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届南京创新周盛大开幕!张敬华全景展示“山水城林人”的创新画卷

南京日报 2019-08-02

六月的南京,风景如画,胜友如云。

6月26日上午,

筹备已久的首届“南京创新周”盛大开幕。

6名诺奖获得者、近180名中外院士、

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境外嘉宾

和1500多名国内嘉宾齐聚南京,

全面开启一场科技创新的思想激荡,

精彩演绎一曲合作共进的雄浑交响。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

分享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实践,

从“山水城林人”五个方面全景展示了

南京的创新画卷。


2019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会场。创新周官方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当世界经济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时,尤其需要每一个经济体都开启创新引擎,共创开放、包容、共赢的合作创新之路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也是如此


回望城市发展史与科技创新史,我们深刻感受到:


没有永不褪色的明星城市,只有永不落幕的城市创新


创新是时代脉搏、滚滚潮流,是核心驱动、关键引擎。只有聚力创新发展、锐意变革突破,才能抓住时代机遇、走在时代前列。


没有持续不衰的孤岛城市,只有亘古不变的城市开放


封闭的空间只会四处碰壁,开放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只有坚持拥抱世界、扩大开放合作,才能融入全球网络、实现互惠共赢。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分享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实践。创新周官方图片


1创新是南京最宝贵的城市基因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芃摄


张敬华说,对于这座古今交融、人文荟萃的城市来说,创新始终是南京前行的不竭动力,是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都一以贯之的城市气质


过去时:创新的历史源远流长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创新、近现代创新创造的先驱之地。

世界最浩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公元5世纪,祖冲之在这里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明朝时期,世界上最浩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编纂成书。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当时中国各领域杰出科学家汇聚南京。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更是创造了中国“多个第一”。


南京的创新气质与生俱来、创新追求矢志不渝。


现在时:创新的基底深厚扎实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从综合实力来看,2018年GDP达1.28万亿元,人均GDP2.3万美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目前,有10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南京投资。今年一季度,GDP增长8.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3%。


仙林大学城。


从资源禀赋来看,全市拥有普通高校53所、在校大学生80多万人,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和学科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在南京工作的中国两院院士达80多人。同时,还拥有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江北新区和3个国家级开发区。


从科研能力来看,拥有一大批大院大所和1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中国科学院有6个研究所在南京。在《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名列第12位。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支撑,南京的创新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芃摄

将来时:创新的前景无限美好



明确的战略主线是“121”,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两个中心”,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


树立的发展坐标是“五名五最”,即集聚一大批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打造开放创新氛围最佳、创新效率最高、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锚定的主攻方向是“六化同步”,即突出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并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随着这些目标举措的落地落实,南京的创新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创新成果一定会越来越丰硕。


2创新是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标识

《南都繁会图》局部。

张敬华说,中国古代有一幅名画叫《南都繁会图》,全面呈现了明朝南京的都城风貌,享有“南京《清明上河图》”的美誉。画中,群山屹立、碧水环绕、翠林点缀、城市兴盛、人来人往,生动勾勒出山水城林人融合交汇的美好图景,展现了古典、唯美、繁华的历史南京。


当前,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一幅聚力共建创新名城的“南京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幅创新画卷中,依然有山、水、城、林、人等五大元素,处处散发着创新创造的浓厚气息,彰显了开放、创新、包容的现代南京。


山、水、城、林、人融合交汇的南京画卷。


  • 从“山”的元素来看,科技创新的“高山”加速隆起。南京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在树高峰、建高原、筑高地上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中,树高峰,主要是打造科学研究高峰;建高原,主要是建设科技产业高原;筑高地,主要是构筑特色产业高地。


  • 从“水”的元素来看,科技金融的“活水”源源不断。金融是南京的支柱产业,去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473亿元、占GDP比重达11.5%,其中科技金融是一大特色。↓

大力扶持股权投资发展,出台“股权十条”,建立涵盖开办补贴、投资奖励、风险补偿等在内的股权投资政策体系。


着力强化政府资本引导,组建注册资本50亿元的南京创投集团,重点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


