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奖得主,“把脉”南京!

南京日报 2019-08-02

△南京创新周大咖说。


全球创新进入“南京主场”!

今天,

2019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举行,

首届南京创新周隆重开幕。


诺奖获得者、诺奖联盟主席理查德·罗伯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芬恩·基德兰德,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丹·谢赫特曼,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钱七虎,

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

5位诺奖得主,

近180名中外院士等

出席了这场年度“最酷炫”创新盛会,

共同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聚智聚力。



他们提出了怎样的真知灼见?

一起来听!

芬恩·基德兰德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城市应该能够让人们信任未来。


中国在过去的10到20年进展是非常惊人的。从经济研究的层面来看,我们的资源分配是可以更上一层楼的。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和实体资源分配上,更加合理的分配,能够给我们带来更高的增长。

像南京这样的城市,要想真正去鼓励创新活动的发展,那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城市应该是能够让人们信任未来,让人们信任政府,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限制性政策,人们会相信他们未来也是会前景光明。

丁肇中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我在中国受的最高教育就在南京。


“南京是我的故乡,我在中国受的最高教育就在南京。”丁肇中表示,今天,我们正享受着由基础研究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成果,通讯、集散及交通、医疗等诸多领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可是,常常被人们忘记的是,为这些成就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当初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去不断探索,而不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现象和新的知识,就选择放弃,肯定是不对的。丁肇中认为,支持基础研究和扩大教育投资,将成为南京新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原动力。

理查德·约翰·罗伯茨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诺奖联盟主席

  

  ——国际协作能推进科学发展。


“科学无国界。国家与国家,组织与组织,科学家与科学家,必须要融会交流、相互学习。”理查德·约翰·罗伯茨说:“国际协作非常必要,它能推进科学发展。在我的领域,绝大多数相关研究不是在我的国家做的,而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发现的。我和许多国家的同事共同工作,我在中国西安有科学项目,是在中国科学家的协助下完成的。”

理查德·佛罗里达

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商业与创意教授

  

  ——南京也在进行创意领域的变革。


       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在创新型城市里,经济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比如,固定资产,或者是劳动力再也不是创造财富的主要驱动力了。

       他说,毋庸置疑,中国已经加入了这场经济变革当中,创意阶层正在持续增长。正在举办创新周的南京也在进行创意领域的变革,这种变革需要凝聚型的社区,需要创意的集聚,跟周围的人去合作,才能够共赢,就像南京创新周一样。一个城市仅仅有好的企业是不够的,政府的治理和赋能同样重要。“只有每个城市都是引擎,每个城市中的社区都能够不断地凝聚起来,发挥他们的创意力,那么我们才能站在变革的前列。”

周鸿祎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


——数字世界发生巨大改变的原动力是开源。


开源本质上是就是把不同国家、不同单位、大学、科研院所甚至还有公司,不管你是国企还是民企,不管你是有组织的公司还是高水平的黑客,用一种创新机制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共同打造一个伟大的软件。

我国过去三十年没有诞生引领世界的操作系统,原因之一便是没有重视开源机制。周鸿祎建议,中国技术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一方面要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应该更加拥抱开放,共同协作。比如,最近华为正在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也可以借鉴开源的创新机制,中国企业、研究人员乃至国家的共同参与,让鸿蒙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界共同打造的系统。

何朗明

芬兰驻上海总领事


——“中芬合作在南京”合作框架在宁发布。


芬兰,“2019南京创新周”主宾国。从人口角度来说它只有551万,比南京还少了三分之一,但它却是创新大国,拥有引领像物联网、可持续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在何朗明看来,芬兰和南京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互补性。比如绿色建筑,水管理,碳排放降低等等。何朗明表示,非常期待南京,乃至中国与芬兰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据悉,“中芬合作在南京”合作框架涵盖很多协作性活动项目。其中包括:一条南京直飞赫尔辛基航线;中芬合作交流中心的启动;“南京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营;Slush全球引领初创企业活动;以及一批友好合作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此外,还有一批中芬合作项目已经或者即将签署。

