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这么多人选择南京?市委书记道出六大缘由

南京日报 2020-02-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紫金山观察 Author 刘晓

9月17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南京金洽会举行开幕式,海内外产业、科创、金融等领域重量级嘉宾齐聚南京,共赴“金秋之约”,共话合作发展。


今年是南京金洽会走过的第30个年头,“三十而立”的金洽会,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强、影响力广、参与度高的品牌盛会,在促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及区域经贸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显示,目前,南京有60%以上的“三资”企业、80%以上的合同外资金额、90%以上的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都是金洽会直接或间接的丰硕成果。持续丰收的金洽会,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屡创佳绩的一个缩影。


南京何以吸引全球瞩目?何以成为顶尖高校、学界泰斗、行业龙头乃至大学生等年轻人才创新创业的共同选择?金洽会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从六个方面给出答案,同时也面向世界发出一份盛情邀约:古今交融,最美是南京;创新创业,机遇在南京;合作共赢,圆梦来南京。


01

谈城市特质:“古今交融、独具魅力”


9月10日,英国剑桥大学校长斯蒂芬•托普专程来到南京,参加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奠基仪式,该中心是剑桥建校800年来首次在境外设立、以剑桥大学命名的合作研究机构,也是剑桥在中国唯一冠名的科技创新中心,更是南京矢志超越、迈向卓越的又一重要突破。


9月10日,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长期基地奠基仪式举行。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 摄

获得国际顶尖高校如此青睐,很多人感叹:“why,南京?”对此,张敬华首先从城市特质的角度道出缘由:南京是厚重的,满载着历史的印记;南京是秀美的,掩映着山水的灵动;南京是儒雅的,散发着书香的气息;南京是开放的,链接着广阔的世界;南京是包容的,拥有着博爱的胸怀。


山水城林的南京城。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芃 摄


今天的南京更是潜力无限、机遇无限,张敬华用一系列数据、事例应证了这一点:


在科教资源方面

南京拥有53所高校、85万在校大学生、81位“两院”院士,在《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榜单中,南京名列第12位;


在区位交通方面

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坐拥千万级国际机场、亿吨级深水江海港,正在建设“米”字型高铁枢纽;


在国际交往方面

南京已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与90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在南京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00家、生活工作的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超过3万人。


02

谈发展愿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


在“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内,大屏中实时“闪现”每个IPv6地址的访问情况。 通讯员 蔡汉青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 摄


30年一路走来,创新正在成为金洽会办会的鲜明特质,无论是签约落户项目,还是引进要素资源,科技创新的“含量”不断攀升,与南京城市发展目标“同频共振”。


张敬华指出,进入新时代,南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总书记提出的“强富美高”总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发展愿景。“创新名城”,主要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立足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塑造城市竞争力,增强全球影响力。“美丽古都”,主要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南京生态人文优势,丰富拓展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实践。


>>这一城市发展愿景,具有五大鲜明标识


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卓尔不群的美丽印象、开放包容的国际风范、独具魅力的人文气质、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其中,创新是南京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气质、最显著的标识。


>>这一城市发展愿景,突出四大空间特点


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规划的中心城区是“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形成“一江两岸”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建设“三个副城、九个新城”。在这样的空间规划引领下,南京将真正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


03

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态提升”


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宏观背景下,南京持续书写着经济发展的奋进篇章。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南京位列第一等次,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特大城市和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的中心城市。


2016年,南京GDP超过1万亿元,此后连续两年跨越“千亿元台阶”,2018年达到1.28万亿元、增长8%。今年上半年,GDP增长8.1%,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的较高增速,稳居全省13个设区市和我国东部地区GDP超万亿元城市第一位。


“在保持着强劲的‘南京速度’同时,我们追求着更高的‘南京质量’”,张敬华介绍,近年来,南京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新兴动能不断增强,收获了一份“高大上”的成绩单。


“高”

高新技术企业爆发式增长,2018年同比净增70%,今年上半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318家;高成长性企业持续涌现,独角兽企业达到13家,瞪羚企业达到172家,位列全国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5.1%。


麒麟高新区。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 摄


“大”

落户了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大载体。总投资30亿美元的台积电、20亿美元的LG化学新能源电池、200亿人民币的中兴通讯、115亿人民币的烽火科技等项目纷纷落地。继江北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之后,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等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先后获批。


LG化学电池项目现场。江宁区供图


“上”

市场主体上层次上水平,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和突破,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115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市值达1.3万亿元;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南京设立总部,目前总部企业数量达到115家。


南京总部企业国电南自。市发改委供图


04谈科技创新:“拥抱世界、携手同行”


