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驭风而行!有一种风景叫南京地铁

南京日报 2018-11-05

《开往春天的地铁 一座城市的风景》(视频)


10月22日《南京日报》A4版


2005年,南京第一条地铁线——1号线通车。南京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之后,中国内地第6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2018年,南京地铁第10条线——S7号线(宁溧城际)开通。南京率先在全国实现所有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全覆盖,运营总里程全国第四。



13年间,南京地铁从无到有,从“一”到“十”,每天320万人次乘地铁出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3.82%,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堵,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作为城市经济的巨大引擎,南京地铁的建设还带动整条轨道交通产业链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拉动GDP累计超过4000亿元;明年,13个项目将同时开工,打造跨市域轨道交通成为未来建设重点,以此提高南京中心城市交通首位度,带动全省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乘着改革开放浩荡的春风,开往春天的地铁,驭风而行,一路风景,也见证着古都南京的巨变。




从“一”到“十”,13年间实现运营里程全国第四,南京地铁成为市民身边的“幸福快车”。


“《南京地下铁南北线一期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关于‘一城三区’范围轨道交通规划控制的若干意见》……”10月11日,在南京地铁集团24楼会议室内,76岁的王新民如数家珍,将20多份微微泛黄的资料一一展示给记者,瞬间将记忆拉回到30多年前。 


1984年,20名市人大代表在市两会上递交议案,前瞻性地提出南京应规划建设地铁。而彼时,内地只有北京、天津开通地铁。这一议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一年的纸上研究,1986年4月,我市成立综合交通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开展地铁的规划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王新民参与了整个筹备过程,与他共事的还有现任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佘才高。


“当时南京政治、文化、商业、居民点基本分布在城市南北轴线上。改革开放,使南京经济快速发展,南北向的交通矛盾日益突出。”佘才高说,那时南京市已经深刻认识到,唯有建设大容量、高速度、安全准点、全天候的轨道交通,才是解决地面拥堵的根本之策。 



2000年12月12日,占地69公顷的小行地铁车辆基地机声隆隆,数十台推土机、挖掘机、岩凿机同时作业。江苏省首条地铁线——南京地铁1号线(即最初规划的“南北线”)正式开工。经过5年艰辛努力,2005年9月,1号线如期开通运营。 



1号线投运后,南京地铁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从2005年到2018年,南京地铁用了仅仅13年时间,便实现10线齐发,174座车站遍布城市四面八方,运营里程378公里,位居国内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日均客运量由2005年的约11.5万乘次,上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约320万人次,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比例由2005年的5.8%上升到2018年的53.8%。2017年南京成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南京地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通八达的地铁线网,让南京人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城市越来越“小”。金牛湖上扬帆、固城湖畔品蟹、天生桥下看风景……平常百姓的生活,搭上了幸福的快车,向着春天,一路飞奔。 



穿江过湖,在“地质博物院”破解国内外难题,越江隧道技术国际领先,诠释出创新名城的城市气质。


13年的地铁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创新、自我突破,在行业内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过程。 


一条条地铁线在全力推进的同时,一道道前所未遇的难题摆在地铁人面前。地质、文保、环保,是地铁建设中面临的三大难题。 


由于各种地质构造丰富,南京被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形象地比喻为“地质博物院”,同时,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地下管线繁杂,暗河密布,地下水丰富。地铁建设不仅要穿江过湖,还要下穿京沪铁路大动脉和明代古城墙,对于地铁建设者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仅地铁3号线,就要1次穿越长江、2次穿内湖(玄武湖、白鹭洲)、2次穿河道(秦淮河、秦淮新河)、2次穿古城墙、5次穿铁路。



穿越长江是南京地铁的“特色”,也是建设的重难点。 


柳洲东路站至上元门站全长3353米,乘坐地铁3号线仅需3分45秒,而这段穿越长江的区间,由于地质水文复杂、水压高等原因,足足花费了建设者们两年多的时间。 


普通地铁盾构机的直径为6米,而3号线过江大盾构直径达11.57米,盾构机总长约110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长度,总重1700吨,有4层楼高。2012年6月30日,这个“巨无霸”带着重达180吨的刀盘,开始从江北向长江对岸掘进。 


