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奉为"最安全"的植物染发剂,离致癌有多远

2017-07-04 美羊羊+旺叔 美容大王和化学家

谣言粉碎机又来啦。


美羊羊

不用不吐槽,不用不推荐

撸得懂成分,说得清感受的

🐑美羊羊🐑


旺叔

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的

科学家一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染发变成了安全的反义词。什么致癌啦、致畸啦、怀孕和哺乳期绝对不能染发啦,各种锅都一股脑地扣在了染发剂头上。于是一大拨打着“纯天然萃取”、“安全性100%”的所谓植物系染发剂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它们的染发原理到底是什么?在实际使用中,又真的比普通染发剂更安全吗?

 

我们今天就和童鞋们说说染发剂里的科学观,顺便扒一扒那些打着伪科学大旗的“安全替代品”,让大家全面了解一下染发剂。既不要自己吓自己,也不要做无畏的小白鼠。

 


染发剂的类型


染发剂基本可以分为:永久型、渐进型和临时型。


临时型染发


是指那些一喷或一刷就可以把头发染色,但洗完头就恢复成原有发色的产品。基本类似于睫毛膏、染眉膏之类的存在,可以算作普通彩妆范畴,用的人比较少,今天就不多做讨论了。

 

永久型染发剂


永久型就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欧莱雅、露华浓、日系的花王之类的,主要的功能成分是氧化染料或渐进染料,它们不会因为洗几次头就出现大面积或局部褪色、脱色的情况。

 

氧化型染料里包括大家经常听到、被扣上很多顶“致癌“帽子的苯二胺。通过各大传谣机器,它已经被认为是染发剂里面最危险的成分,大家能躲就躲,生怕碰一下明天就要得癌症。甚至有人得了癌症,也硬要和他曾经染过头发这件事联系上。

 

其实苯二胺最主要的问题是高致敏性,即可能会导致头皮过敏或接触型皮肤过敏。


在2005 - 2006年,它是皮肤过敏测试中第10位最常见的变应原。

 

至于习惯性自己吓自己的“致癌”说法:确实,科研人员一直密切关注着苯二胺类物质的潜在致癌性,但直到现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都没有将苯二胺列为会对人体致癌或者可能致癌的化学品,也没有确实可信的临床试验证明苯二胺会致癌。


愿意相信科学的小伙伴们,在使用含有苯二胺的染发剂时,需要多关注过敏,而不是致癌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做一下过敏试验,再使用该类染发剂。

 

当然,每次提起科学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童鞋说“科学研究没有尽头,所以我不信科学家们的临床实验,也不信实验室里的严谨数据,我就是要相信隔壁王大妈说的,她亲戚因为……得了癌症,我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好,那我们就来看看那些被认为比普通染发剂更安全的产品,是不是就一定更好呢?


用一个淘宝上最热门的植物染发剂为例:


(美国)Herbatint天然植物染发剂


各种代购给出的产品介绍都是大篇幅的:纯天然、有机、永久无毒、不伤发………甚至是无化学剂。真敢写啊:



美羊羊去美国的网站上翻了一下成分表,一看就乐了:淘宝商家真敢写呀,这不就是加了一堆植物萃取的普通染发剂嘛,什么无化学剂,真能吹……我服。


它依旧是沿用了普通染发剂的“对苯二胺+过氧化氢”组合。来起到让头发变色的作用。


如果硬要说点与普通染发剂的区别,那就是它用乙醇胺替代了氨作为碱化剂。而氨水只是有刺鼻的气味,并且高浓度时对皮肤的刺激性比较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氨会导致癌症, DHHS、U.S. EPA 及IARC 都没有将氨列入致癌物质。


此外,乙醇胺这类的替代品,如果清洗不到位,也许反而会在头发表面有更多的残留,真的很难说谁就比谁一定好。


一个与普通染发剂没有本质区别的产品,只是用了一大堆植物萃取来包装,再加上淘宝店+代购们的大忽悠宣传,就哄得大把菇凉掏了腰包。


渐进型染发剂


被用来代替永久(或半永久)型染发剂的,通常是渐进性染发剂。这类产品需要每天(或频繁)使用,逐渐使头发变色。


这类染发剂就包括那些植物系产品。其中有些是利用Henna或indigo这两种植物染色剂来染发,但缺点是覆盖力不好,透色问题严重,而且持久度非常差。


还有一些植物性染发剂和渐进性染发剂其实是加入了金属类染色成分的,再随便举个例子,这两年很火的一个澳洲染发剂:


Restoria Discreet Colour Restoring Cream

代购们给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黑发还原乳”。

 


产品介绍通常是这样的:能逐渐使你的白发变黑,让头发重拾自然色彩。黑发还原乳不是普通的头发染料,不会沾染皮肤,它是永久性及颜色常驻性的。在头发从根部开始生长的时候,就将它们着色,因此以后长出来会全部都是黑发。

 


翻了翻淘宝上的评论,竟然还真的有菇凉留言问:“谁长出的新头发是黑的?”


