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告慰雨花英烈,今天的南京如你所愿

南京日报 2020-02-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紫金山观察 Author 刘晓 李子俊

视频:烈士纪念日,江苏70对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


苍松掩映、巍然屹立的雨花台,见证着古都南京的沧桑巨变,铭刻着革命烈士的不朽英名。


雨花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无数英烈在这里慨然赴死。为驱散笼罩神州的黑暗,他们经历了英勇坚贞的抗争,却没能亲眼看到黎明的到来。


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70年奋斗天翻地覆,70年巨变今更胜昔。雨花高岗之下,山河破碎、风雨如晦的悲惨景象,早已变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宏伟画卷。山河为证,岁月为名,古老的南京以蓬勃向上、繁荣奋进的崭新姿态,告慰那些为共和国奠基的人们:


这盛世,如你所愿。


1你们当年的理想,已成就今天的幸福安康


1928年9月27日,年轻的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史砚芬在雨花台高唱雄浑悲壮的《国际歌》,坚定从容走向刑场。一声无情的枪响,他倒在血泊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人们在收殓遗体时,从史砚芬的内衣口袋中,发现两张血迹斑斑的诀别信。信中,他嘱咐自己的弟弟妹妹“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以后你们能继我志愿,乃我门第之光,我必含笑九泉。


为了改变旧中国贫弱落后的面貌,为了民族崛起、人民幸福,无数像史砚芬一样的革命先烈上下求索,前赴后继,英勇不屈。


话剧《雨花台》。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理想的力量催人奋起,牺牲于南京雨花台的邓中夏烈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领袖,中学时代的他,以一幅《醒狮图》告诫世界,东方的睡狮就要苏醒。


理想的力量不屈不挠,只要写一份“悔过书”就能出狱,但年轻的郭纲琳选择了拒绝,在敌人监狱中受尽严刑拷打的时候,她把铜板一点一点磨成心形,并刻上“永是勇士”四个字。


理想的力量感人至深,80多年前,李耘生烈士为了革命,忍痛诀别妻子:“过去百千斤担子我们俩人挑,现在要你一个人挑了”;而妻子章蕴则在失去丈夫后,继续革命,并独自将孩子抚养成人。


9月30日,江苏省暨南京市举办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活动。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烈士纪念日当天,南京70对新婚夫妇在雨花英烈群雕前向英烈献花,洁白的婚纱象征爱情的纯洁与美好,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对革命烈士的最好告慰。


新婚夫妇中,有一个“双警家庭”。丈夫业先翔,是江宁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的一位民警;妻子喻斯瑶,在江宁公安分局麒麟派出所做内勤民警。很多人都说“双警家庭”弊端多,忙起来顾不上家也管不了孩子。但业先翔和喻斯瑶却不这么认为,“我们都是人民警察,因为热爱选择了这份职业,保一方平安是我们共同的初心使命。从并肩作战到携手相伴,我们更加懂得理解和包容的意义。


能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天,参加向烈士献花活动,让这对警察小夫妻感到特别有“仪式感”和“使命感”。


南京70对新婚夫妇在雨花英烈群雕前向英烈献花。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英烈们有着坚定的信仰,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敌人多么凶残,始终坚贞不渝,毫不动摇。让我们非常钦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说,此时此景,也让他们想起了两年前的毕业典礼,上千名警校同学共同庄严宣读了《人民警察入警誓词》:“我愿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


“正是烈士们当年矢志不移的追求,舍身忘我的牺牲,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业先翔说,马上就是十一国庆了,今年也是我们组建自己小家庭的第一年。有了社会和谐稳定、祖国繁荣昌盛,才有“小家”的幸福安康。


2你们不屈的信念,已铸就国家的进步富强


方志敏烈士在遗作《可爱的中国》中畅想了他心目中未来的中国: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70年过去,未来已来。国歌雄壮,国旗飘扬,雨花台烈士群雕挺立,目光所及之处,是南京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崭新的天际线。


