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好月圆夜丝竹伴中秋,民乐交响压轴森林音乐会

南京日报 2018-11-08

“中秋夜,鸟语花香、绿树环抱,在音乐台边听民乐边赏月,这感觉太美妙了!”昨晚,观众季佳佳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拍的照片,迎来一大片点赞。音乐台形似苍穹的顶棚,在星空幕布的映衬下充满梦幻感,远处一轮明月高悬,美景让人震撼。2018年第四届南京森林音乐会,在中秋之夜上演了压轴演出——“森林的欢聚”民乐交响音乐会,是南京森林音乐会历史上首次呈现的民乐交响演出,著名指挥家阎惠昌携百余人组成的香港中乐团,让观众置身美妙的丝竹声中,陪伴观众在浪漫的月光下共度良宵。 

 


香港中乐团分为拉弦、弹拨、吹管及敲击四个器乐组别,当百余名演奏家穿着统一的长袍上台,瞬间迎来热烈掌声。乐团以一曲气势磅礴的《大得胜》开场,该乐曲根据山西民间吹打乐作品改编,高亢的唢呐声划破长空,二胡等乐器的加入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而结尾长达一分钟的唢呐长音,更是让人惊艳。 



香港中乐团首次与恢宏典雅的音乐台邂逅,在中秋的月光下演奏民乐,展现出的情怀自然与以往不同。中秋团圆之夜,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思乡之情,《古槐寻根》中,胡琴一句一顿的长音饱满深沉,将乡愁越酿越浓,直至所有情绪喷涌而出,现场有观众不禁落泪。在乐曲的后半段,轻快的笛子旋律蹿出,在唢呐的加入后达到高潮,观众在脑海中勾画出游子返乡的欢乐场景,结尾二胡和笙箫的独奏如泣如诉,原来游子仍在他乡。 



如果说《古槐寻根》《良宵》等传统曲目的演绎突出了民乐的东方神韵,那么《北京一夜》则让观众发现了民乐表演的更多可能性。该作品原本是一首流行歌曲,此次全新的改编赋予了乐曲波澜壮阔的气势,现场听众热血澎湃,直呼“《北京一夜》带来了难忘的‘南京一夜’。” 



音乐会在一曲气势磅礴的《黄河畅想》中结束,但意犹未尽的观众掌声不断,盛情难却的中乐团三度返场,为观众演奏了《射雕英雄传》《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等经典之作,现场气氛一次次被推向高潮。香港中乐团精彩绝伦的演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民乐的印象。不少观众表示,本以为民乐就是“吹吹打打”,没想到当它以交响的形式出现时,气势不亚于西方交响乐,十分震撼。



阎惠昌:十几年前就想来音乐台演出


来中山陵音乐台演出,是阎惠昌多年的愿望。 


2004年,阎惠昌在南京排练《和平颂》时,就曾游历过中山陵音乐台。“接到邀约,听说是森林音乐会,我还以为是在郊区演出,来了才发现,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阎惠昌说:“十几年前,我就试过这里的回音壁,不用扩音设备,演出效果也很好。没想到,十几年后,我真的来这里了。” 



当晚的演出中,阎惠昌的指挥功力在《精·气·神》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指挥动作流畅如太极,给人以绝妙的视觉享受。该曲目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环形运动、虚实相生的哲思为主题,在中山陵音乐台这样一个接近自然环境中演奏,比在室内更适合,观众也更易进入到乐曲的意境中,接受一场心灵的洗礼。演出过程中,恰到好处的留白,极富创意的编排,都充分显现了民乐的魅力。 


这次演出,香港中乐团全面使用自行研发创制的“环保胡琴系列”。阎惠昌说:“二胡、古琴都是皮膜震动乐器,发声部是由蟒蛇皮制成的,但有个缺点,音色易受环境影响。我们环保胡琴系列乐器使用环保皮,乐器演出效果不受环境影响,也不杀生。” 



去音乐台听音乐会,过中秋“新民俗”


2018南京森林音乐会闭幕演出正值八月十五,皓月当空,千弦齐鸣,很多观众度过了非常美妙的中秋。11岁的小学生王郑说,这个中秋节过得太诗意了:“以前过中秋就是全家一起吃个饭,没有什么特别的。今天在圆月之下听着优美的音乐很惬意,是美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 


去音乐台听音乐会,逐渐成为南京人过中秋的“新民俗”。邵敏一家三口已经是第四年在南京森林音乐会过中秋了,从第一届谭盾带来的“森林的交响”到这届香港中乐团带来的“森林的欢聚”,来森林音乐会过中秋已然成为一种习惯。 



贯穿中秋假期的4场演出,给观众带来一场场音乐盛宴。与往届南京森林音乐会相比,本届森林音乐会实现提挡升级,演出阵容的国际知名度更高、表演形式更丰富,舞美效果、观演体验、接驳效率都全面优化。南京森林音乐会的规格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南京人的文化品位,让欣赏高雅音乐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其品牌效应和优秀口碑,更是让南京“爱乐之城”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让世界认识南京的一个窗口。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虹 实习生 蒋一帆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中元

编辑:俞又丹

推荐阅读 

南京赏月,这个地方最经典!

中秋小长假,南京这些地方最好玩

中秋晴好宜赏月,“两节”出行指南公布(内附有奖话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