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华:封面新闻的智媒体创新与探索

张华 一本政经 2019-07-17

导读

2017中国应用新闻传播论坛10月28日在湖北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今日头条、澎湃新闻、梨视频、上海发布、新京报我们视频、封面新闻、财新传媒数据新闻中心十家媒体荣获“2017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此次评选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颁发,获奖的十大案例经由学界和业界专家提名和两轮推荐评审评出,反映了国内媒体在融合生产和技术创新中的前沿探索,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示范性。我们将依次推出十家媒体负责人在获奖后的演讲实录,敬请关注。


封面新闻常务副总裁、华西都市网CEO 张华

今天来到洋溢着青春与热情的湖北大学,突然就很想放下讲稿,跟大家说一些感悟。特别巧,今天是10月28日,正好是封面传媒成立两周年。(掌声)今天我要讲的内容,也是今天刚发布的的“封巢智媒体系统”。我先把我内心想讲的几句话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句话,三五年河东,三五年河西。下次讲的时候可能要改成三五天河东,三五天河西,这就是现状。

第二句话,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现在我们在每天做传播、做产品、做技术,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时,基本得不到确定的答案,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第三句话,对牛弹琴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牛对你弹琴。这个什么意思呢?我做了15年的编采,又搞了三年经营,现在又搞产品技术,今年是第一年。我们有七十多人的产品技术团队,这个可能是国内媒体少见的。

我是一个(产品技术)小白,应该讲是一个老白。我第一次面对他们讲话的时候,感觉我在对牛弹琴;而我听他们讲,我感觉一群牛在对我弹琴,特别恐怖。但这个牛没有贬义,说明他们都很牛。当时真就是这样。

第四句话,要么解决问题,要么被问题解决。接下来一两年很关键,决战平台,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01围绕三个痛点,打造封巢智媒体1.0



我们今天刚刚发布封巢智媒体1.0。我们最先是想打造一个融媒体中心,有点像以前的中央厨房。不止中央厨房,我们要建设以封巢为代表的,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以持续技术创新和持续产品赋能的新一代智媒体系统。

封巢是个比较高级的系统,自然界的蜂巢也是的,六边形,高效能。做“封巢”的起点在哪里,从哪里着手?我们讲,痛点即起点。我们是华西都市报和封面传媒合而为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一起,要兼顾,要通融。我们如何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呢?我们的想法是,痛点在哪里,我们的起点也就在哪里。

我们有哪几个痛点?

第一个:技术。技术甚至都谈不上痛点,是盲点。

第二个:内容。内容我们的生产关系、生产力跟不上形势,所以内容也是一个痛点。

第三个是我们的管理,整体管理也是一个痛点。

针对这三个痛点,我们要打造一体化的三个平台:

一是智能延展平台,延展平台就是开放性的,留切口的,新技术来了可以随时放上去的,比如机器写作。

二是智慧内容平台,希望我们更智慧地生产内容,我们的内容也更智慧。

三是智识管理平台,就是数据管理平台,我们的版权、安全、考核,都是通过数据来驱动管理的。

封巢智媒体系统瞄准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找准AI+媒体的结合点,在管理、决策、效率上不断成长升级,旨在打造新一代行业云Saas(软件即服务),APP+网站+工作台全套解决方案,彻底颠覆传统媒体行业内容生产流程,实现人工智能时代媒体、技术和用户的交互式融合,用人工智能的思维推进媒体融合。封巢智媒体系统的上线标志着封面新闻在智媒体领域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02技术痛点:开放性的技术延展


这是个延展平台,所有现在市面上有的好东西,因为我们有一群技术比较牛的人,每天采集,尽量加在媒体上来。通过将功能“模块化”与“集成化”,同时引入人工智能,实现了无限的后续升级可能。模块式功能添加简单方便并可持续更新,“智能三屏合一”可操作性强、蕴含巨大潜力。

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实体机器人“小封”,在11月16号智媒体大会上就会亮相,它来当主持人。我们跟微软、北师大搞了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要加大建设,微软有个小冰,我们也有个小封。

相当于我们养了两个儿子,小冰是义子,小封是我们自己的。中间也有小矛盾,但是还好,两个儿子在一起时,可以互相敲打,都别娇惯。未来真的是深不可测,未来充满着各种变化。我们的实体机器人正在打造中,下一个智能传播终端——智能音箱,我们已经有所介入。