当前在南京,什么最炙手可热?什么最引人注目?无疑是创新。近年来,南京瞄准世界最高水平、全球科技前沿,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创新热潮,讲话中,张敬华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南京推动创新的举措和实践:


只争朝夕,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名城

南京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两个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以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五名”为标志,创新氛围最佳、创新效率最高、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营商环境最优的“五最”城市。


新城科技园。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 摄


优化机制,用市场手段激发创新活力

重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动力机制,让高校院所、创新人才、资金项目充分活跃起来,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其中一个重要的“先手棋”,就是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组建科技人才持大股、项目化落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使之成为不断孵化科技型企业的“老母鸡”。两年来,全市共组建新型研发机构251家,累计孵化科技企业2000多家。这一独特的南京模式,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顶级专家、高校院所和创投机构、龙头企业的广泛参与。


赋能园区,为研发转化提供创新载体

全面接轨国际,借鉴中关村模式,积极探索都市型创新载体建设路径,在全市整合设立15个功能完善的高新园区,推动国家级高新区政策全覆盖;下放165项审批权限,实现了“园内事园内办”。依托高校院所老校区老院区和主城低效利用空间,在玄武、秦淮、鼓楼三个区打造60万平方米的城市“硅巷”。这些创新综合体,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充足的、多样化的空间选择,也使南京这座城市处处散发着创新的气息。


“硅巷”未来城集工作、餐饮、休闲于一体,满足创客们的各种需求。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强  孙中元 摄


面向全球,以开放姿态集聚创新资源

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布局建设了一批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才驿站,南京的创新已直通全球最活跃的地区。目前,全市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中,超过1/3有国际化团队参与。


倾力支持,助人才企业共圆创新梦想

南京的创新政策立足“放水养鱼”,独具竞争力、吸引力,完全可以让企业、人才找到属于自己的“私人订制”。


比如,对初创期科技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三年内,所作经济贡献全部奖给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落实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基础上,可再享受研发投入10%的奖励;对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企业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个人所得税奖补。此外,在科技金融、人才安居方面,也出台了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今年以来,1383家高企享受所得税减免近42亿元,2739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近174亿元。


江北新区研创园人才公寓。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 摄


05

谈产业发展:“基础雄厚、链条完整”


南京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这不仅体现在基础能力上,也体现在产业链水平上,张敬华认为,基础雄厚、链条完整的产业是南京对外开放合作重要优势。


产业导向鲜明

南京构建了“4+4+1”主导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等四大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和高端商务商贸、文旅健康等四大现代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一批未来产业。


位于江北新区的扬子江新金融示范区。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芃 摄


产业配套完善

在主导产业上具有雄厚的基础配套能力,比如,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吸引了200多家知名企业进驻,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终端等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


汽车产业,拥有品种齐全、系列完整的整车产品线,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均处于全国前列,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到10万辆,占到全省的2/3、全国的8%。


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建立了液晶显示规模化发展、OLED显示和照明产业化应用、激光显示核心技术突破的较强产业链。


软件和信息服务,南京是首座“中国软件名城”,业务收入排名全国前四,有60多万软件人才。智能装备领域,拥有较为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同时工业机器人、齿轮传动、关键基础零部件等发展迅速。


此外,在生物医药、新材料、金融、文旅、健康等产业上,南京也具有非常强的集聚集群发展能力。


溧水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芃 摄


产业政策精准

南京先后出台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对企业技术装备投入给予10%普惠性补贴,政策力度领先国内同类城市。对重点打造的产业地标,制定了专门的行动计划。此外,还出台了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无论是支持力度还是激励效应,都是空前的。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江北新区供图


06

谈营商环境:“追求最优、走在前列”


营商环境是城市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人才最关心的内容。近年来,南京锚定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目标,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加快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南京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



其中,在开办企业、项目审批、知识产权等方面,南京形成了一套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的机制,“不见面审批”“模拟审批”“预审代办制”等在全省全国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64”改革实现审批材料减少30%、时效提速50%以上,远远领先国内其他城市。


在提供服务方面,无论是招商引资环节,还是项目建设落地环节,南京坚持精准对接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合理需求,听取企业意见、兑现政策承诺,全力做好项目的要素保障和综合服务。


张敬华表示,南京致力于打造最便利的政务环境、最贴心的服务环境、最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企业、人才能够真切感到在南京投资具备高度安全感和良好体验度。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紫金山观察(ID:njzjsgc)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强 崔晓 冯芃 孙中元,江北新区、江宁区、市发改委供图
内容编辑:南京日报新媒体编辑 杨凡 俞又丹

推荐阅读 

紧急提醒:办了ETC的车主注意,这事千万别上当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高排放机动车实施限制通行的通告

品读南京| 让艺术电影在南京遇到更多知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