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1年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年会公布荣获本科院校微信排行榜第二名
广东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主要根据各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点赞数、在看数,综合测算出“微信传播指数(WCI值)”,按照数值大小从高至低进行排序。
2020年度,我校官微共发布推文235篇,阅读总数超496万,平均每篇阅读量超2万。其中单篇阅读量超10万的推文共10篇,多次在中国青年报全国普通高校单周文章阅读量排行榜中摘得周冠军,并连续四年获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官微五十强”称号,影响力在广东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农业高校中排名第一。2021年,我校官微入选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联合发布的“全国首批高校思政类高校官微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全国仅40所、全省仅2所高校上榜该类别名单。目前,官微粉丝已突破30万。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号于2014年6月开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指导华南农业大学新禾融媒体工作室运营。一直以来,华农官微作为学校网络育人的重要平台,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坚持做有料、有趣、有深度、有情怀的原创内容,讲好新时代的华农故事,传递好华农声音。新禾融媒体工作室由宣传部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外,还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2018年广东省第四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思政组一等奖获得者卜艳华副教授等作为工作室思政指导老师,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努力建设导向正确、师生关注的公众号平台。官微开通以来,作品多次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广东省教育好新闻一等奖、广东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优秀作品、广东省本科高校官微“十佳推文”等奖项。
讲好“美丽华农人”故事,发挥榜样力量。官微每年发布大量华农师生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报道,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发挥先进师生模范带头作用,许多选题、推文被新华社及《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跟进或转载报道。
自2017年起,官微推出了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讲好新时代涉农故事,展现农科新貌。挖掘学校师生团队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案例,做好融媒体策划宣传,生动讲述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故事,转变社会对农业、农学的固有认知,以丰富文字影像,展现华农新时代担当作为。
官微报道我校艺术学院设计团队参与新会陈皮村规划建设,刷屏华农人朋友圈
主动开辟网络新阵地,守好宣传思想工作“责任田”。近年来,学校密切关注网络媒介发展动态,及时在社会影响力大、学生喜爱的新兴网络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目前已在学习强国、人民号、南方+、今日头条、澎湃、百度百家等综合信息平台,抖音、微信视频号、Bilibili弹幕网等视频平台,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音频平台总共20个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进一步强化统筹策划采编,着力把学校官微、官博、官方视频号、官方抖音号等建设成为“引领学生思想、弘扬华农精神”的重要平台,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师生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传播内容。
学校目前已在20个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覆盖多种类型媒体平台
结合媒介传播特性,培育新时代宣传思政人才。多年来,以“指导老师+学生”模式打造新媒体工作室、校报学生记者社、广播台等学生团队,培育了一批觉悟较高、素质过硬、态度积极的学生。部分学生毕业后入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新浪、今日头条、腾讯等媒体和企业,或考入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继续深造。2020年9月,原新媒体工作室、校报学生记者社、广播台融合为华南农业大学新禾融媒体工作室,进一步加强对融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政人才的培养。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标识作为华南农业大学校内规模最大、最权威的校媒组织,新禾融媒体工作室由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直属管理,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为宗旨,以“讲好华农故事,传递华农声音”为己任,下设策划部、综合部、采编部、摄影部、视听部、设计与技术部、微博部七个部门,主要协助做好学校官网主页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号“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博@华南农业大学,官方抖音号、视频号、B站号“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报》及其微信公众号“微农快报”等校媒平台的内容生产和运营。
“10w+”的背后是一群可爱的华农校媒人官微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奇思妙想和辛勤付出在“新禾”,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
周彤:当我和你相遇
采编部是工作室运营平台内容产出的重要部门,而现任的采编部部长,是来自2019级公共管理学院的周彤。她是部门成员眼中的“超人部长”,是华农官方微信公众号“华南农业大学”与“微农快报”的主力小编之一。
