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文302:【转载】2014“数学花园探秘”总决赛记趣二三事(解题加多宝)

乖妈个人号 乖妈个人号 2023-07-11

抱歉大师赛占了很多篇幅,因为大咩第一次获得这个重要比赛的冠军,我很激动,搜索保存了很多网上的相关文章。

可惜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看不到了,这一篇是老师在论坛发的,这里转载一下,感谢老师让家长们了解幕后的很多信息,另外里面很多观点对现在的家长一样非常有益。

原帖发表于stfx论坛

http://www.bjsax.com/thread-32614-1-1.html
hein

有幸参与了2月15日的“数学花园探秘”总决赛的一些相关工作,比赛当天也去了现场欣赏牛孩儿们的出色表现。昨天在eduu就看到了一位家长发的实况贴,于是也想从一个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谈谈这次的一些见闻和感受吧。

变迁

      在谈当天的大师赛之前,我觉得还是得简单说说今年的解题能力展示活动的情况,让之前没有深入关注的家长们能理清个一二三四,不然光是2月15日大师赛自个儿就有三个名字:“数学花园探秘”总决赛,“解题能力大师赛”,“第一届迎春杯大师赛”,非把人弄晕了不可。

       因为之前关注过eduu,发现天干物燥大家火气比较旺,这里咱就戏谑点吧,6号的比赛就叫“解题王老吉”,8号的比赛就叫“解题加多宝”,这样具体又形象:解题王老吉是继承了老字号招牌的比赛,解题加多宝则是上几届的具体执行人操持的比赛。应届的家长和孩子如果两个比赛都参加了当然好,如果因为时间精力问题做了二选一的抉择那么也不用这么担心这那的,都已经是过去的事儿了,不要因为这个而坏了心情。解题能力展示虽然一直是分量最重的杯赛,但也只是XSC漫长战役中的一个节点而已,没必要为之争吵甚至谩骂,非要压倒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家长。执着心起,既难安身。再说了,今年大多数事儿还是尘埃未定的状态,一切且看结果吧。

       2月15日的大师赛是“解题加多宝”复赛的后续,在总决赛命名问题上,加多宝组委会也经历了“老字号命名版权纷争”——“追溯源起”——“为求谨慎”三个阶段,所以也就有了“解题能力大师赛”——“第一届迎春杯大师赛”——“数学花园探秘”总决赛,这三版不同的名字。至于明年会怎样,是真正重新启用迎春杯这个名字;或者通过某种方式让“解题能力展示”依然只有一个比赛让孩子家长轻松点,这些都还是未知的事儿,且待明年再说吧。不管怎样,今年体赛奖杯上那个奖项名字估计会变得很有纪念意义。

个赛

      这个比赛实质上是半邀请制的比赛,无疑是北京今年牛蛙之间的一场巅峰较量,最后站上团体赛展台的孩子们至少在这一刻就代表着北京四至六年级孩子的最高水平,事实上他们在团体赛中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个后面再聊。也就是说能进入这次比赛名单,来到现场比赛本身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最后得没得奖牌这种事儿就只能说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了。

      在现场巡考的过程中,我细心点算了一个数据:“各年级的女生比例”,得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结果。四年级参赛约45人,女生4人;五年级参赛约71人,女生6人;六年级参赛约39人,女生17人。可以看到,四年级、五年级女生的比例都在10%以下,而到了六年级则超过40%了。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运气和小五等因素,但我觉得这也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很多人一般都觉得相比起女生,男生更擅长数学,而且确实很多小男生在很低的年级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数学直觉。但是现场数人头到的结果表明,哪怕是在这种最强调天赋的比赛级别中,随着年龄的增加,相对细致和认真的女生也会逐渐把握住属于自己的优势。这个趋势到了初中会更加明显,聪敏男孩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总的来说,女生人数占参赛总人数的六分之一,而最后站上团体赛的女生人数也恰好是六分之一,这个结果也是很合理的,说明参赛的女孩们绝对不弱,她们是真正能和男生们站在同一水平上竞争的。

      这次比赛的个人赛分成1试和2试两份卷子,每张卷子5道题。1试第一题很有意思,植物大战僵尸,我看到题目的时候也是会心一笑:下次是不是该上玉米加农炮了?

      每一试结束后,现场工作人员收集的试卷会第一时间运到旁边一间屋子里面供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老师们批改并核分。为确保效率和准确度每个年级都是四到五人负责,而且负责问答题给分标准的“带头大哥”那都是来头大大的资深人物。例如六年级就是陈平老师负责的。

      说到陈平老师,就不得不提来参赛的孩子里面就有一个叫陈平的。两个陈平在1试和2试之间做了热烈而友好的会晤,并就此次比赛进行了深入而密切的磋商,双方广泛交换了意见并初步取得了共识,最后双方还亲密地握手作别。只可惜路边社记者赶到现场想拍照的时候,陈平老师已经赶回去工作了。没能为这个珍贵的瞬间留下影像资料真是一大憾事啊。

      比赛间隙里面,老师们是在判卷,而同学们则是在赛场里撒欢玩耍呢。真是不得不感慨,孩子的精力确实旺盛,现场维持秩序、确保安全的老师们都给折腾趴下了,孩子们照样精神百倍继续参加2试。而且不少孩子2试比1试发挥得好,估计是不再紧张的缘故吧。

团赛

       下午四点半,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分好饭并确定下来团赛名单后,个人赛阶段就算是彻底结束了(在此感谢在后台半小时内就批改完试卷并核分排出团体赛名单的老师们,过来大半天坐着就为了这两轮半小时的突击工作,辛苦了)。

