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人格(Big Five)的前世今生
对人格或个性的测量,已有很多方法和理论模型,但目前在心理学界占主流的是基于大五人格模型的自陈式问卷测量方法。McCrae曾说:“如果我们能从人格理论的研究历史中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许许多多不同的途径最终都通向了五因素模型——这是(人类)共通的人格维度。”
对HR从业者来说,最有意义的或许是大五人格模型对工作业绩的预测价值。由美国工业组织心理学会(SIOP)提供的研究文献显示,大五人格测试中的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和情绪稳定性维度,可以稳定地预测绝大多数岗位人员的工作业绩;而外向性和亲和力维度则对以人际交往为主的工作(如销售)非常重要;研究还表明个性特质能预测工作表现和业绩结果、工作满意度、领导有效性以及其他重要的工作行为和态度。
希典向来信奉实践导向的循证科学,并获得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同。下文是我们试图用较为轻松的文字介绍大五人格模型的研究历史,文末附有主要参考文献,供有兴趣深入研讨的朋友参阅,也欢迎大家利用希典Club群的线上平台进一步展开交流和讨论。
作者 | 冯睿,梁开广
来源 | 希典咨询(ID:cnd3708)
导读 | 梁开广(希典咨询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编辑 | 张思涵
注:文章经授权刊发,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希典咨询)申请授权。
你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吗?
你想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吗?
你EQ够高吗?
你适合跳槽吗?
……
今天的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告诉你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适合什么样的生活,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应该和谁谈恋爱……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在招聘中采用人格测试,来考察求职者是否符合岗位需求。但你知道吗?测评问卷的设计必须基于一定的理论,大多数人格测评都是参考或基于心理学中的大五人格理论而设计编制的。如果你对人格测验感兴趣、甚至就是测评者本人,要是还没听说过大五人格,那简直是OUT了!
那么,大五人格究竟是什么?它和MBTI、和九型人格有什么不同?“大五”的“五”是五个什么?这五个东西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吗?
且听我一一道来。
语文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写人物要生动具体,写出人物的特点。比如:黛玉多愁善感,宋江古道热肠,关羽义薄云天,悟空好胜争强。老师还告诉我们,这些特点都很有代表性,能代表一类人。可是老师却没法告诉我们,天下有多少特点,能分成多少类人。
好在英国科学家高尔顿爵士(Sir Francis Galton)替我们想到了分类的办法。和我们的语文老师一样,他也注意到我们的语言中有好多好多描述人性格特点的词。那为什么不弄一本靠谱的词典,把这些词都找出来,归纳整理分类呢?他在《性格评估》(Measurement of Character,1884)一文中写道:”我检索了好些词典的目录,发现有一千多个描述性格的词,有些词的意思差不多,但又有微妙的差异。”[1]
这就是词汇学假说的起源。词汇学假说认为,重要的人格特征一定会在母语语汇中体现出来,越重要的特征,就越有可能被浓缩成一个词来表示。[2] 这个想法实在高明:你是什么个性,你有什么特点,大家都能看得见。如果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特点,大家肯定就会找个词来描述这个特点。如果把意思相近的词归类,就能对人格进行分类了。
根据高尔顿提出的方法,1936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ordon Allport)和奥德伯特(Henry S. Odbert)整理发表了一份史无前例的人格词表,包含17953个英文单词。看来两位心理学家也知道自己整理出来的词多得可怕,他们在论文里自黑了一把,称这个词表是“语义的梦魇”(a semantic nightmare)。
词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关于个人特质(traits)、当下状态(status)、社会评价(evaluation),以及其他一些难以归类的特征的[3]。
”虽然这也算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但并不清晰,类别与类别之间也没有明确的边界。
不过,关于特质的4504个词成了后来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这些词是整个词表最重要的部分,也最接近于现代心理学家描述人格时所用的术语。所谓特质(Trait),指的是一个人在行为、思维和情绪方面的习惯性模式[4],比如:有攻击性的、好交际的。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不容易随着时间而改变。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质,特质会影响人的行为。有证据表明遗传对所有的人格特质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aymond Cattell)[5,6,7]采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的方法,将这四千多个词缩减为35个变量,接着又进行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最终提取出12个人格因素。(这12个主因素加上通过自陈问卷所发现的4个因素成为卡特尔编制16种人格问卷量表的基本材料。)
后来,这些因素被收入了“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Cattell’s 16 PF)。这一项工作可谓是厥功至伟,这是研究者第一次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纷繁复杂的特质(变量)之中提取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独立,又能涵盖所有变量。至此,人格研究终于逐步建立起清晰、简洁而有代表性的结构模型。心理学界终于得到了一个可操作的、明确有序且区分度高的人格分类系统。
根据学术界的老规矩,一个新发现出来了,自然就会有人“不服来辩”,验证这新发现到底靠不靠谱。结果大家发现,不仅因素分析法是靠谱的,这12个因素还能继续提炼!美国心理学家托普斯(Ernest C. Tupes)和克里斯托(Raymond E. Christal)比较分析了八个不同的人格测评结果,就被自己的验证结果惊呆了[8]。
他们发现,不管你测的是男是女,是高中学历的飞行员还是本科生研究生(测评的对象/样本不同),不管你是在军校课堂还是在兄弟会宿舍做测试(施测的环境不同),不管你是要他们自我评价还是让专业人士施测(测评的方法不同), 最后的结果都能分析提取出五个相同的因素。
他们在论文里写道:“在差异如此之大的样本和环境中都发现了相同的因素,这真是令人惊讶。如果说只需5个基本概念就能贯穿35个因素……那么可以推断,35因素所涵盖的一切特质都应该与这5个基本概念相关。”[8]
1981年,美国心理学家戈尔德伯格
(Lew Goldberg)给这五个因素起了个绰号叫“大五”(Big Five)。
”今天,心理学界公认这五大因素分别是[9]:
1、外向性 Extraversion / Surgency
(健谈的,果敢的,精力充沛的)
2、亲和力 Agreeableness
(同情心,和蔼可亲的,合作的,)
3、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有条理的,负责到底的,计划性强的)
4、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Neuroticism
(不紧张的,不神经质的,不容易焦虑的)
5、经验开放性Openess to Experience(有广泛兴趣的,富有想象力的,有深刻见解的)
