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想理论 | 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南京日报 2020-09-08

【新思】
今日南京日报A8版


圆桌会


//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位于江宁高新区的一家外资企业内,实现全员到岗,产能全恢复。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18日召开会议指出,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南京提出,要牢牢把握“全面恢复”的工作指向,以“防疫+”机制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正轨。本期圆桌会聚焦: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本期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罗来军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张月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特任研究员 何雨 
南京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王辉龙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 郑琼洁
主持人:南报融媒体记者  宋广玉
越是亟须尽快复工复产,越需要稳住控好疫情形势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这时候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有哪些亟须关注的地方? 
罗来军: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一定不要误认为:为了尽快复工复产就可以对疫情防控放松要求;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旦疫情形势出现反复,复工复产就将遭受根本性破坏。“欲速则不达”。眼下我国越是亟须尽快复工复产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就越需要稳住控好疫情形势。 
当然,目前持续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是有利于经济社会秩序尽快恢复的。防控策略可以由“全民防控”转向“重点防控”。疫情已经完全控制以及较轻的地方,可以尽快复工复产。所谓“重点防控”,是指对于需要防控的关键节点仍要高度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坚决防住疫情反弹风险。 
何雨: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国外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的迹象,这意味着防范疫情输入将会持续化、常态化。与此同时,紧急管制两个多月后的复工复产又遇到了新困难,即大量外贸企业订单被取消、市场遭冻结等,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从投资和消费两头对经济进行救助和刺激 
主持人: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们该从那些方面入手? 
罗来军:我觉得有三方面工作需要推进和落实好。 
其一,在疫情控制较好地区,要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或者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系统性地解决复工复产遭遇的限制因素,即打通“堵点”、补上“断点”,以提高和保障复工复产效率。 
其二,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要把这些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避免各种“政策打折”现象。 
其三,要从投资和消费两头对经济进行救助和刺激。在投资领域,新基建呼声很高。新基建是各地重大项目计划的重要投资方向,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城际高速与轨道交通成为投资宠儿,加大通信产业、先进制造产业、数据中心产业、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这些投资对冲抵疫情造成的经济低迷以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从消费领域救助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增强危机所波及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一种重要的市场性方式。面对疫情危机,我们可以对失业人员、低收入人员、受疫情冲击收入下降严重的人员、受灾严重的产业企业的消费群体等提供消费补贴,拉升消费量,进而引致产业企业产出和销售的增加。 
促进消费稳定发展 
张月友: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要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刺激政策和措施,促进消费稳定发展。 
第一,加强国际防疫合作和协调,做好信息发布。病毒是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各国必须有效开展联防联控、疫情监测、信息共享、医疗援助等国际合作。特别是要在信息共享上,及时公开发布与疫情相关的真实信息,减少政治干预和避免不适当宣传,减少不确定性。 
第二,发挥金融财政支持作用,针对性开展“稳就业”“稳收入”帮扶纾困行动。政府和金融企业要主动作为,加大对相关行业企业的金融财政纾困帮扶力度,鼓励灵活用工,尽力稳岗避免裁员。比如,政府可将直接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成本作为公共服务支出对待,对房租和员工基本工资、五险一金进行财政补贴,并压实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对有贷款的企业予以利息减免,或开展财政贴息。对有房贷或其他负债成员被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无固定工作家庭,实施贷款救助。 
第三,科学认识和评估防疫形势,用有效防护保障消费安全。一方面,必须把预防境外输入性病例大增作为头等大事;另一方面,消除消费者恐慌。 
第四,用积极财政政策补市场失灵、刺激消费。低风险地区要对既定的政府重大工程和重点工程按“快进键”,加快复工“稳就业”“稳收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地平均工资标准,对辖区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和农业户口人员一次性发放额度为1个月、期限为一年的电子消费券,促进消费。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南京力量” 
主持人: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严峻考验。不过,我市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1—2月主要指标总体好于预期,外贸进出口总额等指标逆势增长。在您看来,我市为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做了哪些工作? 
