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为何九死一生?答:侵权成本太低了

社论 经济观察报 2018-08-24


理性·建设性

显著提高违法成本,让侵权者付出高昂代价的同时,着力于大幅度降低维权成本。只有这样,创新成本才有可能真正降下来。



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7项新的减税措施,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减轻税负600多亿元。我们以为,这是一套鼓励和引导创新的组合拳——直接的减税或者新购进研发设备的税前扣除优惠等措施,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也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取消企业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限制,则有鼓励企业更多以国际合作的方式推进研发的意味。


创新是高成本的事情。一方面企业付出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究竟能否换得预期的成果,谁也没有把握;另一方面,创新过程本身还可能遭遇各种预料不到的风险。对创新来说,减税是真金白银的降成本。不过观察整个创新过程,我们认为还有一项更大的成本需要降下来,这跟减税有着相同的紧迫性,甚至更为关键。


创新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企业千辛万苦搞创新,是因为预期创新可以带来更丰厚的回报,可以让自己成为市场上的大赢家。然而现实却常常将创新者拖入尴尬境地。新产品新工艺还没能为自己创造价值,就被山寨被窃取,市场上忽然钻出大量仿冒品,而且价格低得惊人。最后反倒是创新者不敌山寨,甚而被挤出市场。


过去这些年,类似这样“成功的失败”屡有发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违法侵权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又太高了。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曾指出,专利维权存在“时间长、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赢了官司、丢了市场”以及判决执行不到位等状况。几天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具体的数据:一个专利受到侵权的平均赔偿大约为10万。相比之下,在发达市场经济体,侵权赔偿少则百万,判赔数亿也是常有的事。


10万元的惩罚力度太轻了。惟其如此,侵权者才会前赴后继,一犯再犯。而对于创新企业来说,10万元太少了,可能都覆盖不了企业打官司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放弃维权反而成了理性的选择——有调研显示,30%的专利权人会遭遇专利权被侵权的情况,只有10%的被侵权人采取了维权手段,主要原因就是专利权人维权成本高,侵权人违法成本太小。


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很可能让减税效应打了折扣。虽然看起来这两样事情全不相干。这样的惩罚力度对于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另一种不能承受的重负,它可以重到把一家生龙活虎的企业压垮。更要命的是,这样的惩罚力度很可能让一些企业无心创新——如果侵权者和窃取者不能被严惩,创新者的果实又如何守护?既然山寨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又何必费尽心力资财创新?这时候,如果将减税看作一项投入,它的回报的价值几何?


创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要让这一基石始终稳固,就需要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其中也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何这些年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日高。我们预期,伴随知识产权局的重组,知识产权保护也将打开新的局面。4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我们将以《专利法》修改为契机,加快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真正把违法成本显著提升上去,使法律威慑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我们以为,显著提高违法成本,让侵权者付出高昂代价的同时,着力于大幅度降低维权成本。只有这样,创新成本才有可能真正降下来。



推 荐 阅 读
洞察变化的商业世界

落户风暴后的西安:刚需落户、房价激增

海南楼市全域限购 客户8成是外地人

港元贬值惊魂:银行拒接盘、金管局砸513亿护盘,下一步会是加息吗?

经 济 观 察 报 理性 建设性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