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粽”不同,老南京端午炒五毒吃五红

南京日报 2019-08-03

五月五,过端午。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

又是一年端午时。


老南京过端午有啥不一样?


南京的端午节俗历来颇为兴盛,在节物、节俗、节信等方面都有特色和内涵。尤其在游乐活动、端午食物、辟瘟习俗等方面,体现出重大节日的性质。


1


秦淮河上龙舟竞渡一度遭到禁废



龙舟竞渡在古代多为倾城聚观的盛会。而南京的端午龙舟会当年还有“三帮”之分,并有“夺标”之戏。


所谓“三帮”,指河帮、江帮和木帮。其中,“河帮”,为秦淮河上本地船户制作的龙舟;“江帮”,为外江入城的外地船户制作的龙舟;“木帮”,为常驻上新河的徽州木商们制作的龙舟。


他们在端午时节聚集在夫子庙前的泮池内,进行三帮间的龙舟比赛。各帮都尽量装饰自己的龙舟,扎彩亭、彩球,舟上有小儿的装扮表演,有敲锣打鼓者,梢头撑杆者表演各种技巧,场面壮观、热烈。秦淮河两岸及附近桥梁上往往人山人海,观者如蚁,他们助威呐喊,投掷银钱,还放鹅鸭下河,让舟上人相互争抢,谓之“夺标”。


不过,在清末南京秦淮河上的端午龙舟竞渡连连出事:光绪初年在水西门外某茶寮临河一轩,因人多倒塌,溺死无算;光绪三十年,文德桥因观者人多拥挤,木栏杆倒塌,数十人落水溺毙,伤百人以上。南京歇后语“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就由此产生。从此,端午节秦淮河的龙舟竞渡遭到禁废。 


2


包粽子本意还有“祈雨”的功能



端午节的粽子,其实不仅是作为岁时食物用以尝鲜和留做备忙之用,它还有一个早已被今人淡忘的文化象征意义,正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称,“取阴阳包裹之象也。”


粽子用菰叶包入糯米、豆枣之类做成。古人认为,一切中空的东西都是“阴”的象征,如葫芦、南瓜、盒子、灯笼、山洞等为“阴”,菰叶被卷起后成为中空的可放米的容器,也为阴象;而一切尖的、硬的东西为“阳”的象征,如铁锚、门钉、羊角、牛角、山峰等为“阳”。粽子煮熟后剥开看,都带角,不论三角粽、小脚粽、秤锤粽等都带角,它呈现为“阳”。由于角为“阳气动跃”之象,因此,粽子本身就是阴阳抱合的象征,也是五月五日时令的象征。


古人相信,阴阳相遇就会下雨,如冷空气遇上暖空气会下雨,因此,作为“阴阳包裹之象”的粽子被赋予了祈雨的功能。此外,五月五日的“五”表天地交会,其上一横表“天”,其下一横表“地”,“五”就是阴阳相就的符号,由此,粽子本身就是这一特殊时令的象征,故成为数千年不变的,富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节物。 


粽子作为时令性美味食品很受南京人的喜爱。南京的粽子按原料分,有糯米粽子、糯小米粽子;按馅料分,有白米粽子、枣子粽子、火腿粽子、香肠粽子、肉丁粽子、豌豆粽子、红豆粽子、苡仁粽子、鸡丁粽子、百合粽子等;按形状分,有三角粽子、四角粽子、五角粽子、小脚粽子、枕头粽子、宝塔粽子等。粽子一般在端午节前一两天包好,节日当天煮食,亲友邻居们常以自家包的粽子相互赠送,以融洽感情。


这个端午与“粽”不同

戳文末“阅读原文”,为TA定制一个“口味粽”,送上你的专属祝福吧!


3


从炒五毒到吃五红都是为驱毒避暑



南京人端午节的食物和食俗还有五毒菜、雄黄豆、菖蒲酒、麻油绿豆糕,及吃五黄、吃五红等。


所谓“五毒菜”,即取银鱼、虾米、茭儿菜、韭菜、黑干五样杂炒而成。“雄黄豆”,用蚕豆和雄黄炒制。“麻油绿豆糕”,用绿豆粉、白棉糖、麻油、豆沙、糖玫瑰花、糕粉等做成,甘甜滋润,细腻爽口,为南京人家端午节必备的节物。


“菖蒲酒”用菖蒲根浸酒而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菖蒲,“生温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危元阳。”对“菖蒲酒”李时珍则说:“菖蒲酒,治三十六风,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瘘,久服耳目聪明。”


南京人家的“吃五黄”,包括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豆芽。高淳人家的“五黄”则指黄鳝、黄瓜、咸鸭蛋、雄黄酒、雄黄豆。至于“吃五红”,一般指苋菜、红油鸭蛋、烤鸭、河虾和红烧黄鱼。 


随着时代的变迁,“五毒”和“五红”的内容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都是出于驱毒避暑的良好愿景吧。 


4

不止挂艾叶

老南京“端午景”更讲究



南京人家至今还有端午节门前挂菖蒲、艾叶的风俗,以菖蒲象征张天师的宝剑,以艾叶形似虎爪,表老虎守门,以镇除疫病。而讲究的老南京还会买菖蒲、艾叶、石榴花、兰花、石腊红等花草插花瓶,叫做“端午景”,亦有把艾虎、独头蒜、小粽子、小龙舟、五毒背心、五色缕、端午香包等节物合称“端午景”的。 


端午节老南京人还有挂天师图、钟馗图的风俗,以“斩除恶气”。在高淳许多农家至今还会贴挂“端午符”。在明代,南京人用彩帛、通草制五毒虫形状,盘缀在大艾叶上,插挂门上,叫做“五毒牌”。到清末人们改用纸折制虫形,挂门楣和床沿以驱虫。妇女们做香囊、佩朱砂囊、簪榴花,小儿们臂系五色线,身被虎形“老虎被”,头上用雄黄画“王”字,都是作为除恶、长命的符号。 


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一独特民俗,就是“破火眼”——端午正午时分,在清水中放入少许雄黄和鹅眼钱两枚,用野花束洗眼,待全家洗过后把水泼出门外,就可以防治红眼病,一年不生眼疾。


5

躲午斗草

有沟通亲情的积极意义



此外,有的人家有“躲午”之俗,即要在节前把小儿送到外婆家去,待节后再接回来,以躲过“毒日”。这其实是对远古用隔离的方式躲避瘟疫的民俗记忆,作为端午节俗,它增加了沟通亲情的积极意义。 


在端午节,老南京们还会相互邀约,携酒到雨花台赏景野餐。这时小孩和妇女们喜玩斗草游戏,即用树叶的茎交叉后相互拉扯,以茎不断者为胜。


明代吴兆《秦淮斗草篇》中“因娇丽日长干道,相戏相耍斗芳草”一句,说的就是秦淮儿女的斗草之戏。


端午安康戳“阅读原文”包粽子送祝福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陶思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产品策划制作:南京日报新媒体中心 赵亮 罗杰 林欣 俞又丹

内容编辑:南京日报新媒体编辑 俞又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