郑琼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审时度势,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为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高标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以精细化治理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转。南京上下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努力做到可控可知、科学精准,凝聚各方力量通过“网格+”优势,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和现代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风险,成为全国较早进入疫情低风险的城市之一,取得了确诊患者零死亡、全治愈的成绩,为全面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高效率打通复工复产关键环节,以精准化服务推进经济社会迅速重启。南京复工后,陆续出台了“战疫扶企锦囊”等一系列精准、务实、实用的政策措施,为加速企业复工达产提供了最有温度的服务。
三是高招数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以精致化理念推进经济社会恢复活力。南京重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以更大力度推动商贸、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的全面开放。我市发放3.18亿元的电子消费券,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潜力、加速消费回暖。南京及时把握防疫和复工的平衡点,强化消费升级赋能,以精致化理念创造更为安全、绿色、健康的消费环境。 
四是高站位谋划城市发展大局,以精品化意识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南京上下从企业到相关部门都在全力以赴追产能,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动摇。南京积极把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高站位谋划城市发展大局,扎实推进“创新名城”建设。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创新生态新高地;通过统筹推进招商等各项工作,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通过积极抢抓新业态发展新机遇,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新板块;通过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精品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南京力量”。 
在防控疫情中实现经济社会“无病运行” 
主持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稳向好,城市的生机活力正在加快恢复。在此基础上,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何雨:近年来,南京全面实施“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战略,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奋勇作为,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取得了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双丰收。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对于南京来说,完成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大考,实质就是要在“防病运行”中实现经济社会“无病运行”:既要有效防范境外输入性疫情风险,在经济发展中始终绷紧防控疫情神经,又要及时打通各种堵点痛点,确保经济发展始终处于“无病运行”的状态,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是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当务之急是全力防范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一方面,要坚持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推动关口前移,全力做好机场等重点部位核心部位入境人员的管控,依法依规采取隔离措施,确保机场、隔离点、行动轨迹的溯源循证、全程闭环。另一方面,要分类识别、灵活处理。对于入境商务人员,在做好有效防范措施前提下,推动相关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要准确诊断经济运行中的阶段性重难点,提高政策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对于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要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打通“堵点”、补上“断点”。要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及时化解合同履约、企业债务、劳资关系等纠纷问题。 
快速全面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王辉龙:考虑到境外疫情扩散蔓延迅速,南京被确定为12个“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指定第一入境点”之一的现实,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要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在此前提下,快速全面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一是打通复工复产中的关键堵点,努力使生产条件和生产秩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和状态。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工人返宁返岗,帮助企业解决物流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因疫情防控而产生的生产卡脖子问题。包括供应链稳定、内外市场需求、海外客户关系等,相关部门应采取非常措施抢时间、抢机遇,继续做好招商稳商工作,并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重树社会消费信心。如果说复工复产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那么社会消费就是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要保证居民收入预期稳定。为此,既要保证他们的工作岗位,又要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要保证“吃穿住”领域的物品供给充足,“游购娱”领域的服务安全便利。要积极探索消费刺激办法。南京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的做法反响很好,要及时跟进研究消费券发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估其对消费产生的刺激效果,并适时加以完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刺激消费的办法,比如启动乡村旅游、汽车下乡、消费场所停车优惠或免费等,也可积极启动政府民生投资项目,用好政府专项债做好新基建投资,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策论】