隧道江底掩埋最深达江面下60米,隧道每平方厘米承受的水压力为6公斤,相当于在一成人大拇指甲上压着6公斤的重物,水压力之高居世界前列。这种高压力下复杂地层的大盾构隧道,国内外相关研究几乎是空白。南京地铁在实践中针对大直径盾构隧道全套技术的突破,提升了我国盾构越江隧道的整体技术水平,使南京地铁越江隧道的建设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7年通车的宁和城际是南京地铁中目前唯一以桥梁形式跨越长江的线路,也是中国首条在桥上与高铁并行的地铁线路。大胜关长江大桥靠近三桥的一侧为双向并行的2条京沪高速铁路线,另一侧为2条沪汉蓉铁路轨道,宁和城际则一来一回分列在这4条铁轨两侧,由悬臂支撑,在桥边飞驰。宁和城际的桥墩与既有的高铁线的桥墩最近距离仅7.1米,桥墩所处的地质为砂土层。间距之近,土层之软,如何保证地铁打桩不影响到高铁的运行?为此,宁和城际的桥梁采用了钢桁梁。而钢桁梁的拼装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建设者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地铁3号线贯穿主城,路经的文物点有二三十处,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明城墙等。在穿越明城墙时,施工方做了大量调研,深入研究盾构机的推进系数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避免施工带来地面沉降对文物古迹造成损伤,实现了明城墙的安全穿越。 


2017年开通的宁高城际二期南北纵贯石臼湖。石臼湖是小天鹅的“乐园”,每年冬天,从北方来的上千只小天鹅会在这里栖息,同时,石臼湖也是南京第二大备用水源地。为此,这座跨湖大桥融入了不少环保技术。 


“鸟类对噪音、振动和光线都较为敏感。”宁高城际二期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工采用了低噪声施工机械,并在11月至次年3月小天鹅越冬期间,停止采用高噪音设备施工。为了防止光线对鸟类的影响,跨石臼湖大桥两侧的路灯全部是高度仅有1米的低杆路灯,这样的路灯只能照到桥面,影响不到湖面,让鸟儿在晚间也可以舒舒服服睡个好觉。 



在这座城市的地下,最多时曾有七八十台盾构机在同时掘进,上万名建设者挥汗如雨。一项项创新技术就这样在南京地铁人的手中不断诞生。据统计,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南京地铁集团创新建设理念,攻克各类难题,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0余项,拥有专利9项,为南京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在建设中的7号线,将挑战一项新技术——真正的“无人驾驶”。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7号线工程管理处处长赵红光介绍,7号线将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无需人工介入,即可实现列车一系列自动操作,如发车、上下坡行驶、到站精准停车、开闭车门、洗车、休眠等。相比普通列车,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路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安全性、可操控性也比人工驾驶的列车更强。 


“有了对付各种复杂地质的经验后,南京地铁建设目前已经能够在设计之初就做好各类风险的防控,地铁建设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佘才高说。



拉动GDP超4000亿元,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南京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飞驰的地铁,还把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一起带进了春天。经过13年的发展,“南京造”已成为轨道交通产业中的“金字招牌”。 


“南京的轨道交通产业是全市‘4+4+1’主导产业中制造业的重点方向,2017年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10亿元,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南京轨道交通产业协会秘书长李文明介绍。 



南京轨道交通产业协会目前拥有中电科14所、中车浦镇、康尼机电、熊猫信息等60余家成员单位,是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生产列车车辆的中车浦镇是地铁产业链上的一家龙头企业。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纷纷迎来了“浦镇智造”,完成29个海内外市场项目订单,新获城轨市场订单170多亿元,全国城轨市场占有率在25%以上。 


2018年10月,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会场闪亮的明星。这个为南京地铁配套车辆自动门系统的企业,如今已是国内轨道车辆自动门系统领域的“领头羊”,其产品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车辆上得以应用,高铁门系统更是成功应用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首单市场占有率达82%。 



截至目前,南京轨道交通产业协会已在国内14个城市举办了15场南京轨道交通产品推介活动。2017年,面向“一带一路”市场,协会还首次组织企业赴柬埔寨开展专场推介活动。 


来自行业协会的一份数据显示,南京轨道交通建设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不低于2.63倍,综合贡献率超过6.2倍。据此测算,截至目前,南京地铁累计投资超过1600亿元,拉动GDP超过4000亿元,综合贡献率则接近1万亿元。



明年13个项目同时开工,未来5年运营里程超600公里,跨市域轨道交通将提升南京首位度。


南京地铁的快速发展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构建现代化都市区域空间打造了新格局。 


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地铁在中心区建设“井”字形主干线的同时,注重各区域的同步协调发展。今年5月,伴随着第10条线S7号线(宁溧城际)的开通,南京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全覆盖。接下来,南京还将重点打造跨市域轨道交通,以进一步辐射、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宁高城际、宁溧城际的开通,使得城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南京中心城区对周边地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更加深入。同时,两条线还带动了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升级,也带动了宁杭生态经济带的崛起。未来宁句、宁扬城际的开通,将以南京为中心打造宁镇扬‘铁三角’,推动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并以南京为龙头,带动全省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高南京首位度。”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导过秀成说。 



