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律师事务所”首次正式公开亮相,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

2017-12-19 一本政经

首届中国·无锡“智慧法务”发展大会现场图

江苏首次发布“互联网律师事务所”


12 月 18 日,由江苏省司法厅、无锡市人民政府、法制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无锡“智慧法务”发展大会在无锡召开。会上江苏省司法厅律师管理处处长曹扬文发布了江苏探索“无人律所”,在江苏范围内实现跨区域法律服务的整合,开展“互联网·律师事务所”服务的有关情况。这也是“互联网·律师事务所”在试运行近2月以来,首次正式在全国司法行政部门、媒体前公开亮相。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家“律师事务所”,拥有38000名律师,它的面积只有治安岗亭般大小,群众刷身份证便能进入这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在座椅上坐下,点击屏幕,6 秒钟就能选到自己心仪的律师,享受法律咨询、文书代写等服务。它的名字叫“互联网·律师事务所”。

图为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互联网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律师事务所”的探索还要从法律服务需求背景说起。


  众所周知,江苏是经济发展强省,2016年全省的经济总量达到7万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追求,不仅有物质文化的需求,还有对实现公平正义、参与社会管理以及获得被尊重感、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精神心理需求和政治诉求,社会各界对更高水平法律服务的需求可以说与日俱增。


但是,正如十九大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所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法律服务领域还十分突出。


从实践看,全国法院每年审结的850多万件民商事案件中,有律师代理的不到200万件,全国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不到15%,律师作用的发挥还不充分;江苏省律师服务资源区域布局不合理,苏南苏北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较大,以全省主城区以外的61个县域为例,县域律师人数不足50人的有19个,律师万人占比低于万分之一的41个,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

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问题体现在:

一方面律师资源匮乏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另一方面律师资源饱和地区出现了资源溢出和竞争加剧。


  为此,今年下半年以来,江苏省司法厅联合律兜法律服务平台,加快律师资源配置的供给侧改革,在连云港市灌南县开展了“互联网·律师事务所”的创新开发工作,希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实现跨区域法律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互联网·律师事务所”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针对律师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整合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律师资源,提供线上资源集聚和线下即时服务一体运行的自助服务系统。

与传统律所服务相比,“互联网·律师事务所”资源集聚更广泛、获取法律服务门槛明显降低、服务的时空界限更模糊、更便于设点布局;“互联网·律师事务所”具有服务站点的实体化、服务内容的场景化、服务接入的大众化等特点,更容易被需要法律服务的群众接受。可以说,互联网律所兼具了传统律所和网络服务平台的优势,是律师服务模式的创新。


在“互联网·律师事务所”的屏幕中呈现的是律所服务场景的一个模拟图像,通过内置的高清触摸终端机、身份证读卡器、摄像头、拾音器、音响设备、文件上传设备、打印设备等其他综合配套设备,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灵活切换和实时提供。


“智慧法务”发展大会现场图


实践中,江苏“互联网律师事务所”已经开发了以下基本服务功能:

一是 及时响应的远程视频法律咨询。系统后台进行实名化管理,用户通过身份信息识别或绑定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即可快捷登录。输入需要咨询的问题,系统即会按照“本地律师优先+省内律师补充+全国律师支撑”的服务供给机制,在平均6秒的时间内,匹配到律兜后台的律师,并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视频法律咨询服务。


二是 方便快捷的在线律师服务。在视频沟通的过程中,律师可为用户提供法律文书起草、审核、律师函发放等在线服务,确认文书服务内容、交付时间等信息,用户可使用终端机快速上传书面资料,而律师在线草拟的文书等材料不仅可以在线阅览,还可以在终端机上快速打印,实现了文书服务的一站式输入输出。


三是 灵活高效的线下服务对接。用户需要本地律师或特定地点的律师提供当面咨询、陪同谈判、案件委托等线下法律服务的,可以将服务需求发送至系统数据库进行匹配,符合要求的律师将主动联系客户提供线下服务。所有服务数据均在后台加密存储,律师服务流程有律兜客服人员全程监督,用户也可对服务进行评价投诉,以充分保障用户权益和服务质量。


