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读研,苦?甜!
华农故事讲不完
近日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
专题报道华农开展农业科技帮扶
提升广东荔枝产业竞争力
《南方日报》
“主题教育蹲点记”专栏
《南方都市报》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专栏
专题报道华农在广州从化
牵头建设的科技小院
4月27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
5月27日《南方日报》专版专题报道
“来村里读研,就是要‘自找苦吃’。”
在从化科技小院
有这样一群华农研究生
他们早已习惯吃苦
日晒雨淋、蚊虫叮咬、夜探农田……
但扎根田间地头
他们也收获了甘甜
“科技小院”到底什么样?
作为16个科技小院的牵头建设单位
华农又是如何做的?
今天
官微“高质量发展看华农”专栏
带您走进从化科技小院
看华农人
如何在科技小院
种出新天地
何为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是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单位通过牵头建立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2022年联合发文支持建设的6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中,广东有31家小院入选,近半数来自华南农业大学。
而在广州从化,华南农业大学牵头成立的广东从化荔枝科技小院、广东从化香米科技小院、广东从化蛋鸡科技小院,代表着从化响当当的农产品“金字招牌”。其中,荔枝科技小院与香米科技小院为广东首批科技小院,于2020年11月启动建设;蛋鸡科技小院正在筹建中。
校企共建科技小院
专家“组团式”下沉
现挂职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从化分院院长、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岳学军告诉记者,作为校企共建的新型发展平台,从化三个科技小院的共建企业均为相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链主企业,基础好实力强。
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任务,华南农业大学选派了资深专家组成团队对接小院建设与发展,其中不乏院士级专家。
“我们的科技小院主打科技赋能,这离不开组建优质的专家团队。”岳学军介绍,不同学科专家“组团式”下沉,往农村一线注入强大的科研实力。例如,香米科技小院选派了三个专家团队,分别是负责智慧农场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研究水稻栽培与生理的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团队,以及研究水稻育种的华南农业大学杂交水稻研究室主任、教授张泽民团队。
依托科技小院平台,华南农业大学统筹引领广东全省产区涉农院校,共同服务地方产业,并协同这些院校组建了“1+M+N”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1”为华南农业大学,“M”为产区院校/农技推广机构,“N”是多个乡村振兴主体,包括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等),以实现产区涉农院校特色与非产区院校的优势相结合为基础,通过产教融合联合培养“一懂两爱”的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
“我们围绕从化香米引入了省农科院的优质水稻品种‘19香’,围绕荔枝引入省农科院、仲恺、南农、中大等多股科研力量。”岳学军说。
按照“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华南农业大学在每个小院派驻2-3位硕士生导师担任首席专家,针对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开展田间研究,直接服务农业产业发展。
专家团队集结,博士、硕士研究生也随之而来。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青梅告诉记者:“结合实际需求,华南农业大学每年在每个科技小院配备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采用‘0.5+2+0.5’年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华农专家指导学生观察荔枝(杨潜摄)
国家园艺学会会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黄旭明是派驻荔枝科技小院的导师之一,他提到,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更注重培养应用能力,解决行业问题。“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有至少一年时间必须落到生产一线,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更有利于人才从高校到企业、行业的无缝对接,育人成效非常显著。”
在田间地头读研
“自找苦吃”也甘甜
点击视频,了解华农研究生在从化荔枝小院的故事
广州市从化区云星村的荔枝林内,温冰怡给种植户星伯解答同株荔枝树坐果情况参差的问题。(图源:南方日报)
产学研创新融合发展
“小院之路”升级进行时
进入六月毕业季,温冰怡就要离开校园,正式加入荔博园工作。她还记得,自己进入荔枝科技小院快半年时,园区里便新建了两层高的实验中心,条件完善。“分子实验、生理学实验都可以做。”实验室里,她拿出几袋真空压缩的荔枝向记者展示,有“岭丰糯”“井岗红糯”等特色品种,这些荔枝已在冷柜里存放近一年,外表如刚摘时那般新鲜。
温冰怡对半切开荔枝幼果取样,分析种子大小和果皮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图源:南方日报)
据从化荔枝科技小院的牵头建设单位——从化华隆果菜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介绍,这是荔博园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团队联合攻关实现的冷冻锁鲜技术,荔枝经真空压缩包装,通过液体速冻机速冻后放入冷库保存,在特定温度下可长期保鲜贮存,保鲜期从之前的40多天延长至1年左右。“这既有利于开拓出口业务,也能延长销售期,解决荔枝集中上市销售难的问题。”
广州市和稻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从化香米科技小院的牵头建设单位,该公司董事朱嘉超介绍,和稻丰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团队联合攻关实现的“香稻增香增产栽培技术”,创制出了香稻专用肥和香稻增香叶面肥,创建了多苗稀植、精准施肥、少水灌溉、适时早收等香稻增香增产关键栽培技术。“从化香米运用增香增产栽培技术、富硒技术,产量在整个广州应该是最高的。这是教授与学生扎根科技小院,企业与学校共同创新升级的发展模式产生的科研成果。”唐湘如说。
“高校要创新,企业也要创新。有时候,企业的创新对产业的发展更重要,当企业创新与高校创新融合发展,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模式。”黄旭明说。
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启动仪式在华农红满堂举行
3月21日,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在华南农业大学正式启动。该行动旨在强化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支撑,为广东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导入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华南农业大学也与从化签约,共同开展这项行动工作。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从化分院院长,我倍感重任在肩。”岳学军表示,从化分院将继续聚焦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利用科技支撑好荔枝、香米、花卉、蛋鸡等优势产业,培育好生猪、茶叶、大豆、娟鱼、柑桔等传统产业,打造好预制菜等新兴产业,争取在这十大产业上都建设科技小院。同时,她还提出开设从化农业科技先行专业硕士班,朝着科技小院的路子升级新的培养模式。
“目前从化区内有9所高校,最高水平为本科,缺乏研究生培养能力。” 岳学军解释,“我去年从华南农业大学申请了每年30个专项指标,用于为从化这十大产业培养研究人才,支撑产业发展,让十大产业均有机会建设自己的科技小院。”岳学军信心满满,“当高层次人才资源越丰富,科技赋能农业的作用将越明显,那么农业高质量发展将越走越实、也将越走越长远。”
在岳学军看来,小小的科技小院,正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和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农业,提供科技赋能从化的大平台。
“我们备受鼓舞。”
在村里读研的华农学子表示
大家在科技小院
积累了更丰富的知识
今后也将努力
成长为合格的“新农人”现在
他们仍在科技小院奋斗
为下个丰收季努力着
他们说
“那是收获的季节,
也是再次播种的季节。”
▶ 往期回顾
▲ 科技小院,华农这么建!
▲ 权威发布!华南农业大学2023年高考招生章程
▲ 高考加油!“双一流”华南农大,请你喝酸奶!
文图 | 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部分图片由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从化分院提供视频 |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记者:苏韵桦)微信编辑 | 费思迎
责任编辑 | 费思迎审核 | 陈芃辰审定 | 郭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