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南京“火神山”…已确诊病人都在这里

南京日报 2020-02-02


这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解决现有医疗资源的不足,1月23日,武汉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期仅有六天。


与此同时,河南、广东等地针对疫情发展也都在改建扩建医院,武汉另一个临时医院雷神山医院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南京的小伙伴们很担心,如果疫情继续发展,我们来不来得及临时建医院呢。


其实,南京市为应对类似突发疫情,早在2013年就开始建设我们自己的“火神山”——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并于2016年投入使用。



01

南京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的定点医院


因为性质特殊,这座坐落汤山丘陵中的医院并不被广大市民熟悉。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作为定点收治医院,收治了南京目前发现的全部确诊病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南京二院汤山分院)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优化完善公共卫生资源、保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依据“大专科、小综合、应突发”的要求,为集中收治南京地区传染性疾病和承担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按照南京市“传染病”远离人群密集的主城设想,于2013年批准立项建设的。
中心是以消化道与呼吸道、接触性与非接触性等病种专科特色精细诊疗为主、综合诊疗为辅,集防治、救援、应急为一体的,全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中心。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康复路1号,占地面积480亩,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设置传染病床位750张。
2015年,由南京市第二医院抽调人员组建的医疗队在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病毒取得胜利。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南京紧急启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B楼的暴发性应急病区用于收治确诊和疑似病人。


作为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收治定点医疗机构,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该院干部职工主动担起责任,启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应急预案,组建医护人员救治梯队,加强防控措施,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强化医务人员防护,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
院党委、院行政向全院职工发出倡议全院职工积极响应,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已退休科护士长、老党员到医院找到领导,请求贡献一份力量。


医院救治梯队的成员对烈性传染病的个人防护、临床救治均有丰富的经验,部分骨干曾有过抗击非典、援塞抗埃的经历。医院多次组织对全院医技护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及隔离防护等知识的专业培训。

培训第二批应急梯队队员。

医护人员向物业员工详细讲解防护措施。


目前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已准备好3个病区,重症监护病房与办公室视频连接,确保信息通畅,病人抢救治疗安全及时有效。防护设备、药品等已保障到位。

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工作。

进隔离病区前,医护人员彼此加油打气。


02

走进“生命之门”

遇见最美“战士” 


从1月19日南京开始收治首例武汉回宁发热患者以来,10天过去了,战斗在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怎么样了?记者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见到了这群“最美战士”。
穿防护服在隔离病区值班,全身包括鞋子都湿透了(右)。


曾谊是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区主任,中午12点,记者来到医院时,她刚从病房撤下来。


从腊月二十八接到命令进驻医院,如今已经十天过去了,曾谊一直与战友和病人在一起,没有离开病房半步。“春节也是在病房度过的,”曾谊说,隔离病房实行三级防护,24小时轮班,每4小时一班,手机不能带进去,与外界联系的唯一设备是仅有的一部值班电话,遇到问题才能打。因为太忙,大家都没有时间私下“占用”它。


得知老婆要进入隔离病房,爱人主动带着孩子回了老家陪伴老人。一家人只能在每天晚上通过手机视频连线一下,报声平安,互相关照注意安全。何时能与家人团聚,曾谊不知道,她说,“这个愿望估计要等到打赢这场战役再说了”。


走进南京公卫中心重症监护病房,要经历很多道门,每一道门都是“生命之门”。


ICU护士长宋艳告诉记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要经历三道门。首先在清洁区,先穿上手术服,换上工作鞋,在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帽子,然后到达第二更衣室,穿上连体防护服、戴手套、穿靴套和戴护目镜,进入工作区。进入病房,还要再穿一层隔离衣,再戴一层手套、戴防护面屏再穿一层鞋套。总计要戴2层口罩,2层手套,2层隔离服。


隔离病房的护士们每一个班4个小时,这4个小时不能喝水,中途不能上厕所,一个班下来,护士们浑身湿透,就像洗过澡一样。“一般进去1个小时身体就湿了,4个小时基本要到极限了,出来衣服、鞋子能拧出水来。”感染科护士马彧婉说。


重症隔离病房里护士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24岁,当这些戴着防护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面罩,是一张张青春的脸。


面对记者的镜头,他们(她们)举起手臂,集体打出“加油”姿势:“加油,必胜!”给外界传达必胜的信心。




内容来源:健康南京、交汇点内容编辑:南报融媒体编辑 王宁芝

推荐阅读 

第一批境外采购的13万只口罩抵达南京

@湖北游客,住处我们安排好了!

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通气会发布:南京疫情总体可防可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