未来10年仍是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期,各大城市都在加足马力,南京地铁可谓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到明年上半年,南京地铁将有5号线、6号线、7号线、9号线、11号线、宁句城际、宁扬城际和1号线北延、2号线西延、3号线南延、4号线过江、宁天城际南延、10号线东延共13个项目同时开工。未来5年,南京地铁运营里程有望超过600公里。“目前地铁部门正在开展新一轮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新一轮修编后,地铁运营总里程将从原有的915公里增加到1200公里。到2025年,南京地铁的运营里程数仍有望继续稳居全国轨道交通第一方阵。”佘才高说。 



地铁大事记

通车线路

  • 2005年9月3日,地铁1号线开通。 

  • 2010年5月28日,地铁2号线开通。

  • 2014年7月1日,地铁10号线、S1机场线开通。

  • 2014年8月1日,地铁S8宁天线开通。

  • 2015年4月1日,地铁3号线开通。

  • 2017年1月28日,地铁4号线开通。

  • 2017年12月6日,地铁S3宁和线开通。 

  • 2017年12月30日,地铁S9宁高线开通。 

  • 2018年5月26日,地铁S7宁溧线开通。 

在建项目

  • 地铁5号线:具备条件的工点开始土建工程施工,1座车站完成主体,16座车站正在进行围护结构施工,2条盾构隧道正在掘进。 

  • 地铁6号线:正在进行工可报批等前期工作,先导段万寿村站正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 

  • 地铁7号线:先导段螺塘街站已完成主体结构,高庙路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16座车站局部开始土建工程施工。1条盾构隧道掘进。 

  • 地铁1号线北延:先导段二桥公园站一期围护结构已完成施工,另有3座车站正在进行局部围护结构施工。其余区段随着拆迁工作的推进逐步开工。 

  • 地铁2号线西延:已完成土建招标,正在进行施工准备,先导段螺塘街站正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 

  • S8南延:5月28日工可获批,正在进行招标。 



听他们说

我与南京地铁的故事


回想这些年,你见证了南京地铁的哪些变化?你又与南京地铁之间发生过哪些刻骨铭心的故事?10月21日起,南京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感受城市发展的脉动,来说说你和南京地铁的故事》内容征集,打开了网友的“话匣子”。 


亲历篇


网友@虎子:06年从北京来到南京,从1号线南延线到四号线到宁和线,作为南京地铁的设计者,看着一条条线路开通,内心感动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从27岁到39岁,未来我还会和南京地铁一起!见证着他走向辉煌!

网友@素志:曾经在桥林上班,男朋友在1号线北延修地铁。每个周末坐穿10号线,再坐穿1号线到栖霞,只为见一见灰头土脸的他。后来桥林通地铁了,再后来我也来1号线北延项目部上班了。从受用者到参与者,感觉很光荣。


回忆篇


@张小三爷:住江宁,六年级那年一号线南延线开通。上课时往往全班的人不听课盯着窗外天印大道站轨道上的测试列车看,开通第一天一家买三张2块钱的票坐到中华门又坐回竹山路。后来的生活似乎所有除了开车的出行都依赖地铁,地铁让江宁成长的我融入南京,地铁让我真正体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赞美篇


网友@淡淡:江北上班住江南,风雨无阻从不堵车的地铁,为上班和上学的家人提供了舒心的交通保障!

@蓝鲸263:记得年初暴雪,考虑市民出行不便,2号线早高峰的行车保障延长了1小时。虽然地铁站人流量很大,但地铁真的给很多上班族提供了便利!为南京地铁点赞!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南京印记”系列报道推荐阅读:

在南京,有一种回忆叫金陵饭店!更有一种见证叫40年!

有一种腾飞叫南京!有一种见证叫禄口机场!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莉萍 李芳 葛妍 李思颖 成雅;通讯员 丁银萍 王宏斌 金鹏

视频制作:南京日报新媒体中心 缪越 顾雯婕 陈祎 费寿涛

图片来源:南京地铁、南京日报新媒体中心 崔晓

编辑:俞又丹

推荐阅读 

1000公里很远,两颗心的距离很近……

搭起扶贫连心桥,宁商协作结硕果

南京长江大桥新照曝光,还有这场不容错过的展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