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南京 | 两本《南京传》同时出版,它们究竟有何异同?

南京日报 2020-02-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紫金山观察 Author 王峰

凭借《孙吴灭亡,给南京留下两份哭笑不得的遗产》等部分内容,作家叶兆言要推《南京传》已在网上热闹了一段时间,纸质版《南京传》近日推出;在此之前,另一本50万字的《南京传》由岳麓书社出版,影响与口碑不胫而走,作者张新奇,现居澳洲。


两本《南京传》 资料图片


两本《南京传》,让读者了解南京有了不同视角。它们究竟有何异同?为什么都选择南京作为一个极目远方的平台?


两位作者:

南京是生活和精神的故乡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由叶兆言来写《南京传》,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差不多有一半作品写到南京,他又爱好历史,在作家群中以博学著称。《艳歌》《夜泊秦淮》《花影》《花煞》《南京人》……在叶兆言笔下,南京的踪迹随处可见。

不过叶兆言表示,写《南京传》相当于读一次研,要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坐下来“磕”书本。

当然也离不开他平时的积累,他说,“写《南京传》其实和我无意的阅读有关,因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对南京的方方面面都有一种特殊的兴趣,这是一种本能。平时我去阅读书目,或是网上浏览,只要是跟南京有关,无论是哪本书,我都会无意地记录下来。”

相比之下,张新奇这个名字比较陌生。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张新奇读大学时,就曾获得过南京《青春》杂志主办的青春文学奖。

移居澳洲近二十年,张新奇写《南京传》纯属偶然。国内一个朋友组织写作“丝路百城传”找到了他。

“2017年至2018年,不到一年时间便写完交卷。算是一气呵成。”张新奇告诉记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快,完全得益于他的一段特别经历:上世纪90年代,他四十来岁,参与主持了大型古籍整理工程《传世藏书》的编纂工作,埋首故纸堆近十年之久。

所以,在他写《南京传》时,虽然只是一项命题作文,但也一样离不开积累,“资料虽然堆得比人高,但碰到历史问题,知道到哪里找书。”

和叶兆言长居南京60年不同,张新奇完全是以一个外来人的眼光打量这座城市,可是他却在史料的阅读中,寻找到他精神上的故乡——南京,并促使他用一本书来讲述“南京往事”。

张新奇对南京的最初印象来源于老家有个叫三爹的人,三爹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而故事发生地,必定是南京。再后来,张新奇被南京火车站出来不远的玄武湖所折服,“这很神奇,别的城市不是这样。”秋天,行人把满地落叶踩得沙沙作响,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南京的亲切读音。


两种叙述:

用不同眼光构建南京的历史


两本《南京传》,叶兆言以朝代为章,回溯两千年前秣陵的一株小树苗如何走过三国烽火、六朝金粉、南唐挽歌、明清隆替和民国风云,从而在历史的洪流中淬炼成形;张新奇则透过无数史料,用富有哲思的文字构建出从史前到清代,南京城和南京人历经的沧桑。

在写作中,叶兆言充分展现了一个小说家的哲思。其第一章就着眼于三国东吴,他认为,要给南京这个悠久的城市树碑立传,最合适的方法,最恰当的形容,就应该从三国开始。

在全书九个章节中,南京六朝历史通过《六朝人物》系列跨越了两个章节;隋唐两宋时期的南京,除了南唐李后主,可说的东西相对较少,叶兆言却从李白、颜真卿,以及《景定建康志》来叙述这座城市的幽微往事;擅写民国人物的他,在《民国肇生》一节中则选择了江宁马路、南洋劝业会等话题。

张新奇是从距今60万年的南京猿人写起,通过史前、先秦、帝国、两汉等章节,对六朝之前的南京进行了极富诗意的探索和解读。这部分内容占据了整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既窥视细处,又俯瞰全貌,全景展现了南京城的人类史和文明史进程。

张新奇表示,写六朝之前的文字,是一种重要的补充,使读者多了一个视角,“猿人头骨,溧水神仙洞陶片,北阴阳营等众多遗址出土文物摆在那里,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武奢、武子胥、专诸是南京的早期居民。董仲舒在南京的作为,关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而刘嫖,一个被历史忽略的女人,很可能没有她便没有汉武帝,中国历史也因之改写,要知道,她曾在南京前后居住长达35年,算得上是地道的老南京人。”

张新奇在《南京传》中表现了对众多平民小人物的关注。比如在《金陵众生录》中,书写了包括帝王、官员、文人、艺匠和平民等各阶层横断面。为了写平民,他阅读了正史传记、方志、出土简牍,甚至历代刑事诉讼档案。


两种见解:

通过南京透视古老中国的生存密码


两位作家一起推出《南京传》,是一次巧合。但上天无意中所掷的骰子,为什么会落在南京头上?

在叶兆言看来,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国内很难找到一个城市,能像南京一样清晰地展示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

张新奇认为,南京是一座充满贵气与悲情的城市。

面对南京这样一座独特的古城,《南京传》的写作需要宏大的气魄,要有自己的见识与判断。所以,在回顾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之际,叶兆言和张新奇都同时重温了一个民族的脉络,并检点一个古老中国生生不息多灾多难的生存密码。

叶兆言在作品中通过反复提及衣冠南渡、后主现象,以及对南人与北人性格差异与融合的不断强调,从而呈现出一种宏阔视野里极具现代意识的回望和关照。

他说,我们过去一直认为李后主是一个软弱的文人,但后来发现,“真正像个男人一样保卫南京的人也只有他了,其他人都是基本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当然,李后主最后也投降了,但起码他抵抗了一年。”

张新奇则表示,写《南京传》,不想停留在写一个关于南京的故事,而想通过南京这个窗口,写对个人、人类、生命、宇宙的疑惑。

“我相信,这种疑惑,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有了疑惑,整本书就有了一个忧伤而茫然的情绪贯穿始终。”所以,他在写大家熟悉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时,更偏重于被人忽略或不熟悉的史实。比如辛弃疾嗜杀、财产来源不明的一面,苏东坡金陵丧子,等等。

与此同时,在丰富的史料与世界同步的视野中,许多传统认知动摇了:勾践与刘邦的成功从道德层面不是中华文明的福音;先秦与魏晋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代,先秦的思辨是哲学的,魏晋的思辨是美学的;科举制度一方面为读书人提供了一条公平的出路,另一方面却让中国人只关心取仕的儒学,而把其他学科视作无用之书。



内容来源:紫金山观察记者 王峰 内容编辑:南京日报新媒体编辑 王灿

推荐阅读 

“为爱麦跑”南京接力!1500个亲子家庭为爱向前冲!

揭晓!又一项大奖发布了

江苏省省管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涉多名南京领导干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