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公投不如预期般民主?

点右关注 海上闲话 2018-12-16

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海上闲话”关注我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海上闲话:每天五条,给头脑充电

撰文 | BRIAN LIU

台湾日前举行九合一选举,又破天荒全民公投 10 项公共议题,应当是最能体现台湾民主的时刻,结果却是争议声四起,公投被指乱象丛生,不少台湾人都因此灰心丧志,究竟公投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近年国际上的公投愈来愈频繁,由英国脱欧到加泰隆尼亚独立,事无大小都交予全民公决,理应最是民主。但原来早有政治学家质疑公投制度,将错综复杂的政策议题,简化为“同意”和“不同意”的选项,要求公民在短时间内表决,不但无法化解争端,更可能埋下祸根,违反基本的民主原则。

英国政治学者 Matt Qvortrup 曾经撰写著作 Referendums Around the World 研究全球各地的公投机制,他指出从 1960 到 80 年代,全球各国每年合共举办约 10 次公投,如今增至每年将近 50 次之多。

公投如此频繁,他相信与政党制度愈来愈不稳有关。瑞典学者 Sören Holmberg 研究发现,1970 年代选民对投选的政党政纲,普遍认同其中 90% 内容,但 Qvortrup 发现,如今选民即使投选了心仪政党,却只认同政纲的 60% 内容,以致执政党愈来愈难凝聚共识,严重分歧的议题频频要交由公投机制表决。

一名高雄选民将公投选票投入票箱。

在民主国家内,公投制度让公民不再透过代议士参与政治,而是直接就议题表决,被视为体现直接民主(Direct Democracy)精神,是最纯粹的民主模式,又是化解国家重大争端的最后机制,但很多政治学者对此不以为然。对于公投是否解决争议的良方,爱尔兰政治学教授 Michael Marsh 斩钉截铁地回答:“答案很简单,可以说从来都不是。”

“把共和国置于俄罗斯轮盘之下”

在公投中,公民面对政策议题经常千头万绪,左右为难。个别议题甚至连专家都要花上几年时间才得出结论,公投机制却要求公民在短时间内,以非常贫乏的资讯,掌握并分析问题,再简单回答“同意”还是“不同意”,不存在灰色地带。

在别无他选下,很多人唯有信赖不同政团提供的资讯,又没有足够知识判别其中真伪,以致公投往往成为政治派系的角力场。伦敦经济学院研究员 Alexandra Cirone 坦言,公投永远是非常具风险的手段,“但政治家重施故技,因为他们都深信自己必胜。”

政治学者 Arthur Lupia 与 Mathew D. McCubbins 亦形容,现实中选民都会信赖权威,或者不加思索地,按照既有而熟识的论述,就专门的议题选出答案。Marsh 甚至发现,部分公投中,“大部分人在约莫一星期后,都不记得任何支持和反对论据,连他们自己都不太清楚,为何会投选了‘同意’或者‘不同意’。”

新闻媒体如何报道事件、到执政党的政治表现,亦同样影响公投的结果。多伦多大学政治科学荣誉教授 Lawrence LeDuc 在 2015 年论文分析,公投应当是针对重大公共议题的表决,但倒头来,“却受政党或领袖的认可程度、政府往绩、连串无关主题的问题或事件左右”。

在南美哥伦比亚,总统 Juan Manuel Santos 与左翼反政府武装组织“革命武装力量”(FARC)签署和约,意图结束长达 50 年的内战,但在公投表决前夕哥伦比亚遇上大风暴,大批选民因紧急疏散无法投票,成为和约流产的原因之一。

对于公投结果总是不似预期,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Kenneth Rogoff 评论道:“把多数选民在任何时间、作出的任何决定等同‘民主’,都是扭曲民主原意。这不是民主,这是把共和国置于俄罗斯轮盘之下。”

公投失效,应回归代议民主制?

假如公投不是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怎样的机制才算有效?多伦多大学公共政策及行政学院教授 Mel Cappe、与蒙克国际研究中心教授 Janice Gross Stein 主张,我们需要重新肯定看似保守的代议民主政制(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早于 18 世纪,政治理论家 Edmund Burke 便阐释了代议民主政制的价值。本质上,公共政策议题都是复杂难懂,民选代议士则透过反复会面,就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和审议,最后作出严肃认真而负责任的决定,绝不是临时起意的“同意”或“不同意”。在决策过程中,民主议会辩论都有公众纪录,代议士需要为自己的言论及决定负责,但原则上,选民在公投中却不需要为自己的一票负上任何责任。

高雄选民为公投及九合一选举投票而大排长龙。

在完善的代议民主机制下,议员通常都能够按多数人意愿作出正确决定,同时保障弱势小众的权利。加拿大国会就安乐死的辩论就是其中典范,改革选举制度同样经过长时间磋商、公众咨询及审议,法案经严格修订后才会付诸国会表决。

公投前夕,社会经常充斥有关议案的假新闻和误导资讯,直接左右选民的意愿,没有任何修正机制,选民后知后觉亦恨错难返。但完善的国会审议程序中,议员都拥有足够时间检视资讯真伪,独立传媒亦可以作出有力的监督。再者,假如选民不满议员的表现,原则上亦大可以在下届选举中把他拉下台。

虽然不少民粹主义者会批评,代议政制下的议员都是“精英主义”或“傲慢又瞧不起群众”,但代议制的价值不应就此抹杀。相比公投引发的乱象,政团为动员而煽动群众情绪,试图为复杂议题快刀斩乱麻,民主代议政制固然绝非完美,但决策起码严肃审慎。

终究,并非所有政治议题都适合付诸公投,民主亦不只是选举投票,还要尊重多元和保障小众权益,而这些价值和权利,却往往沦为公投运动下的牺牲品。

【相关推荐】


— END —

海上闲话感谢您的关注、转发、留言

国际视野 | 本土情怀 | 名家风采 | 清醒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