其实,这类产品也无非就是使用了渐进性染料——醋酸铅。原理也很简单:铅离子通过与毛发中角蛋白的硫反应,产生涂覆头发的硫化铅,这东西本来就是黑色染料。无机化学试验的时候,会用醋酸铅试纸变色来测量硫化氢或者硫离子。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需要多次使用,才可以达到颜色渐深的效果。


所谓的“刺激头发自然变黑”,不过是噱头,性质依旧是“染发”。

 

醋酸铅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无机盐,毒性也是公认的(老鼠口服,致死量LD50,即0.4克/千克。一个100斤的成年人,吃20克,差不多就该魂归极乐了)。

 

可这东西居然是有甜味的,古罗马人在除了蜂蜜以外几乎没有甜味剂的时代,居然曾以此作为糖的替代品,吃死人也就不奇怪了。八卦一个证实不了的传言,贝多芬据说也是死于喝了醋酸铅过量的红酒(没有考证,好奇的猫,自己去查吧)。

 

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为什么可以用在染发剂里面呢?美国FDA的说法是“对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使用含有醋酸铅产品的人们进行了血液中铅含量的监控,在整个过程中,血液里并未测到明显的铅含量增高,因此,认为产品中的醋酸铅在这种使用情况下是不会被人体所吸收的。”


基于这个说法,FDA同意在染发剂里面使用醋酸铅。使用归使用,可是像美国朝阳区群众一般的FDA又说了: 看黑板,记重点,我还没说完呢——“注意:这东西含有醋酸铅,仅供外部使用,请务必将本产品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切勿在有皮肤损伤的地方使用。如果对皮肤有刺激,请停止使用。不要在胡须、睫毛、眉毛和除头发以外的身体部位上使用。不要进入眼睛。按照指示小心使用后,请彻底洗手。


 说简单点:这东西当染发剂使,目前被认为是安全的,但不要往身上乱涂乱画,出了问题可别怪我FDA。

 

加拿大和欧洲的干部可没有这个耐心,干脆直接规定,这东西不被允许添加到我们这里销售的化妆品中。所以,在加拿大和欧洲销售的染发产品,是不能使用醋酸铅的。

 

含有醋酸铅的染发产品到底能不能用?


说了这么多,含有醋酸铅的染发产品究竟能不能用呢?


科学的观点是这样的:要看浓度和剂量。不谈剂量,说毒性,那是不讲理。比如古罗马人喝了那么多含有醋酸铅的葡萄酒,也没有种族灭绝,还留下了无数神奇的故事。为什么?因为量不够呀。

 


渐进型染发剂使用醋酸铅的含量一般是在5毫克/克,算是一个比较低的浓度,而且会添加一些苦味剂,就算你不小心真当啤酒喝下去了,也能自觉的全部吐出来。所以相信FDA说的,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一说浓度和剂量就离不开使用方法:


含有苯二胺的普通永久型或半永久型染发剂,使用频率一般为2-3个月左右一次。


但为什么使用醋酸铅的渐进型产品就可以被宣传为“永久性的染色”?因为它的使用方法是需要密集的周期性使用,甚至一开始是要每天使用2次,持续2-3周的。即使头发变黑后,也要保持每周使用2次的频率。

 

而更频繁的使用,也就意味着染发剂中的各种“不安心成分”会更频繁的接触皮肤。


结论


综合考虑,如果你问我们对植物系永久型染发剂,以及渐进型染发剂的看法,我们的回答是:很多永久型植物染发剂,都只是披着纯天然、植物染发的外衣而已,真正实现染发效果的有效成分与普通染发剂并没有本质区别。


这也就是所谓的换汤不换药。和那些以醋酸铅为染色剂的替代产品一样,它们都通过安全”、有机”、“天然”、“无害”等花里胡哨的字眼来吸引消费者,利用大家对化学添加的担心来达到自己的种种目的。这些产品可能是不错的染发剂,但它们也并没有比普通的染发剂更好更安全。


染发时真正应该注意的


在染发之前,一定要先做过敏测试。


科学一些,辩证一些,才是有为好青年。

 

参考文献:

[1]            Zug KA, Warshaw EM, Fowler JF Jr, Maibach HI, Belsito DL, Pratt MD, Sasseville D, Storrs FJ, Taylor JS, Mathias CG, Deleo VA, Rietschel RL, Marks J. Patch-test resul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2005–2006. Dermatitis. 2009 May–Jun;20(3):149-60.

[2]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general-info/known-and-probable-human-carcinogens.html

[3]            Rollison, DE; Helzlsouer, KJ; Pinney, SM (2006). "Personal hair dye use and cancer: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exposure assessment in studies published since 1992.". 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art B, Critical reviews. 9 (5): 413–39. 

[4]            https://www.fda.gov/Cosmetics/ProductsIngredients/Products/ucm143075.htm

[5]            http://www.hc-sc.gc.ca/cps-spc/pubs/indust/heavy_metals-metaux_lourds/index-eng.php


猜你还喜欢

脱发,毛躁,干枯,一次性解决掉这些护发困扰

头皮油,发梢干……我到底该怎么洗头?


校对小天使:Jin


微信公众号:美容大王和化学家

美国化妆品化学家协会(SCC)成员

5000+款化妆品的成分分析,使用指南

还会严选世界各地的小众好物带给你


       “合作”, “转载”,“投稿”,等各种需求,都请在微信或微博后台发送相关关键词给我们,会收到相应回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