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个都市圈深度同城化,这场论坛传出重要信号

南京日报 2020-02-04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紫金山观察 Author 宋广玉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由南京市承担的重点任务清单,包括5方面32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12月22日,南京市社科联(院)、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在宁举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紫金山论坛”。来自沪苏浙皖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协同创新,共创区域繁荣”,探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路径。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紫金山论坛”现场。南京日报记者 宋广玉 摄


与会专家认为,沪宁杭合四个都市圈深度同城化,是长三角地区走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动力之源其攻坚点将从基础设施、产业链,转到要素市场、生态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来源:南京市发改委


01在长三角打造一个空间创新共同体

《规划纲要》提出,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江北新区总体规划。资料图片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长三角是中国也是全球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建设世界级的长三角都市区,重要的就是建设好长三角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并且由制造业基地转型提升为智造业基地,引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教授说,至于如何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他建议联合对世界前沿技术,特别是对中国智造业中顶级光刻机等35项核心技术进行协作攻关。


“具体来说,要把上海的全球科技中心、浙江的互联网、江苏的物联网、安徽的国家综合科技中心,作为重点进行科技攻关。”张颢瀚说,要在长三角打造一个空间创新共同体,在整体上统筹规划产业的重点创新方向与城市的分工体系,从竞争走向协调与协同;联合出台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和利益分配的政策;共同培育国际创新品牌;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的综合性的重大项目,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攻关;对重要前沿产业,根据研发、孵化、转化与产业化的关联,建立合作创新区;成立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合作专门合作机制与专门协调机构。


蓝天白云下的南京城。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02推进沪宁杭合都市圈深度同城化

《规划纲要》提出,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

“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联动发展进入以一体化、高质量为导向的活跃期。长三角地区践行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在‘十四五’时期,将在四大区间联动发展、分层推进,取得重大进展。”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说,四大区间联动发展,首先是都市圈内的联动发展。在他看来,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深度同城化,是长三角地区走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也是动力之源。


南京都市圈示意图。市发改委供图


“深度同城化,在时间空间同城距离、经济发展同城水平的基础上,城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向基础设施同城、公共服务同城、要素流动同城、就业通勤同城等更高层级迈进。”王振表示,深度同城化将在各个都市圈率先呈现。因此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也将在各个都市圈内率先实践和实现,其攻坚点将从基础设施、产业链,转到要素市场、生态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的宁镇扬、苏锡常、通泰盐三大都市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东西联动发展、南北跨江融合发展,发挥产业区位优势,补齐交通短板,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建议持续深化苏锡常都市圈与上海同城化,加快破除上海与苏锡常都市圈的行政藩篱,在公共交通、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实现同城化;按照“前店后厂”的经济分工格局,协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03强化南京南通等节点城市的传导作用

《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

“中心城市间的联动发展,要协同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功能,即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王振说,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重点在于功能平台建设和专业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可分解为基础科学策源功能、关键技术策源功能和产业创新策源功能。

“在长三角多中心空间格局下,第一层级的区域分工合作,是各个中心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无锡、宁波等,围绕两大核心功能建设,强化各中心城市间的分工合作与协同共建。”王振认为,一体化发展新形势下,上海与苏浙皖的联动发展,将呈现出双向联动趋势,既有上海的对外辐射带动,也有苏浙皖对上海的协同共建。苏浙皖将从协同提供需求功能、协同提供长板优势、协同提升建设空间三方面,协同提升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等四大功能。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要继续强化南京、南通等节点城市的传导作用。”成长春说,长三角城市群地跨沪苏浙皖,是地域规模较大的经济区域,存在明显的圈层结构。上海与苏锡常都市圈核心区外,存在宁波、杭州、南京、南通四个向外辐射的节点城市,发挥着向宁波、杭州、宁镇扬、合肥都市圈和沿海发展带南北两翼的传导功能。因此,江苏要大力发挥南京、南通两大节点城市在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南京对合肥都市圈的联动、传导作用,发挥南通在江苏跨江融合、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战略中的枢纽作用以及在通泰盐都市圈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省级层面上规划建设通泰盐都市圈,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沿海发展带北翼的发展能级。


04画出最大“同心圆”,找出最大“公约数”《规划纲要》提出,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都市圈一体化,一般先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然后再到产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再到科技的一体化与体制机制的一体化。”张颢瀚说,推进区域一体化,不能停留在浅层次,需要走进深层次、深水区,在关键领域和体制机制上走向“一体”。他建议推动区域合作在关键领域实现一体化,在制度上要突出公共利益与市场机制,画出共同认可的最大“同心圆”,找出互利共赢最大“公约数”,形成一体化的共同动力。


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鸟瞰图。市发改委供图


成长春建议强力推动沿江港口强强联合,打造北翼门户港城。“继续推进宁镇扬港口一体化,打造江海河联运中心,全力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他说,还要继续推进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升级。目前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主要集中于城市内部,城际间轨道快线较少,只有苏昆沪城际轨道快线进展较快。今后,江苏三大都市圈要加快推进跨省、跨江的城际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加快实现。

南京“米”字型高速铁路网络。资料图片

05五方面高质量提升南京城市能级

山水城林的南京。南京日报记者 董家训 摄


“作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未来南京要以‘全面提升城市能级’为重要抓手,不断凸显南京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叶南客,建议南京立足五个战略,高质量提升城市能级


1立足高质量经济增长战略,以新型产业格局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能级,以数字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生态经济创造经济发展新亮点,将南京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增长中心;


2立足高端性创新介入战略,构建“宁镇扬”核心科创圈,打造具有区域带动性的创新引擎,全面融入上海,全面对接杭州,全面携手合肥,打造长三角高能级发展的创新引擎;


3立足高通达交通网络战略,以空港海港为主导提升“国际性”,以高铁网络为骨架提升“链接性”,以5G建设为引领提升“联通性”,打造长三角联动化发展的门户枢纽;


4立足高效率服务共享战略,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建设区域共建共享示范城市,以长三角高品质发展的人本典范,打造美好生活栖息地;


5

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强化国际化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示范窗口。



图文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广玉;紫金山观察微信

内容编辑:南京日报新媒体编辑 王灿 刘全民

推荐阅读 

重磅!南京紫东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抢“鲜”看

快看!南京这几条过江通道更名啦

赞!南京这件大事上了央视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