近代史上,南京曾见证中华民族的衰落与沉沦。《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启了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悲惨一页;侵华日军血腥屠刀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浩劫,成为一个民族永难忘却的屈辱创伤。


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南京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新征程,一代又一代南京人砥砺奋进,接续奋斗,南京和伟大祖国一样,创造了辉煌的发展成就。


经济实力不断跃升

2016年,南京GDP超过1万亿元,此后连续两年跨越“千亿元台阶”,2018年达到1.28万亿元、增长8%。今年上半年,GDP增长8.1%,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的较高增速,稳居全省13个设区市和我国东部地区GDP超万亿元城市第一位。


南京城。南京日报记者 董家训 摄


民生服务日益完善

南京养老服务、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多项民生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市轨道交通已经有10线、378公里投入运营,通车里程位居全国第四。在今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美好生活城市榜单中,南京人幸福感居全国第2,南京也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瑞金路1-58号小区内加装电梯。南京日报记者 徐琦 摄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轨道交通覆盖全市,高铁枢纽连接全国,国际航班通达世界。南京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幅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1平方米,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奖。


跨越大胜关长江大桥至浦口区的S3号线地铁。南京日报记者 董家训 摄


烈士纪念日来雨花台缅怀英烈的,不仅有南京人,还有外地市民 。87岁的丁玉根,是杭州临安区板桥镇界联村的老村长。当天,他和村里38名乡亲一起,专程赶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在纪念碑前,他们绕场瞻仰,仰起头认真地读出碑身上的铭文。


丁玉根说,新中国成立前,一家人不仅要躲避战乱,还要受欺压。“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田地,没有房屋。我4岁那年,父亲生病没钱医治去世了。后来大哥也去世了。家里就剩下我和母亲两口人。为了养家,我不得不外出打工,就为了全家人能吃上口饭。”他说,后来解放军来了,老乡们欢呼雀跃,“我母亲把家里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做了饭送给解放军吃。新中国成立那一天,我17岁,全村人奔走相告,很多人都感动得哭了。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看到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节日氛围,心里特别激动和感慨。”丁玉根说,如今他已经有了孙辈,儿孙们都很孝敬他。自己的晚年生活不仅衣食无忧,还经常组织村民“旅游团”外出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3你们永存的精神,已化作追梦前行的无穷力量


雨花英烈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今天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雨花英烈中,高学历的知识分子非常多,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纪念馆展陈事迹的烈士,平均年龄仅为29岁,其中最小的是16岁的袁咨桐,最大的是58岁的陈祝三。他们中,74%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不乏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等10多个名牌高校的高材生,还有部分人留洋海外,取得硕士、博士等学位。


“当年烈士们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为抱负和追求,为此付出了青春和热血,这对当代青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参加敬献花篮活动的高校大学生张宜菲说,到南京读大学以来,曾经多次来过雨花台,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红色文化的洗礼,一次灵魂深处的震撼。“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今天我们就是追梦人。


“今天是烈士纪念日,我们来南京,第一站就选择来参观雨花台。”当天,从山东淄博赶过来的郑先生一家4口,拿着小国旗,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郑先生16岁的女儿郑雨琨,在青岛的一家护校读书,这次特意和家人汇合后,一起到雨花台来参观。“看了雨花英烈的事迹,特别受触动。雨花英烈中年纪最小的袁咨桐,牺牲时只有16岁,和我一样大。我深深地被震撼了,他那么年轻,就为了信仰毅然赴死。今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也非常幸福安定。作为后来人,我们要懂得感恩,要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不能忘记烈士们曾为此奉献的生命与青春。


郑雨琨说,雨花英烈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年少时就树立了信仰,并为此奋斗终身。“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主动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少年时就立下远大的志向,报效祖国。”她说,自己学的是医学护理专业,希望将来当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内容来源:紫金山观察(ID:njzjsgc),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 李子俊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 徐琦 董家训

视频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雅 马小淋

内容编辑:南京日报新媒体编辑 杨凡 俞又丹 

推荐阅读 

今天,致敬英烈!

超燃!南京满城尽飘“中国红”

一起来,点亮我的中国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