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媒报道媒介融合新政 关注体制突破壁垒

远达 一本政经 2019-07-17

中国日报网8月25日电(远达)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重点强调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有外媒分析指出,最高领导人提出媒体改革将为媒体人带来危机感,强化他们的改革意识;官方已经在探讨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为媒体人进行媒体融合创造条件。


《联合早报》记者赵琬仪825日报道称,受访的学者向本报分析,中国媒体探讨媒体融合多时,但受到现有管理制度的局限,多年来进展缓慢,最高领导人的政策宣示将有助于突破现有的体制壁垒,加速媒体融合的进程。


但学者也警告,有了政策支持,中国媒体仍需要建立适应互联网融合创新所需要的制度和企业文化,才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习近平18日主持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两者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他提出要“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之后,主流媒体连日来聚焦媒体融合课题,纷纷呼应改革,表示支持媒体融合,大有力争成立新型媒体集团之意。官方媒体《人民日报》还在头版发表评论文章《媒体融合是场大变革》,表示“如果不自我革新,就可能被推向边缘,我们不敢跨界,就有人敢跨过来‘打劫’”。人民日报海外微信公众号“侠客岛”预告,今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媒体将有“不少好戏等待上演”。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向本报分析,论媒体融合,业界这些年都在探讨和进行,主要的障碍是现行的条块式管理制度。最高领导人的宣示超越了各个部委的管理层面,提供了更大的战略融合机遇,较能超越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


将为媒体人带来危机感


另一方面,官办媒体因为享有制度保障,一些媒体人的改革动力不大。如今媒体融合由最高领导人亲自提出,陈昌凤认为这也将为媒体人带来危机感,强化他们的改革意识。


她进一步分析说,习近平提到的“互联网思维”,在过去其实很少被提及。上世纪90年代,中国很多报章已经开始发展网络版,但只是把文章搬上网,没有真正做到融通。不过,这一年来,几家中央级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都在积极发展新闻客户端,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与读者互动、分享的功能体验,显示出官方对媒体融合的重视,不再只是流于形式。


事实上,针对中国媒体的改革,中共中央早在去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以及“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今年4月,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阐述媒体融合的具体部署,并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学者:媒体融合是政治问题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向本报分析,媒体融合绝不只是产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关系到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在互联网平台上继续发挥影响力。因此推动媒体融合不仅是为媒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给予支持,也是透过融合的方式为舆论的整合打通渠道,强化官方对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的传播能力。


陈昌凤指出,当前中国各方面不断发展,媒体产业也应该有相应的发展,承担起大国传播的重任,在国际上发挥较大影响力,推动媒体融合,就包含了这个战略层面的考量。


未来几年哪些中国媒体会成为媒体融合政策的受惠者?受访的学者共同列举了官方媒体如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央视,以及地方媒体集团如浙报传媒、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广东日报报业集团的粤传媒等。


张志安分析说,中国的媒体单位带有官方机关属性,要建立互联网融合创新所需要的企业制度和文化较困难,但是“体制是一个限制因素,又是一个保护的因素”。


他指出,官方已经在探讨提供一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为媒体业者进行媒体融合创造条件。他举例说,如允许特定的媒体集团从事房地产、银行入股等产业转型,透过在其他产业赚取收入,可维持媒体事业的营运。


注:此文原载于中国日报网,2014年8月25日,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

————————————————

“一本政经”重点关注中国传媒、政务传播的相关话题。欢迎点击右上角“…”图标与人分享,或推荐给更多朋友订阅此号yibenzhengjing20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