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获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华农与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
4个项目获奖,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获奖名单如下:获奖项目介绍
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
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资源环境学院仇荣亮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黎华寿教授作为第八完成人共同完成的项目“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基于重金属定向调控修复理论,研发了高效稳定的生态修复技术、减污增产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及绿色靶向的化学修复技术,形成了覆盖金属矿山、污染农田和工业场地的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在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应用。先后入选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广东省“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为全球土壤污染修复及环境管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可转移多粘菌素耐药基因
mcr的发现及其传播机制研究兽医学院刘健华教授参与的项目“可转移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的发现及其传播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畜禽源细菌多黏菌素耐药率快速上升但机制不明的现象开展研究,首次发现并命名了可转移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发现了质粒介导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遗传多样性;揭示了mcr在“动物-环境/食品-人群”全链条的传播规律,证实了动物使用抗菌药及其产生的耐药菌可影响到人类病原菌的耐药水平。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行动计划的出台和有效实施提供了关键性科学依据。
楸树和闽楠等乡土珍贵树种
育种体系创新与应用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李吉跃教授参与的项目“楸树和闽楠等乡土珍贵树种育种体系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解析了楸树和闽楠高质量基因组和种群遗传结构,分生态区建成核心种质库13个;揭示了高生长、耐腐性等育种目标性状分子机制,建立功能标记辅助种质创新技术;创建良种选育和繁育技术体系,育成不同生态区专适良种33个;创新了种苗培育技术与栽培模式,提出栽培模7个、审定良种33个、获新品种11项、发明专利13件、制订标准11项。推动了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
中国土系志与高精度土壤
信息网格构建及应用资源环境学院卢瑛教授参与的项目“中国土系志与高精度土壤信息网格构建及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首次建立了我国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鉴别了覆盖全境的典型土系4351个,出版了1760万字的《中国土系志》,创建了中国土壤光谱库,参与创建全球土壤光谱库,提出了地理环境-光谱特征自适应匹配的土壤光谱预测新方法,发明了土壤三维空间变异刻画与环境协变量优选新算法,首次构建了我国90m分辨率高精度国家土壤信息网格,极大地推动了土壤资源调查领域的技术进步。
“十四五”以来
华农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
深化改革、攻坚克难
以“精准培育、精心辅导、精细服务”为宗旨
结合学科优势
科学系统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
2021年以来获
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教育部一等奖
和19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学校将挖掘更多创新项目
推动高质量创新成果转化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 往期回顾
▲ 无兄弟,不篮球!华农等你再续辉煌
▲ 华农毕业生→全球顶尖会议→最佳论文大奖!
▲ 华农2024年毕业典礼,定了!
来源 | 科学研究院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蔡莉莉
初审 | 费思迎
复审 | 陈芃辰
终审 | 钟耿涛
分享⬇️点赞⬇️ 在看⬇️
恭喜获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