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农人种地,可不是一般人“卷”得过!

已经2024年了

不会还有人以为

拿惯了笔杆子,就扛不了锄杆子?

华农人种地

可不是一般人“卷”得过!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耕时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
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
N视频等多家主流媒体
纷纷报道华农无人农场技术助力春耕

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3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报道《无人化 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3月12日,南方日报A6版报道《前沿科技齐亮相 抢抓农时春耕忙》。

▲3月30日,《南方都市报》头版报道《院士赤脚忙,春耕泥土香》。


无人农场技术介绍

2020年,华南农业大学在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水稻无人农场;2021年,华农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主持的“基于北斗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介绍,无人农场通过集成关键技术和智能农机,已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生动诠释何谓“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

如今,无人农场通过推广多机协同作业方式,高标准推进水稻插秧作业。无人农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水稻插秧作业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并创造了一批高产纪录,为水稻丰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该团队在全国的15个省建了30个无人农场,其中广东有8个,主要的作物是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

团队成员、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山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考虑在不同种植的环节、不同的应用场景都去做到细分新农机设备,满足不同的需求。


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

下滑领取“高科技农活体验卡”

跟着罗锡文院士一起

解锁全是“科技与狠活”的

“沉浸式春耕”新成就!

点击视频,跟院士一起沉浸式体验春耕!

视频来源 :N视频

位于广州增城的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建有世界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当你看到眼前这片有几个足球场大的土地,春乏和困意一定都会一扫而空。
田边,华农无人农场团队的师生已经忙活起来。农业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冯达文向记者演示,只需要一块平板电脑,就能精准操控田里的直播机。
团队负责人、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也在现场。年近80岁的他,依旧心心念念每次播种。这次,他照例亲自下田亲自观察,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对土地的热爱。团队成员告诉记者:“这片无人农场是罗院士的心血,他一句放心不下就来了。”
依靠北斗导航定位的无人播种机是如何计算播种量的?罗锡文如数家珍:“关键一步,算准行距和穴距,播出来就会非常均匀。”
不过,就算有无人设备的计算,未经实践的数据还是可能会有一点点误差,所以还是一定要下田亲自测量检验,如果有误差的话就适当做出微调,接下来的所有工作都可以交给无人农机。
满是泥浆的水稻田里,每迈一步都不容易;而每迈一步,都是喜悦和收获。据罗锡文介绍,水稻直播与传统育秧相比减少了育秧、拔秧、运秧、栽秧等环节,省时省力,每亩可节约成本约150元,“精准直播,省工节本,稳产高效。”

亲自体验春耕的感觉如何?

稻粒刚埋入土壤

丰收的感动就萦绕心头

罗锡文说,搞无人农场的初心

就是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

“我不知道50年、100年以后,

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但我知道100年以后,

我们还要吃饭、还要种地,

所以这是永恒的事业。”

在华农

新一代农机科研人正接过事业接力棒

享受农业科技创新的快感

用汗水描绘炫彩农业梦

而闪闪发光的梦想背后

那份对土地对家乡

对生活的爱与深情,正代代相传

团队成员、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邓成泰说

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农场主

全程在家里就能监管到实况更新

可以进行一键式耕种、

一键除草、一键打药

这幅高科技春耕图

处处流动着新质生产力的灵动色彩

期待水稻成熟收获之时

再来感受无人农场迭代过后的

百里澄黄、万里飘香

▶ 往期回顾

▲ ꕥ ꕥ 五山路483号,太浪漫的镜头感!

▲ 青春定位怎么找?华农校长这么说→

▲ 华农20人入选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资料来源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南方日报 南方都市报 N视频 中国新闻网

微信编辑 | 费思迎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

分享⬇️ 点赞⬇️ 在看⬇️

“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华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