今日南京日报A9版


“十四五”规划前瞻研究


//

南京自贸区建设

下好制度创新“先手棋”

//
□ 韩剑 汤晋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开局之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既有节奏,也影响了南京自贸区建设。 
不过,疫情虽然对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但不能阻挡南京自贸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步伐。当前,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企业已陆续开始复工复产。如何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时重启自贸区建设加速键,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紧迫意识下好制度创新的“先手棋”,精准推进自贸区重大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对于南京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面向国际的制度型开放新体系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升温,未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必须做好充分应对准备。新冠病毒疫情正以危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威胁着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受到沉重打击,物流运输和人员流动严重受阻,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快速上升,市场波动随疫情变化而加剧。此次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全面冲击。从供给面看,疫情使得全球供应链被迫中断,零部件工厂连续停工导致供应链面临短期断裂的风险;从需求面看,疫情导致经济下滑需求萎缩,负债率可能再次攀升。在全球经济萎缩和国际供应链收缩的双重压力下,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反全球化的声音会不断高涨。由于疫情的影响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期,对我国稳外贸外资将产生较大压力。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因此,南京自贸区建设必须逆行而上,主动应对疫情之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挑战,建立面向国际的制度型开放新体系,进而提升国内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将深化“放管服”改革典型经验规范化制度化
南京自贸区建设应与短期内复工复产有效结合,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抓紧复工复产,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这将直接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在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不合理审批,提供便利服务。比如,最近南京自贸区率先改审批制为备案制,从事前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只要企业防护措施到位,符合防控标准,即可复工。通过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优化政务服务,完善网上办事服务功能,运用“我的南京”APP、“宁归来”平台等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实现“线上办”“网上办”“掌上办”,为企业、群众提供高效服务。通过总结疫情防控期间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复工复产的典型经验,把一些好的政策和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对于大力推进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自贸区营商环境将发挥重要的借鉴作用。 
围绕产业链瓶颈痛点和内在需求进行制度创新 
南京自贸区建设应围绕疫情后即将迅速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链瓶颈痛点和内在需求进行制度创新。历史不断证明,重大事件往往催生技术突破,新技术突破和新场景的实现将加速推进新型产业的崛起。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3月会议则进一步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总体来看,疫情正在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南京自贸区产业定位重点是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现代金融等产业,建设“两城一中心”,即 “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这都是疫情平息之后振翼待起的产业。当前,应将“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作为自贸区先导产业制定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打造国内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产业制造和研发基地。集成电路按照集约化的“平台式服务+监管”理念,构建全链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以及以信用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监管为手段的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生物医药产业在投资开放、贸易便利化、创新驱动寻找潜在的政策突破点,在审批服务产权保护,保税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以更大力度支持,瞄准产业亟须解决的痛点、堵点、靶点问题,精准推进高水平制度创新举措和配套政策落地,推动重点产业竞争力加快提升。 
“先行先试”形成高度集成科技创新策源地 
南京自贸区建设针对疫情中暴露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部分问题,要逐步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各种瓶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分析了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短板,指出科技创新成果基于临床问题导向的针对性不强,仍严重存在论文导向的问题,多数研究成果不能对传染病的快速有效防控起到关键技术支撑作用。南京自贸区建设要重点打造南京版本的“双自”功能联动,“先行先试”重点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形成高度集成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以科技创新的政策需求倒逼自贸试验区加快制度创新,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政府服务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产学研机制、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金融支持机制等方面破解难题,在科技金融结合、新型科研机构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结合、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经验,从而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 
提高自贸区各类风险防控能力
南京自贸区建设不应回避此次疫情中暴露的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部分漏洞和不足,须不断提升完善我国公共风险管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此次疫情防控对自贸区风险防控也是一次实战演练,未来自贸区在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风险,必须坚守风险底线。应对自贸区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源进行调查研判、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准化,为政府决策提供可操作的应对预案,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自贸区的各类风险防控能力。
(作者韩剑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晋为南京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本文为南京市“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南京加快推动自贸区建设的目标思路和发展路径研究”成果之一。)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

内容编辑:南报融媒体编辑 王宁芝

推荐阅读 

江苏三部门发通知!保障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开学

酒精消毒水能不能带上地铁?官方回复来了!

4月8日,武汉“解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