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共话成长——瞧,玉林中学芳草校区期末家长会的多样打开方式
家校同心,方能行稳致远。
为增进家校之间的互动、交流,
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玉林中学芳草校区构建了一个
多元、立体、灵动的家长会平台,
以多种形式召开家长会,
激发家长探讨教育的热情!
调研预判,规划先行
自立者,人恒立之;自助者,天常助之。内驱力是一个人坚定目标、克服困难、自主成长的内生动力。在充斥着“焦虑”“内卷”“压力”等高频词的当代青少年成长现状下,如何唤醒和提升孩子的内驱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寒假将至,如何科学地给予孩子爱与支持,帮助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人格?
寒假将至,我校德育处围绕“寒假、内驱力、激发”三个关键词针对性地设计了两套问卷,给高中全体家长及学生推送问卷进行调查,在了解家长及学生目前最真实的需求后,确定了本次家长会的主题——“寒假,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1月26日,为共同探讨家校社如何密切合作、协同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我校高二年级在音乐厅成功开展家校协同育人专题讲座暨2023—2024学年寒假家长圆桌会活动,专家、教师、学生、家长齐聚一堂,通过专题讲座、圆桌会议的形式,共话激发内驱力的策略。本次活动由德育处邓俊主任和团委副书记蒲兵主持。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分班进教室与班主任进行具体的家校沟通。
01.专题讲座,提灯引路
专家介绍
刘华锦教授做了《协同育人背景下的高二内驱力激发》的主题交流。刘教授提前一周面向高二全体学生和家长收集了各自有关假期生活和内驱力所关心关注的问题,并汇总数据统计呈现了家长和学生各自关注内容的反差。她从协同育人背景和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在阐释说明内驱力的含义和作用之后,为在座家长分享了高二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策略及亲子沟通的原则和对策。
一、协同育人背景和高二学生心理特征
刘教授首先介绍了协同育人的政策背景,并且强调要坚持协同共育。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而其中家长可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家庭教育两个维度,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最后,刘教授指出高二的学生正处于动荡和茫然时期,并为大家分析揭示了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
内驱力的含义和作用
内驱力就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刘教授指出,内驱力具有参与度更高、行动更持久、成就感更足的作用,内驱力强的孩子更有成就感、归属感和自主感。
高二学生内驱力的激发策略
刘教授指出可从寻找目标、找到成就感、制定计划、让孩子多当参谋、言而有信、引导孩子多阅读六个方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并建议大家在引导孩子制定计划时,遵循与孩子沟通→分阶段管理→确定孩子寒假期间重要事项的原则步骤,在假期里引导孩子多阅读高中三年必备工具书、新教材必读名著等相关书籍。
亲子沟通的原则和对策
亲子沟通的原则包括平等尊重(用好soler模式)、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等。亲子沟通的对策包括:当孩子有情绪时,倾听共情,鼓励表达;当家长有情绪时,坦诚沟通,不指责、无伤害表达;当父母与孩子需求冲突,都有情绪时,平等协商,达成共识;当父母与孩子没有冲突,和平相处时,常交流、多肯定。刘教授给我们的家长十个亲子沟通“禁忌”和十种平和沟通中孩子喜欢听的表达,并分享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最后,刘教授提醒家长,假期要给孩子放松的空间,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要做到平等尊重、接纳包容、信任支持,学会倾听,与孩子共情。
02.圆桌会议,多方探究路
圆桌会议环节,刘华锦教授与蓓蕾社区张晓静书记、高二家委会代表刘玲女士和我校芳草校区德育主任郑周永、高二年级组长刘洪平、心理老师陈曦、学生代表吴佳雨一起就“怎样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怎么跟孩子沟通交流”“怎样参与孩子的假期综合实践”“让孩子得到有力有效的支持”等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关注的问题及家长共性的困惑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主持人展示学生及家长的问卷结果,对各项聚焦问题逐一进行对比分析。
对于和家长的沟通问题,学生最有发言权。高二年级学生代表吴佳雨同学结合自身情况,从学生视角出发,就家庭沟通问题和方式及自身内驱力来源和保持方法作了观点分享交流。
在谈及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理想状态中的家庭沟通交流方式是怎样的,学生代表吴佳雨表示,通常家长可能会认为自己走过了很多路,看尽了世间百态,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所以当孩子跟他们倾诉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站在更高的地方,开始说教,导致孩子不愿再和他们交流,亲子关系因此疏远。此外,随着现在学习压力的增大,家长可能会担心他们的管教会成为孩子情绪的导火索,而对孩子一再纵容,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她谈到,自己理想状态的家庭沟通交流方式应该是父母既能给予孩子一定的约束和教育,分享人生经验,提供有效建议,又能作为朋友去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够互相包容,在各自的角色上共同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家庭氛围。
(视频1)
当被主持人问到自己学习的内驱力来自哪里?又是怎么保持的?她表示首先自己的内驱力来自于自身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她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也想在未来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选择。并且自己内心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也不愿意一直被落在后面。此外,面对父母在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面对老师的教诲和期待,她觉得自己也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予以一定的回报,常怀感恩之心。
(视频2)
学生有话说——倾听孩子的心声
对于和家长的沟通问题,学生最有发言权。高二年级学生代表吴佳雨同学结合自身情况,从学生视角出发,就家庭沟通问题和方式及自身内驱力来源和保持方法作了观点分享交流。
在谈及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理想状态中的家庭沟通交流方式是怎样的,学生代表吴佳雨表示,通常家长可能会认为自己走过了很多路,看尽了世间百态,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所以当孩子跟他们倾诉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站在更高的地方,开始说教,导致孩子不愿再和他们交流,亲子关系因此疏远。此外,随着现在学习压力的增大,家长可能会担心他们的管教会成为孩子情绪的导火索,而对孩子一再纵容,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她谈到,自己理想状态的家庭沟通交流方式应该是父母既能给予孩子一定的约束和教育,分享人生经验,提供有效建议,又能作为朋友去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够互相包容,在各自的角色上共同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家庭氛围。
