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的课堂丨开启文化之旅,启迪灵魂之航

行走的课堂
开启文化之旅
启迪灵魂之航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传播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博物馆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文化展示传播的重要窗口,是沟通中外、增信释疑、消弭分歧的文明使者。1月23日,我校高2022级2班的全体同学在班主任夏静老师和副班主任张海燕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参观了成都博物馆,这是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外学习活动,大家一起读史明理智,学文涵华夏。


对话金沙


铜人头像静静的伫立在博物馆的一角,它经历岁月的洗礼,却依旧散发出一种深沉而神秘的光辉。那铜质的肌肤,经过时间的打磨,仿佛变得更加富有质感,微微泛着黄绿色的光泽,宛如古老的书卷讲述着千年的故事。它的双眼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的奥秘。那双眸子里,沉淀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让人不禁为之心醉神迷。尽管它没有言语,但从眼神中流露出的智慧和坚毅,仿佛在述说着一种不朽的精神。


追寻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印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晋南北朝时的成都,是连接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佛教文化在这里得以交流。宗教的兴盛,也使成都成为南方地区早期的佛教中心。在二楼花重锦官城展区的末尾,同学们从宗教的角度领略了南北朝时期的成都。成都南朝造像填补了中国南朝石刻的空白,开创性地引领了中国佛教造像之风,也暗示着南北朝时的成都是一个梵宫琳宇鳞次栉比、塔刹庄严的古都。

南朝造像,多以秀美为主,姿态纤柔,神情温和,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审美意趣。眉目清秀的南朝佛像,自然秀美的名士,折射出那个玄学盛行的时代。纵使梁武帝弃皇位昄佛教在后世被传为笑谈,却恰恰印证了佛教在南方的兴盛。


体悟蜀锦与织布机背后的劳动之美


跟着讲解,我们来到了几件偌大的织布机前。

并非精致的青铜器,亦非昂贵的瓷器,却以它特有的朴素与真实,吸引了我的目光。在它面前,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体验到了古人生活的点滴。它的外表显得十分古朴,木质的材料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然斑驳。一根根木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框架,仿佛讲述着千年的沧桑。机身上的刻痕,如同时间的印记,无声地述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艰辛。

织布机是古代纺织业的象征,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勤劳和坚韧,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看着眼前的这台织布机,我深深地感叹,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和奋斗。正是这些勤劳的人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

织布机也让我思考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和消失。我们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动手实践,感悟文化

在成都博物馆宽敞的社教区中,同学们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前,专注于手中的石犀模型制作。他们有的用工具仔细地调整部件的位置,以确保模型结构的准确性,有的仔细阅读说明书,以推动制作进程。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清香,同学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他们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与外界隔绝。他们时而低头拼接,时而抬头思考,力求拼搭出完美模型。

虽然同学们各自制作自己的模型,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却从未停止。他们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巧,讨论着如何更好地完成某个部分。这种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氛围,使得整个制作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

最终,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自己的石犀模型时,他们将这些作品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展示。整个过程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可谓是意义非凡!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我们更深入了解了成都的文化历史,也更为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感到自豪,让流淌于我们血液里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觉醒,更加坚定了我们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



END



—— 来源:教导处 ——

作者:刘雨萌 杜蕊

摄影:夏静 何二娅

初审:伏洪秀

终审:刘  彬




往期回顾BREAK AWAY



“腊八”送温暖 | 这碗腊八粥,暖胃又暖心~

→点击阅读

年度盘点 | 2023,我们这样走过→

→点击阅读

17位老师获奖!玉林教师在四川省作业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点击阅读

高考连续13年获成都市教育局表彰!这份“玉林答卷”,请您审阅

→点击阅读

名师风采 | 干货满满!快来听成都市优秀教师的学法点津

→点击阅读

当年校运会举班牌的玉林学子,勇夺自由式轮滑项目亚运首金!

→点击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玉林中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