新闻领域和知识领域的深度挖掘和颠覆融合,我们都正在做,我们整个角色面向智能延展。主要是三个:第一个是传统新闻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第二个是媒体领域云开放平台,我们行业也应该有自己的云,大家都在上面交融与共,没有云彩,哪有雨露;第三个是打造一个生态,树立媒体的标杆。

机器人写作,讲个近期的案例。9月30日,四川青川发生地震。小封机器人仅用时8.09秒就完成1300多字多图表的稿件,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并配有相关图片。国外有调查报告预计到2020年前后90%以上的新闻报道都将由机器来完成。


未来我们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的机会在哪里,这个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以后从事媒体也都要面对这个问题,要么是编采,要么是运营,要么产品,要么管理,反正要进入这个行业就要考虑这些发展带来的问题;在座的这么多教授,还有我们的课程改革,这些都是可以确定的不确定。


03内容痛点:更智慧地生产内容



这是一个鱼骨图,从鱼尾到鱼头,我们传统媒体讲的“策采编审发”,封巢系统就用热点监控系统、全网采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和传播分析系统这四个系统分别对应这个“策采编审发”,我们还加了一个考字,实际上就是考评,这是很大的一个痛点。


现在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全网化的写作环境,写稿子的时候不只面对特定对象,面对的是全网数据,它让你的稿件可能更好。

现在有个问题,我们很多记者觉得参考量太大了,觉得变复杂了。我觉得这不是问题。自行车骑多了,换辆汽车开,他一看仪表盘那么多,就说这个不好玩。但是脚踏车肯定不能和汽车比,汽车肯定要更快更强一些。所以我们说技术倒逼我们的生产流程,技术倒逼我们的生产态度,技术倒逼我们的生产关系。

这里说的鱼头和鱼肉。鱼骨是产品技术,鱼肉就是编采,要丰富起来,要贯穿起来。我们现在所有的项目,就是团队运作,内容协作产品技术一起开发,不能骨肉分离!

“封面直播”是建立在产品技术支撑上的融合直播。根据封巢技术团队监控显示,在直播应用的支撑中,封面直播的产量和传播量在企鹅号、今日头条、UC各大平台长居媒体前三名。

截止目前,封面新闻直播视频部已生产制作了超过700场视频直播节目,总时长超过1500小时,总计收看超5000万人次。其中不乏“爆款”,像5月24日,封面直播《俯瞰“川藏第一桥”》,就以超强的代入感引来共计71.7万人在线观看。所以,我们要用产品技术支持和改造我们的内容生产。

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做不少事。今年国庆节的时候,很多人都放假了,真正上班的是机器人。车票、交通等信息发布,我们还搞了个“开启黄金周奇妙之旅”活动,全部是利用机器人工作,一会发个图片、写首诗,一会儿弹个图片,还可以测颜值,大家玩得很嗨,它也很嗨。真正上班的就是机器人。截至10月8日24点活动收官,300万余人在网上见证了小冰的风采。

还有智能相亲活动,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夫妻脸匹配,可视化大屏等技术,在线上线下改良相亲会,效果很好。其实大家想想蛮有意思的,相亲成功,参加他们的婚礼,问他们是谁介绍的,真的就是大数据,“数字红娘”。所以我们可以用很多东西来玩内容生产。


04管理痛点:基于大数据驱动管理



最后一个智识管理平台,大数据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版权追踪、智能考核、安全管理等等。我们开发了远景BI系统,想把整个行业移植在saas系统上。我们的天眼可视化系统,融合地理位置,实时业务数据,都在上面展示,在这里看得见用户,体现了传播的力量和路径。

十九大期间,我们做了一整套网络安全监测。网络每天遭受很多攻击,平时感觉不到,大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就可以帮助我们。每天我们所有内容管理、经营管理,都是可以数据追踪的。

还有版权追踪,显著提升了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的原创稿件版权保护工作,有效提高了版权增值增收。其实版权管理统筹,基本就一个人在工作,主要支撑她的是背后的封巢智媒体系统,其实技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解放。

传统的打稿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我们有个设想,把记者名字输进去,工资就可以出来。这不是主观判断的,而是基于全网传播数据。封巢智媒体系统的出现有望彻底攻克这个痛点,系统将集成考核评价系统,以传播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计算分析同时配合人工参数设置干预,将实现相对公正科学的薪酬计算。

我对传媒未来并不悲观,今天听到同行的分享更是感受到了前行的力量!感谢大家的倾听,感谢大家对封面新闻的关注,谢谢大家!

注:本文转载自“应用传播学会”,作者为封面新闻常务副总裁、华西都市网CEO张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