聚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与深交所合作建设南京科技金融路演中心,与上交所合作成立南京资本市场学院,提供常态化精准化融资服务,助推企业高水平利用资本市场。



紫金山实验室。南京创新周官方图片


  • 从“城”的元素来看,开放创新的“城门”越开越大。南京是博爱之都、国际和平城市,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经贸联系,与81个国际城市建立并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当前,南京正在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的开放。一是扩大合作创新“朋友圈”;二是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三是形成开放创新“强磁场”。


  • 从“林”的元素来看,科创企业的“森林”枝繁叶茂。南京把培育科技企业、打造创新矩阵作为重中之重,扎实做好“三篇文章”,促进科创森林拔节生长。一是做好成果转化的文章;二是做好“三棵树”的文章;三是做好载体建设的文章。


  • 从“人”的元素来看,五湖四海的“人才”广泛汇聚。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的密度决定着创新的高度。↓

不遗余力引人才,深入实施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创业南京”英才计划和“345”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南京日益成为海内外人才科技创新的首选之地。


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帽子”,实行市场化评价的人才“举荐制”,大胆启用“非共识性人才”,目前已举荐产生首批29名高层次人才。


不惜重金留人才,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在住房保障、创新场地、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系统性支持。


3创新是南京最恒久的城市梦想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台积电工厂。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劼摄


张敬华强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这注定是一条波澜壮阔、奋斗以成的追梦之路,也必将是一次机遇共享、合作共赢的圆梦之旅。在此,南京愿与各位海内外嘉宾一起,分享逐梦南京、创新创业的四大现实机会”。


第一,这里有孕育创新的广阔市场。南京地处繁华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全市常住人口843万,以这里为核心的南京都市圈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4000万。巨大的人口容量,能让“小创造”成就大企业,让“微创新”产生大效益;旺盛的市场需求,能让技术与应用交互的“星星之火”,演变为重新定义行业发展的“燎原之势”。


第二,这里有支持创新的一流服务。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民营经济30条,还是不见面审批、预审代办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64”改革等创新做法,都跑出了政务服务和项目落地的“南京速度”。相信大家在南京创新创业,一定会有宾至如归的美好体验。


第三,这里有保障创新的法治护航。南京始终把法治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接轨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系列地方性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治体系。始终把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作为刚性要求,组建了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水平启动建设江北新区法治园区、河西法律服务园。


第四,这里有激励创新的最优政策。南京连续两年出台专门支持创新创业的市委1号文件,其中有不少政策都是南京独创特有的。↓

对初创期科技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三年内,所作经济贡献全部奖给企业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落实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基础上,可再享受研发投入10%的奖励


对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企业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个人所得税奖补,范围覆盖所有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比如,一位年薪100万的企业高管,每年可获得奖补25万元,这样的政策力度和覆盖面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今天,南京还要宣布,即将出台企业创新人才新政,首先推出的是,设立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无论是人才资助、个税奖励,还是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力度、广度和幅度都将是空前的。


南京创新周“黑科技”展览现场。南京创新周官方供图

独行快,众行远。


这次我们举办“南京创新周”,就是要秉持“共创、共享、共赢”的理念,搭建全球创新资源对接平台,汇聚开放合作创新强大合力。


真诚期待,大家在“创新周”期间碰撞出更多科技创新的思想火花,催生出更多合作共赢的务实成果。


热忱欢迎,世界各地人才“聚南京、共创新、赢未来”,成为携手创新的“合伙人”,争当科技革命的“弄潮儿”。


我们相信,在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崭新实践中,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必将行稳致远,全球科技创新事业必将熠熠生辉!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明亮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芃 董家训 丁劼、南京创新周官方图片

内容编辑:南京日报新媒体编辑 刘全民

推荐阅读 

江苏2019高考各类逐分段公布,看看你的分数在什么位次?

南京北站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

7月,他们将来南京“修炼青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