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广州最美村庄,华农以“1234”模式作答!

服务乡村的 华南农业大学 2022-04-20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见面就把山歌唱。

山歌能消万年愁,

唱得稻秧节节长。


这首由华农师生谱曲演唱的《神奇凤二》

不仅唱出了凤二村山水美景

更唱出了凤二村的新面貌

从老旧村容到“广州最美村庄四十强”

这改天换地般的变化

离不开华南农业大学的

“和美乡风”社会服务项目


“和美乡风”项目简介

项目介绍视频


2019年,广州市从化区政府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选择在鳌头镇帝田村和江埔街凤二村合作共建两个村级社工服务站,开启“和美乡风”项目。由公共管理学院牵头负责,社会工作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李锦顺为团队负责人。该项目主要包括“一站两堂三平台四基地”的“乡村治理”服务模式、“12345幸福食堂”的“幸福食堂”社区养老模式和“智库”服务模式。近年来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获评中央宣传部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成为广东省3个该类获奖项目之一



走出广东乡村善治新道路



溪流穿过整齐划一的高楼,通向古朴幽雅的书吧、咖啡厅,宽阔的广场上铺着整齐的石板和沥青路……这般现代化的和美景象,不是在哪座城市的中心,就在距离广州从化城区10多公里的双凤山下,面积仅十余多平方公里的凤二村。


凤二村全貌

2019年,从化区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点。为加强专业化力,从区民政局华南农业大学签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社会工作服务为着力点,广东的乡村善治之走出新路子。

“‘半年见成效,一年成模式’是我们的目标。”团队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李锦顺介绍道。李锦顺曾担任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其主笔完成的《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指标评价体系》被广州市民政局采纳,他深知品牌塑造与模式探索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在对当地各个村落全方面、多方位的调研过程中,历史悠久但发展相对缓慢的帝田村,与文化浓厚但人口空心化现象突出的凤二村,引起了团队的注意。

“它们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可以在其中绘制最美的曲线,画上一幅最动人的场景。”

帝田村社工站揭牌仪式

2020年1月14日,鳌头镇帝田村社会工作服务站作为从化区首个村级社工服务站点正式落地,踏出华农与从化合作探索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设的第一步。该站点建设的同时,也同步建设党建工作站。

党建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同心圆,是把村民、村干部团结起来的最大公约数。”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党支部党员带头“下沉”村庄,并逐步发展退役军人、乡村教师、乡村企业家、返乡人才等为支持力量,很快打开了工作新局面。


“1234”乡村社会服务模式



2020年8月,首个乡村幸福食堂在江埔街凤二村正式揭牌运营,揭牌当天中午即开始为报名的长者及困难群众提供“午晚两餐”的配餐助餐服务。

通过建设幸福食堂,原本老旧的祠堂改建为整洁的食堂,墙外新建了花园和乡村学堂,村民们的就餐需求也得到较好满足。种大胆创新且成功落地的服务形式,现在看都是比较新颖的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王宇丰介绍道。

凤二村幸福食堂揭牌仪式

大胆创新的背后,是对乡村服务新需求新方向的不懈挖掘和敏锐发现。

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生谷舒晴告诉记者,自己驻村五个月中,首要任务便是精准定位村民需求。每日跟随社工行走于田间地头,对每户弱势群体进行实地探访,并建立低保、五保、残疾人的个人跟踪档案,绘制“爱心地图”。

社工入户探访

拜访村中两位“五保户”老人的场景让她至今难忘:“当时推开紧闭的木门,看到两个单薄瘦弱的老人正在烧木材取暖,让人看了很心酸。”

凤二村邻近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吸引着一批批年轻人外出打工,只留下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互相照拂。但随着年龄增长,村中老人身体机能退化,生活能力也随之下降,很多老人的一日三餐都无法自给自足,更不用说照顾孩子。部分孩子因无法得到必要照顾,甚至出现了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凤二村幸福食堂因地制宜:特殊情况家庭的长者可以携带孩子一同用餐,共同解决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用餐问题;经济困难人群可以以自己家种的农作物当做饭钱,实实在在地满足村民需求。