如你所见,这五个因素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词下面都能包含很多很多特质。因此,“大五”并不是把人分为五类,而是为了强调这五个因素广泛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换言之,大五人格结构并不意味着多种多样的人格可以简化为五个因素;相反,它在五个维度上对人格进行了高度提炼,每个维度都概括了许多确切具体的个性特点。
如果你撇撇嘴说:不就是把一堆词分析分析提炼总结一下吗?那你就想错了!实际上,词汇学传统只是大五人格结构的来源之一,它的另一个来源,是历史悠久的心理测量学传统。
最早的现代人格测评,可以追溯至18、19世纪的颅相学。德国解剖学家高尔(Franz Joseph Gall)认为,大脑是心灵的器官,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而颅骨的形状与大脑每个区域的形状相关,所以通过颅骨形状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大脑功能,从而测出一个人的气质和个性。颅相学的测量方法就是基于这套理论发展起来的。慢慢的,人们认识到这套理论是错误的,因此它对应的测量方法就被抛弃了。
由此可见,所有的测量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和法则之上。理论不断更新,测量也会不断发展。这些理论各式各样,相应的测评方法也数不胜数。
人们一直认为,测评工具所基于的理论不同,所测的内容肯定也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它们却常常重叠。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ans J Eysenck)发现,绝大多数的人格测评其实都集中于两个主题:
1. 要么测量慢性负面情绪——这是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所关注的;
2. 要么测评人际交往活动——这是社会心理学家所关心的。
艾森克将这两个主题归为神经质(Neuroticism)和外向性(Extraversion)两个维度,并研发了相应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不过,两个维度肯定不足以穷尽形形色色的人格特征。1975年前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Robert R.McCrae)等人提出了第三个人格维度:经验开放性(Open to experience)。这些研究者都采用了Eyesenck的策略:寻找一个概括性的主题(维度),把一批特质纳入这个主题之下,并不断拓展新的主题,纳入其他的特质。就这样,用一些公认的术语来解释尽可能多的特质,再尽量为那些未被解释的特质寻找共同之处,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逐渐将繁杂的人格特质纳入一个有序的系统。
八十年代,柯斯达(Paul Costa Jr)和麦克雷开发出著名的NEO人格问卷(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PI),用于测量神经质、外向性和经验开放性三个人格维度。后来两人发现,NEO正好占全了“大五”的三样,那何不拓展一下,试试将另外两个主题也纳入问卷呢?
1992年,两人再次发表了修订版问卷NEO-PI-R(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evised)。修订版考察了“大五”所代表的五个因素,每个因素囊括六个子维度。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 FFM)。
终于,自下而上的词汇学传统和理论导向的测量学传统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大五”结构与“五因素模型”来自于不同的研究线索,却表现出极高的同质性。这恰恰说明大五/五因素模型 (Big Five/FFM)是一个很牛逼的人格分类系统。麦克雷在他1992年发表的综述中写道:“如果我们能从人格理论的研究历史中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许许多多不同的途径最终都通向了五因素模型——这是(人类)共通的人格维度。”
2005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50种不同的文化,并考虑了性别差异等影响因素,发现大五人格在所有的人类群体中都是共通的[10]。
“大五”人格模型作为一套人格分类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以大五作为理论基础,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量表,不单单是人格测评,也可以是相关的工作行为方面的测评,可以用于员工的评估、选拔和培养。
最后,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大五“(Big Five)是一个专有名词,专指人格结构的五个因素:外向性、亲和力、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经验开放性。
就像不是所有的编织袋都叫LV,不是所有的five都叫Big Five。只有这五个因素放在一起,才能叫做大五。
注释:
[1] Galton, F. (1884). "Measurement of Character".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2] John, O. P., Naumann, L. P., & Soto, C. J. (2008). Paradigm Shift to the Integrative Big-Five Trait Taxonomy: History, Measurement, and Conceptual Issues. In O. P. John, R. W. Robins, & L. A. Pervin (Eds.),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pp. 114-158).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https://www.ocf.berkeley.edu/~johnlab/bigfive.htm
[3] Allport, G. W., & Odbert, H. S. (1936). Trait-names: A psycho-lexical study. Albany, NY: Psychological Review Company.
[4] Saul Kassin, (2003). Psychology. USA: Prentice-Hall, Inc.
[5] Cattell, R.B. (1943). Th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Basic traits resolved into cluster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 4 76-506
[6] Cattell, R.B. (1945a). Th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Principles and findings in a factor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58, 69-90
[7] Cattell, R.B. (1945b). The principal trait clusters for describing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42, 129-161
[8] Tupes, E. C., & Christal, R. E. (1961). Recurrent personality factors based on trait ratings (USAF ASD Tech. Rep. No. 61-79). Lackland Air Force Base, TX:U.S. Air Force
[9] Srivastava, S. (2016). Measuring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Retrieved Aug. 4, 2016. http://psdlab.uoregon.edu/bigfive.html.
[10] McCrae. R.R., & Terracciano A., (2005), Universal features of personality traits from the observer’s perspective: Data from 50 cultures
如希望进一步了解大五人格测评工具,
可加小编微信:Penelope_PP
(请备注信息:W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