令广大农业教育者和科研人员无比振奋。对此,杨暹笑着说:“我认为现在是从事农业的大好时机,作为农业科技人员更加应该投身到一线去,把我们真正的技术服务于一线生产,建设好我们的农村。



采写 | 谢韩 程雄 新媒体工作室 冯潇慧 苗卓立 李梓萌

图片 | 谢韩 新媒体工作室 罗鑫 刘润东 部分由被采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冯潇慧

责任编辑 | 方玮 谢韩

为服务产业发展的华农人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