怀揣着对新闻传播方向的好奇与憧憬,周彤在大一时便选择加入校媒。从采编新人成长为如今的部长,一路来,她收获良多。起初,她处理不同类型的专题还尚有磕绊;如今,她已能够跳出内容生产者的视角,去看整个部门、组织的发展。
周彤正在进行采访工作
回顾过往履迹,挑战之余,亦满载收获的充盈。每次推文发出,面对涨落不定的信息潮,周彤总是不断地精选留言、答疑反馈、分享阅读量进度……伴着采编群里的一声声欢呼,她也在内容创作者的“10万+”关卡中找到落点。于周彤而言,“新禾”像是一块敲门砖,她有幸借此窥见媒体工作的一方,也有幸从这个全校最大的校媒平台出发,去往校外媒体实习;新禾也是打气筒,在她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回看这一路上的点点成绩,又会恢复信心。
“新禾是一个满是奇遇的地方。在这里,你会与各色人物相遇,在采访对谈中,你的收获将不止于专题本身,你的人生故事或将因此而改变;这里也充满挑战,你将'在场',记录许多重要的华农时刻。新禾是一个相信热爱的地方,当你陷入迷茫失落时,持续的热爱可以助你克服万难。”
黄曦:在这里,成为彼此的星星
怀揣着对拍摄和新闻的兴趣,大一时的黄曦便报名加入了摄影部。校庆110周年那天,是她在加入部门后的第一次出任务。那天,紧张但大胆的黄曦冲上舞台,尝试各种姿势去拍照,朋友们都笑谈“她好拼”。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锻炼,在之后的拍摄中她变得更加自信和游刃有余。
正在进行摄影工作的黄曦
机缘巧合之下,黄曦也有了自己的代号“CC”。两年来,CC的摄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对摄影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理论和总结,成为了可以向同伴们传授经验的摄影部部长。于她而言,除了技术方面的提升,自己在新禾更可贵的是收获了一群可爱的朋友。一直以来,摄影部的氛围十分融洽,有人提议便有人响应。
“新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家,在这个家里面,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记录美景、一起约饭、一起聊天、一起进步,这些回忆共同堆砌起我们的摄影小窝。每次拍照,大家都是随叫随到,不管最终是否能成功拍到好的照片,大家都享受着一起拍照的过程。我们在工作室的大家陪伴下不断成长,收获满满。感恩遇见,让我们在这里成为大家的星星,照亮整片夜空。”
张颢译: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身为视听部的部长,张颢译对视听内容的生产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视听部,是一个需要学会感受美的部门。你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然后去捕捉。"让他印象很深的,是筹备第一届“华农杯”短视频大赛的那段日子。时间紧凑,他连夜写了一份文档准备赛程。短视频大赛当天,他一下课便跑去现场。“到达现场时,看到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做准备,心里安定很多。设备的调制、场景的布置、选手观众的引导……我很享受那个和大家一起工作的下午。”
张颢译正在进行专题拍摄
在视听部的日子里,他收获满满。他最珍惜的,是在工作中认识的朋友。在外出采访、社团合作、部门对接的过程中,他遇见许许多多的新朋友。特别的人与新奇的故事,都成为他大学生活中的宝贵经历。
“在去年招新刚结束的一个夜晚,我和一群刚进入视听部的同学一起在绿榕园吃晚饭。饭后,我送其余人去站台乘坐校巴。看着新同学意气昂扬、活力满满的背影,我想起自己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也是这样目送着自己的同伴坐上校巴。大家源于共同的热爱,加入了共同的组织,期待在这里,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彼此能够产生一些联系。加入新禾是我大学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期待在这里,大家都会变得更好。”
快乐、感动、成长、收获……在新禾他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时刻
综合部 马灵
距离9月的招新还没有过去很久,每次回想那两天的忙碌和疲惫都感觉很真实。作为华山摆摊的负责人,那两天我真的是做到了早出晚归。印象很深的是,摆摊值班的同学穿着工作室吉祥物“小新”的玩偶服,在路上和其他组织的吉祥物,还有过路的同学们互动、合影……很多小瞬间至今想起还是会憋不住笑。那些一起努力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即使它还不完美,即使还有些疲惫,但是在完成的那一刻都感觉好值得。
设计与技术部 陈业强 最初认识新禾,是从我的助班、上一届工作室设计与技术部部长张卓权口中得知的。经过重重考验,我幸运地进入了新禾,在这里,培训、专题“Deadline”的压力交织着大家的插科打诨,各种类型的专题策划在我们的手里一步步成为漂亮的推文,这一路,我们经历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在新禾这个大家庭,大家打成一片,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一起工作。我相信,在“新禾”的我们,都会如新禾般向上生长,都终有长成参天大树的那天。
微博部 刘嘉蕊 加入新禾融媒体工作室已经一年多啦,从最初的“愣头青”到现在有一套自己的微博运营经验,甚至还能带着新成员们一步步熟悉工作,一年间我已经成长了很多。当初看着师姐策划的热搜话题登上微博总榜,内容也被各大官媒引用转发,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暗暗想象着自己什么时候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如今,我也开始着手策划热搜话题,每每看到话题登上同城热搜,心里总是按捺不住欣喜。在一年多的运营中,我也逐渐意识到官博的特殊地位,这让我也时刻警醒自己,要记得自己作为一名校媒人的责任与担当。
采编部 谭炯昭 2019年12月某日的深夜11点,冷风狂啸,我与采编的两位伙伴在教五碰面,今晚我们做的专题叫《深夜守护者》。从宿管、保安到食堂阿姨,我们循着路灯追随着他们从南到北地跑在校道上,黑夜里的华农熟悉又陌生。凌晨四点,我们前往泰山区寻找一位扫地阿姨。她与丈夫都是泰山区的保洁人员,夫妻俩在凌晨的泰山宿舍区同值一班。扫帚的声音在这边一响,那边一和,有种莫名的浪漫。采访过程中,阿姨讲起了生活的压力和甜蜜的回忆,我帮阿叔扫了一段地,他夸我干得不错。天微亮时,我们把准备好的早餐递给夫妇俩,阿姨止不住地向我们道谢。那时候我体会到,我们的工作确实是有意义的。而与新禾的连接,就是这样在这一次次的见证与陪伴里建立起来,我们记录着华农的故事,同时也成为了新禾故事里的人。
上下滑动查看
每一篇推文,都凝结着无数校媒人的汗水每一篇“10w+”,都汇聚了广大读者的关心与支持一路走来,感谢有你!
身披过往荣誉,我们将继续努力秉持“讲好华农故事,传递华农声音”宗旨为广大师生校友们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往期回顾:@华农师生:这件事,和戴好口罩一样重要!
1金3银2铜!华农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上创历史佳绩!
闻“香”识“农”!华农的味道,我知道!
选 tā !这些华农老师,课上得真好!
请收藏!华农的雨,是一场浪漫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