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动化产线投资回报周期仅半年,照明厂商迟迟不肯出手,谁之过?

2017-09-18 黄亚平 高工LED

  目前,LED照明渠道端市场品牌集中度不强,由于照明产品流通量较大,市场上杂牌丛生,布局相对分散。近日,高工LED对LED照明渠道端进行市场调研之后得出以上结论。通过走访发现,当消费者需要渠道商做产品推荐时,很多卖家会极力推荐一些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杂牌产品,而一些知名品牌不受待见。这种现象不禁令人唏嘘,究竟是渠道商“唯利是图”,还是照明品牌大厂并没有给到他们足够的利润空间?


  究其原因,其根本缘由是渠道商拿到大品牌的照明产品价格偏高,卖一只球泡灯赚取的利润微乎其微,从而导致渠道商推广热情不高。其实,这种信号足以引起LED照明大厂的重视: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为渠道商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近年来,LED球泡灯销量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厂商大打价格战,LED球泡灯价格呈现下降趋势。经过几番价格战之后,LED球泡灯价格已经探底,对于LED照明厂商来说,时下既能够保证LED球泡灯品质,又能有效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就是“自动化产线”。


  据高工LED观察,时下在照明领域从事自动化生产线研究的企业,国内仅有十家左右,炫硕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其自动化生产线已真正获得客户认可并实现量产运行。


投资回报周期仅半年,照明厂商为何迟迟不出手?


  “我们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化生产线,截止目前,研发投入资金已超过3千多万元,最初雄心勃勃想要做好自动化生产线,苦熬4个年头的我们现在开始有些迷茫,甚至感觉有些‘伤心’。” 炫硕智造董事长赵玉涛苦笑着告诉高工LED。


  炫硕智造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每一位研发人员有都做过精密设备的经验,。多年来,炫硕智造始终坚守品质底线,对整条自动化产线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研究,避免出现任何问题,以保证自动化产线生产良率达到99.7%以上。


  据了解,炫硕智造已经为200多家企业做过设备设计方案,经过4年的不断改善、调整、优化,其自动化产线设备柔性不断提高,可以随意调整、随意组合其中的环节,现在已经能做到80%的标准化+20%的定制化。



  然而不少照明企业工程师却认为,他们自身的方案是最优的,对于炫硕智造自动化产线设备方案的某些环节产生一定的抵触,进而最终导致很多时候设备方案还没有传达到公司决策层就已被Pass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照明厂商看好了炫硕智造的设备方案,却看中了别人家的价格。据赵玉涛透露,“一家印度照明厂商看中了我们的设备,但是认为价格偏贵,最后买了另外一家价格比较便宜的自动化产线设备。当这些设备运到印度安装完成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最后无奈又计划重新购买我们的设备。”


  针对很多照明厂商对于炫硕智造的自动化产线设备价格偏贵的顾虑,赵玉涛为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只灯泡如果人工生产,其生产成本大约为0.5元-0.6元,而采用自动化设备生产只需0.1元-0.15元。如此一来,一只灯泡节省生产成本0.4元,按自动化设备1500只球泡灯的时产量来算,一天至少可省8千元, 100万元/条的自动化设备生产线,仅需半年时间就可收回成本。


  而仅半年投资回报周期的LED球泡灯自动化产线至今仍未获得各家大品牌照明厂商的“青睐”,问题究竟出现在了哪里?这是需要大家去思考的。


连续4年侵蚀利润,为何仍不愿“放手”?


  在自动化工厂的车间里没有工人,机器却在自动运转……随着工业4.0建设的逐步深入,一些曾经看似遥远的梦想,变得清晰可触。


  工业自动化是将一切可获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工业生产,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自行控制和调节。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完成人工无法实现的精细、恶劣环境的生产。


  炫硕智造结合工业4.0的思路,根据目前照明生产厂商的需求,研发出LED球泡灯自动化生产线,全线工艺实时监测,提高产品的直通率,降低物料损耗,生产出一致性高,质量稳定的产品。如此一款好产品在工业4.0时代的渗透率却不尽人意。


  赵玉涛坦言,“如果纯粹从利益角度来考虑,我们完全有理由和必要把LED球泡灯自动化产线这部分业务‘砍’掉,因为连续4年,这部分一直在侵蚀我们的利润。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一方面是我认为LED行业现在还没有达到井喷状态,自动化生产线未来是大势;另一方面,自动化生产线我们坚持了4年,现在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本着对行业执着的精神,我们还是想要为这个行业做一点贡献。”


  高工LED不禁感叹,如果连炫硕智造也放弃了自动化生产线,那中国照明行业实现工业4.0之路将变得更加遥远。离开了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我们所谈论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意义何在?


  就现在的市场现状而言,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原材料价格却在攀升、人工成本逐年提高,控制成本成为照明企业的迫切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动化生产线作为控制成本的途径之一,仍然未受到市场的足够重视。其缘由不仅需要设备企业去思考,更需要照明品牌商去思考。



编辑推荐  

一样的视角,看LED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