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国家名义
缅怀烈士致敬英雄
华农校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员、农科学生黄承先,少年时便不畏强暴,敢于与恶势力斗争。他自幼家境贫困,又目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艰苦,亲身体验到人世间的不平等,更加激发立志读书,寻求真理,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1922年秋,黄承先考入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1924年8月,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与国立广东高师、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合并建成国立广东大学,广东农专改为广东大学农科学院。不久,黄承先即加入了由中共党员阮啸仙领导的“新学生社”,积极参加广州市的学生运动。1925年春,经刘大伸同志介绍,黄承先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共产党员。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教育下,经过实际斗争的锻炼,黄承先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广州青年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还曾被选为农科学院学生会主席,主持出版会刊《农声》,具体而又有力地引导学生运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1926年,黄承先兼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挥戈直指福州。福建平定后,黄承先出任福建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兼福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为开展农民运动,维护社会治安,巩固革命秩序备著辛劳。1927年春,蒋介石露出了反革命的狰狞面目。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因进步力量大都随军北伐,反动气氛笼罩全城。黄承先因在广州战斗多年,有群众基础,会讲粤语,工作方便,于是以革命事业为重不避艰险,自告奋勇地参加转进广州的行列。他们于1927年4月10日从福州到达广州;仍以中大农科学生为掩护,秘密宣传组织群众,号召把北伐进行到底,与此同时,积极准备参加应届毕业考试。1927年5月5日凌晨三时,因叛徒告密,黄承先、郑作贤(后被反动当局枪决)等六人遂被捕押往南石头惩戒场囚禁。在监狱中,黄承先身受三次酷刑,被折磨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仍然坚贞不屈,从不吐露组织和同志的情况。黄承先烈士为国为民,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于严刑拷问之后,在牢房里写下了极其悲壮的诗句:“凭三寸舌,骂你卖国魔王,怨黄土埋不下此生愤怒。倘问国家大事,还我自由!”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后三天(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举行“清党”,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广州上空阴霾密布,遍地腥风血雨,大小监狱人满为患。加之盛暑天气,疫疠流行,南石头惩戒场痢疾蔓延肆虐,屡经酷刑折磨之黄承先遂致沉疴不起,牺牲时年仅二十八岁。他把短暂光辉的一生,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学生分配往牛田洋前夕合影
1969年7月28日上午10时半,强台风“维奥娜”在广东汕头一带登陆,速度每秒58米,平均风力在12级以上。处在江河出海口低洼地势的牛田洋军垦农场17000米海堤全线漫水,被冲开缺口62处,围内两万多亩土地和房屋全部被冲毁,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学生在此次灾难中护堤捐躯。其中有28名学生来自华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2007年卫星拍摄牛田洋地形图
牛田洋地处汕头市内港,榕江西侧,潮涨时淹没,潮退时干出,是一片面积足有万亩的滩涂,得天独厚的自然冲积让她丰饶而富足。1962年九月,应中央生产需要,牛田洋被围成了13000亩的肥沃垦区,并在1965年创造了亩产1200斤的奇迹。1968年的冬天,上山下乡的热潮带来了2183名根正苗红的大学生,他们和219师的1万多名官兵一起,在这里修堤坝、拉犁耙、插秧割稻,运用专业知识,揭开一页新的人生篇章。
1969年7月28日,百年一遇的台风遇上农历六月十五的天文大潮涨潮期,使海浪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骇人力量。一批大学生受上级调遣,前往大堤抗灾抢险。有的往麻袋里装沙土,有的肩抗百斤重的麻袋,奔走堵漏。然而在急流喷涌的大水柱前,百来斤重的麻袋仿佛是轻飘飘的羽毛,一填上便被立即冲走,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换巨石堵住。狂风撕裂了搬运石头的竹杠和绳索,学生们改用双手推移。锋利的棱角割破皮肤,一寸一寸的挪动间,石面上血迹斑驳。
0492部队大学生二连幸存者合影
百年一遇的天灾并未夺去人间的温情。在这场人与天的混战中,华农不少前去牛田洋军垦农场劳作的学子在风雨中闪现了人性动人的光辉。1964级畜牧专业学子彭子立,在救灾中为堵住喷口,竟不惜用身体堵压。即便被水流冲击得呼吸困难,仍坚定地呼唤战友往自己身边压石头、填沙包;1963级兽医专业学子王岳如,在见到战友被滚动的巨石砸断足掌而倒下之时,毅然实施救助,将战友小心搀扶起,在席卷的暴雨狂风中并肩行走;1963级兽医专业学子张朝升,本被准许三天假期回乡探望病重的母亲,在听闻强台风来袭后,毅然提前返程参加连队的抢险;兽医专业学子杨贤威,在与洪水抢夺速度的生死大逃亡中,见战友被台风刮至水流湍急的河渠,毅然跳入水中救起战友,舍弃自己尽快逃生的机会;选种专业学子蔡德豪,在天灾来临前原被派往广州开会,在听闻同学们受灾后,推开一切阻力,翻山涉水回到牛田洋,到处寻找失散的战友;一位巾帼学子许坚,在抗风转移行动中临危不惧。即便手掌已然被绳索磨刮出淋漓的鲜血,她仍全然不顾,在呼啸的狂风中疾声指挥战友们前进,以保安全转移,后被广州军区授予三等奖;在7月29日拂晓,风声雨声渐歇,久违的温暖阳光重新普照牛田洋。但28条年轻的生命,却在这个世界彻底消失。其中多数学子家境困难,有8位是独生子女。庄容德,华农1964级畜牧专业学子,家有双亲及一妹。父亲在大队工作每月补助8个工分维持生活,母亲多病不能下田,无其他收入,家中清贫。刘先耀,华农1964级土化专业学子,家有母亲。父亲多年断绝音讯,家庭靠母亲务农挣工分,无其他收入,家中清贫。陈景毓,华农1964级经济专业学子,家中人口多。家庭靠父母务农维持,长期温饱没有解决,部分口粮靠公社补助救济;李丹(原名李统适),华农1964级果树专业学子,家中均务农。有未婚妻,结婚新房已安置好,待他锻炼结束后回家完婚;52年来,我们每一位华农学子、每一位青春正值的年轻人,都应该了解那段历史。精神家园的建造需要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离不开记忆传承。那些为抗险而牺牲的先辈,那28名捐躯的华农学子,我们不应该陌生。
整理自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牛田洋灾难亲历记》、华南农业大学校史等
微信编辑 | 费思迎 陈慧琪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