       参加团赛的孩子们在3楼完成了抽签分组的工作,每一支队伍都是四五六年级各一人。之后就是队伍取名的工作了。相信到了现场的家长们都会觉得孩子们取得队名很有意思吧?这里讲个小八卦,那支“天天没作业”队最开始其实叫“暑假没作业”队,然后有一个小选手表示其实他更愿意寒暑假都没作业,但是我们的队伍名字不能超过5个字,于是他们就开始琢磨怎么用五个字表示寒暑假都没作业这个感觉。当时我正好在他们身后,忍不住插了一嘴巴:“干嘛就寒暑假没作业啊,天天都没作业不更好?”孩子们惊呼此名甚善正和吾心!于是,总冠军队伍“天天没作业”诞生了。其它几个队伍:无名队、数林大师队、索契冬奥会队、质数联盟队和解题三剑客队的名字也都挺有意思,诞生过程这里就不一一细表了。

       团体赛的形式还是很活泼的,主持人兼比赛设计人陈平老师真是费心了。整个比赛过程颇有些一波三折的味道,特别是质数联盟队,开局阶段表现得很抢眼的,可惜在抢答环节连续答错被倒扣分直接导致他们无缘了最后的冠军争夺,非常可惜。质数联盟的连续失分甚至导致了抢答题最后一题所有队伍选手全部采取保守策略,时间到后依然没有人抢答。陈平老师在台上都看见有不止一队算出了正确答案,但这题的答题机会最后还是交给了观众。

       想必很多到现场观看的家长朋友能真正体会到上台的选手们的惊人实力。共答题和抢答题只有60秒时间,而部分必答题也只有区区90秒而已。60秒,1分钟,一般人能在这点时间里面阅读300~500字,阅读逻辑性较强和难度较高的文字时会更低。而在台上的三位选手要在这点时间里面理解题意、构筑解题思路并完成计算,这里面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这次比赛一些题目它的形式和孩子们平时常练着的题目还不一样,例如很多题都是要求你判断或者估算。可以说,孩子们的数学实力在这次团赛中展露无遗。举个震惊全场的例子吧:“估算举行这次总决赛的比赛场地面积,要求误差不超过10%”,做这道题的同学给出了超级强悍的答案:550平方米。而这个场馆的实际使用面积是552平方米。当陈平老师报出结果的时候,全场爆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们这几个数学老师在旁边观看比赛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做题玩,这一道题目我们做出来的误差和孩子一比那就没法看了。当时确实是让人觉得牛蛙们真是厉害,而且不是做题多堆出来的。另外一道题目,估算10000以内质数的数量的难度则更大一些。小选手们估算出来的精度虽然不是特别惊人不过也已经很厉害了。

       当然,台上能参加团赛的孩子们很棒,台下的孩子们也同样棒,没能来到现场的孩子们你们同样有自己闪耀的舞台位于生活的别处。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孩子们的评价标准绝对不是一维的。曾经,我和家长聊天的时候也提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自足圆满的宝库,而且父母、教师和社会的工作就是让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悦纳,成就完满的生命。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工作≠最好的生命。在现场,我见到了一位我寒假时带着参加冬令营的四年级孩子——崔yy(保护一下隐私吧,后两个字就用拼音),他当天的成绩可能不是特别棒,但我觉得孩子的父母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无比骄傲,应该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感到无比骄傲!因为你们的孩子在聪明有想象力之余同样诚实、有礼、能推己及人并包容别人,乐道不骄,谦逊无谄。可以想象,这位孩子就这样继续成长,将来一定会拥有一份较为完满的生命。

      感谢大家对这次比赛的支持和认可,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成就自己的圆满人生。

      对了,最后再八卦一下。我刚刚专门采访了出那道邪恶的火柴棍题目的老师——顺天府学的石建老师,并询问了他是怎么能构思出这么“邪恶”的一道题目的,难住了在场包括大部分老师在内的人。他表示:“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数学的海滩上偶尔拾到了一个闪烁的小石子,小石子如此美丽我稍加琢磨便折射出惊人的光彩。”闻言周围的一帮老师齐呼:石贱啊石贱,真对得起你这名字!

还有两篇目前能够查到的官方报道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QyNDQ2MA==&mid=200030282&idx=1&sn=32ea2d5de3651ce3cd4ee85ebf9f14b2&scene=1#rd

http://www.bjsax.com/article-2658-1.html



说明:


旧文转载这部分是转载以前我在新浪博客发表的文章,当时写博客的初衷是孩子上学了之后,外地的老人们想多了解孩子的信息,我就把很多事情都记录下来,方便他们了解,从2011年9月正式开始,到2021年2月,将近10年的时间。


文章的内容都是一些流水账,学习过程占大部分,生活占小部分,都是真实事件的还原和记录,也包括过程中的感悟,其中700+篇公开博文,400+篇私密博文。


除了个人记录的纪念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写博客之前,我看过很多博客文章,从前辈家长那里学到了很多经验,各种方法和感悟也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探索。不少家长和教练也私信我,觉得我记录的很多信息都十分有用,给了别人参考和借鉴。因此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觉得很有成就感。


文章虽然不少,但是有个很重要的问题,记录的每一件事虽然是真实事件的还原,但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因为主要目的是给老人和其他人看,就会存在报喜不报忧的问题。实际过程中我的焦虑、难过、和孩子起冲突等等问题也很多,过程中爸爸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很多东西在文章中没有体现。


所有的文章都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去记录,看法都是自己的,有时候和孩子或者爸爸讨论之前发生的某件事,发现他们的印象和我差别非常大,因此文章还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我只是一名普通家长,孩子也是普通孩子,这些文字是从小学到中学部分事件的记录,孩子将来会做什么,未来会怎么样,一切都是未知数,希望大家多多包容。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的推送了!如果不想错过精彩资讯,请记得点击上方蓝字“乖妈个人号”,然后再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再次谢谢大家的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