王战

上海社科联主席


——东西方兼容并蓄,促城市创新发展。


如今,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这么快是什么原因?王战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有2亿7千万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市追寻梦想,这个规模比欧洲当时从农村到城市去的规模大得多。在这一过程中,又产生了2700万企业家,以及将近1亿的创业者。他们努力通过创新,通过自己的发明来使自己生活过得更好。经历了“城市化”的变革,中国产生了新的巨大的创新原动力。

王战总结,在中西方创新文化互相交融中,南京,作为2500年的历史名城,水利、水运文化都在这里汇聚,一定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尤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


——大学应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站点。


大学的生命力在于通过自身创新推动社会创新。总的来说,清华大学依靠资源支持、地方院、派出院建设等方面,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经验对南京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国际上也同样有成功案例。

以硅谷和斯坦福大学为例,硅谷与斯坦福大学相关企业的产值能占到总值的50%到60%,是有其原因的,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进行了创新、创业的教育,二是为企业发展培训了人才,三是建立产业孵化的园区,同时也从制度管理上,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来推动转移,最后是和企业共同成立企业的创新研究中心。

达尼埃尔·谢赫特曼(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人才和教育,南京需要吸引年轻人才,激励措施很重要,但仅仅是限于经济激励还不够,要在南京创造出一个适合人才创业创新、生产生活的完整生态系统。

姚期智(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界已经形成了文化和传统,在科学上紧密合作、自由交换意见。科学知识并不掌握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任何人想切断和别人的交流,效果都不会很好,只会妨碍科学的进步。


汉斯·乌思科尔特(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柏林所所长、欧洲科学院院士)

把来自美洲、欧洲的人才吸引来南京,不仅要有经济激励,还要有好的环境,好的氛围,必须有种种好的因素吸引,他们才可能会离开自己的祖国。


徐文伟(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

“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发展”一直是华为坚持的价值,创新成果要被全行业、全人类享有。“通信信息行业现在面临瓶颈,必须由全产业、全社会、全社会来共同应对,一起来解决。”


祝世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

南京不仅应该以更加开阔的胸怀,迎接海内外一流的人才来南京创新创业,同时南京也要有眼睛向内的姿态,因为南京是科教事业非常发达的城市,应该在内部进一步挖掘潜力,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让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出更多积极作用。



尤肖虎(东南大学教授,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壁垒,不仅有政治上的壁垒,还有科学交流合作的壁垒。南京在消除各种壁垒中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相关科学研究平台的建设,对消除壁垒起了核心作用。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芃摄


更多

热点


T20创新服务机构联盟成立


现场,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机构携手成立T20创新服务机构联盟。该联盟由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南京创新周组委会联合倡议发起,联盟将服务城市创新,加强国际间优秀服务机构联系,共同营造并完善创新生态体系。


联盟现有入盟成员单位42家,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创业孵化、金融服务四大板块。联盟将践行“联接比拥有重要”的口号,汇聚20+国科技服务机构,将通过“第四方”线上平台远程业务分享与“总部办公室”线下落户的方式相结合,服务联盟成员单位,实现资源聚合,多方共赢。



今天开幕的南京创新周,期间将举行百场大赛、百场论坛、百场对接活动。今天是一个节点和引爆点,它将点燃南京积蓄已久的创新能量,迸发出闪耀世界的光芒。


我们热忱欢迎

世界各地人才

“聚南京、共创新、赢未来”

成为携手创新的“合伙人”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庆 查金忠 成雅,综合南京发布、我苏网、直播南京

内文图片来源:创新周官方供图 

封面图片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家训

视频制作: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顾雯婕

内容编辑:南京日报新媒体编辑 俞又丹

推荐阅读 

江苏女婿白岩松妙语说南京

今天,把南京创新故事说给世界听

触摸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