互联网律师事务所建设为未来法律服务生态圈建设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除了实现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外,“互联网·律师事务所”还可以通过对法律服务场景的重构,实现更多环境下的智慧服务。

比如,可以在看守所提供网上律师值班服务、在法援中心提供异地法律援助服务等一系列个性化法律服务定制方案,全方位解决不同层次的法律服务需求。


“互联网·律师事务所”可以作为法律自助服务终端,结合公检法司各个职能部门不同的法律工作重点,提供个性化法律服务定制方案,实现一机多用,全方位解决行政执法单位的法律服务需求。


对此,律兜法律服务平台负责人表示,律兜将和更多职能部门一起,加快适销对路的服务产品和应用场景开发,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稳定模式,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的的需求。


江苏省司法厅律师管理处处长曹扬文

曹扬文表示,2017年江苏省司法厅联合“律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江苏薛济民律师事务所,在连云港市灌南县和赣榆区在连云港的灌南县试点建立的“江苏互联网律师事务所服务站”,从10月19日试运行来,已有灌南两家律师事务所、连云港市区两家律师事务所、无锡梁溪区10家律师事务所入网提供服务。

此外,还有中铠公司律兜平台上约35000名网上律师可以为客户提供服务支撑。使用人数持续上升,互联网律所平台已经接收访问20034人次,为群众解答各类法律咨询近3187人次,提供在线法律文书代写16份,帮助企业合同审查9份,受众满意率达99.8%,较好地解决了当地法律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另据悉,江苏省司法厅将在试点基础上,探索互联网律所标准化建设,对互联网律师事务所的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做进一步的调研论证,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稳定模式,为其他县市区推行此项工作提供模板,尽快打造江苏互联网律所建设品牌。


“律兜”后台有4万名律师抢单,6秒回应在线咨询


“律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创始人金为铠介绍,“律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国300个大中小城市,在全国范围整合律师38000余名,日均在线活跃律师超过3000名,实现用户服务订单6秒内极速响应,是目前国内在线响应速度最快、在线用户数量最多、在线服务模式最稳定的在线法律服务平台。

“律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创始人金为铠

   

       金为铠介绍,截至目前,“律兜”已向公众提供各类在线法律服务超过1500万人次,为超过35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控建议和服务,并通过平台服务端口的开放,形成各类服务入口超过500个,直接覆盖人群超过7000万人。


据悉,“律兜”作为江苏省司法厅战略合作的第三方法律服务资源平台型企业,积极主动与各地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项目的开发和运维合作。通过引进律兜平台的律师资源和运维管理,按照“省内律师首选+全国律师支撑”的供给模式,确保群众服务需求在最快时间内得到响应。


“律兜”还联合专业律师团队和高校法学教授专家,开发企业风险检测题库,根据企业回复情况,自动生成企业风险报告,针对风险点提供律师专业建议,推送相关真实案例。平台对测评企业进行一对一深度风险检测,定制法律风险防控方案,提供企业法律服务在线选择。



当前,“智慧法务”开启了司法行政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时代,构建了司法行政工作运行的新机制,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将群众急需的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题,“智慧法务”打造了智能、共享、开放、便捷、一站化的服务新模式,放大了司法行政服务群众的工作质效,彰显了人民满意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建设理念。


据悉,江苏省司法厅通过对接律兜法律服务平台,打造了由省内外40000余名互联网律师组成的律师资源池,推动律师服务在线匹配、全网共享、即时评价,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智能服务,通过技术促进信息共享,协同实现流程再造,打破了上下级、不同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了管理一体运作、服务一体联动的运行机制。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张苏军


张苏军大会强调:应当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更加积极顺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时代要求,把现代科技伟力和法律服务人员创造力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科技理性和服务理性融合效应,努力开创科技和人力深度融合的“智慧法务”运行新模式,推动法律服务供给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延伸。


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多方参与、供给有效、运行规范、均等普惠、可持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需要法律服务更加快捷、更为智能、更有效率,需要破除当前法律服务力量不足、资源分布不均、信息数据不畅等制约因素,探索新型法律服务供给模式,让法治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