自幸福食堂建成后,每到饭点时,总能看到村民们戴着草帽,拿着社保卡、饭盒,满脸笑容地走过来:“刚从田地里回来,就能吃上热饭菜,真好。”

幸福食堂给农村留守长者发放华农赠送的爱心酸奶

正在“幸福食堂就餐的长者

据此,项目团队进一步探索以“幸福食堂+”为核心的一揽子新农村模式,实现村民从满足“午晚两餐”的温饱到精神文明需求的富足。例如以“幸福食堂+巾帼建功”培育小哪吒志愿者队、花木兰志愿服务队等本土社区社会组织;以“幸福食堂+邻里互助”搭建城乡融合基地,“走出去”与“引进来”共促城乡融合。“1234”乡村社会服务模式图示

经专业社工与教师、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断的实践总结,本次项目服务全内容最终归纳为“1234”乡村社会服务模式,即“一站两堂三平台四基地”。

“一站”即乡村社工站,并在社工站设立党建工作站。“两堂”即幸福食堂和乡村学堂。“三平台”即爱心地图、如愿行动、社区基金。“四基地”即村民议事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城乡融合实践基地,为打造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实践模式。


“幸福食堂+”模式图示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谈及项目成功的关键词,李锦顺用“资源”与“情怀”来概括总结

“作为农业特色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华农从农业技术到社会服务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数字资源、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等,是一座‘资源宝库’。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创新,才是保证项目成效斐然的关键。”

而在乡村服务领域二十余年如一日的深耕,源于对农村的情怀。李锦顺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是幸福食堂首批长者用餐时幸福的微笑:“我从来没有发现这么迷人的笑,如果中国农村的老人们都有像他们那样的笑容就好了。”回想起村民的热情朴实,他也笑了起来,“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深入,这个愿望总有一天会得以实现。”


来幸福食堂用餐长者灿烂的笑容

这份深厚的“三农”情怀,也延续到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和美乡风”项目在凤二村和帝田村的建设基地,不仅作为乡村示范点,同时作为研学实践营地,有机衔接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项目建设以来,学校向凤二和帝田两个社工站点共派出6名专业社工、4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党员和4名本科生长期驻扎村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工作;以志愿者形式发动师生开展专业服务村民群众3000余人次。师生们为2个村都创作了《帝田之恋》《神奇凤二》,收到农民欢迎。

同时,学院多位专家教师定期前往两地社工站进行考察和指导。同样致力于乡村工作的王宇丰,常与驻村社工一起探讨乡村情况的分析和专业问题。“农村应该成为华南农业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首选之地,区域乡村振兴的很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需要年轻的力量。”我校教授、专家前往当地社工站调研

回到大学讲堂,李锦顺要求学生必须要扎根农村,真心实意地和农民打交道,能“进得去门、蹲得下身、说得上话”,还要善于研究真问题。

在其主讲的《农村社会工作》课程中,他鼓励学生开展乡村环境设计、模拟表演村民大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以便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服务实践能够快速适应环境。

驻村社工为困难长者赠送礼物和节日祝福

李锦顺教授正在指导学生

面对当前农村的发展性需求,多元互动、链接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必要出口。以此为方向,项目团队旨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一块华农乡村社会治理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一个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为“三农”发展再添助力。

“和美乡风”项目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获社会广泛认可,被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多次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发表报道。2022年3月,获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农村是社会服务的蓝海。”李锦顺介绍,当前农村社会的快速转型不仅拓展了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领域,也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乡村振兴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真心热爱,你就会感觉到春天常驻。”


学于华农

读万卷书后感修德博学

行万里路后悟求实创新

扎根基层

砥砺前行

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路上

贡献华农智慧

发挥华农力量


往期回顾

▲在海拔4500多米的雪山上,这名华农学子肩扛国旗!

▲华农发布2022年硕士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复试及录取办法!

▲划重点!建设“双一流”,华农学子应该这样做


文字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张艺溶 王莉娜 付冰洁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 | 由受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张艺溶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

点赞☑️ 在看☑️

乡村服务在路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