当被主持人问到自己学习的内驱力来自哪里?又是怎么保持的?她表示首先自己的内驱力来自于自身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她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也想在未来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选择。并且自己内心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也不愿意一直被落在后面。此外,面对父母在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面对老师的教诲和期待,她觉得自己也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予以一定的回报,常怀感恩之心。
而家长对自我驱动的理解与学生又有何不同呢?家委会代表刘玲女士也分享了自己有关培养孩子自律性、主动性的两点困惑:一是孩子在短时间内可以自律,但却无法长期坚持;二是孩子在落实主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没有驱动力,变得消极懒惰,家长应该如何帮助?
对此,刘教授给出了专业的指导回应。她指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制定合理的规则,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动力,能创新地应对挑战。此外,通过实践让孩子去认识所生活的社区、社会,进而拓宽视野,更新观念,追求更好的自我也是激发内驱力的有效途径。
此外,高二年级刘洪平老师针对如何做好全面评价与及时反馈,让孩子得到正向引领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刘老师借用《颜氏家训》中的古语“同言则信,信其所亲”强调了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对孩子的言语、表情回应的正面、及时反馈对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至关重要。并建议家长采用“全面评价,正向引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即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评价孩子,而不仅是评价他的学习,更要针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强化和正向的激励。并强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
心理教师陈曦老师则举例分享了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交流时常见的错误方式,如催促攀、讲大道理、恐吓等等,并指出要想与孩子有效沟通,首先要看见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刘教授推荐的非暴力沟通四步,就是很好的理解孩子情绪的方法。陈老师还指出,在家庭教育的角色扮演中,妈妈是孩子情绪的安全岛,爸爸应负责管束孩子,引领孩子了解社会规则。并强调管束意味着明确规则,双向约束,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需要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右。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陈老师认为,驱力其实一直都在,当孩子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然会去行动满足自身的需求。根据自我决定论,高二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四种需求是归属和关系连接的需求、胜任感和成就感的需求、自主的需求、好奇感。假期里,家长不妨思考可从哪些活动中满足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上述需求,让他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成就感、自主感。并指出社区有很多丰富有趣的活动,正好能给孩子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机会。
对此,蓓蕾社区张晓静书记回应指出蓓蕾社区在2024年确立了创建青年友好型社区的目标,并根据青年对实践活动的反馈需求,设计提供了“五个一”的家校社企协同育人服务,即走进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一系列职业体验活动、组织一场以玉林文化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举办一次城市更新的研学、邀请一名辖区内创业青年分享创业经验。并强调后续社区还会不断整合辖区内资源为青年的发展提高协同育人服务,也希望家长改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重视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处有话说——聚焦手机问题,总结复盘
最后,借此机会,学校德育处郑周永老师就电子产品的管理和全体家长做了分享交流。郑老师强调手机管理密切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广大家长和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依据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相应政策文件,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带进课堂,干扰教学。为此,学校一方面开展了系列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并结合玉林学子实际,形成了特有的手机管理班级公约,出台了相应的手机使用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制定生涯规划,培养至少一项兴趣爱好,以唤醒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但在新经济、新文化、新观念的发展背景下,学校的手机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郑老师希望家长也能统一认识,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管理措施,并履行监护职责,梳堵结合,情理并重,多鼓励、关心、陪伴孩子,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专家讲座及圆桌会议环节,台下的全体家长聚精会神,认真倾听,他们眼中有认同,心中有见解。会后,不少家长更是主动上台与专家和老师积极交流自己的困惑与疑问,拿着本子一边聆听一边做好笔记,他们认真专心的模样像极了孩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上课的样子。
03.班级家长会,暖心指引
专家讲座及圆桌会谈结束后,高一和高二各班在本班教室召开了班级家长会。各班立足本班班情,从学期回顾总结、期末成绩分析、关爱孩子心灵、假期生活指导等方面开展家长会。不仅就学生学期收获与成长、如何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铸就扎实学习品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方法指导,更引导家长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视孩子的假期安全、劳动教育,明确如何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制定假期目标和计划。会后,家长们积极和班主任单独沟通,各班主任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答疑解惑,为家长们提出了专业且暖心的指导和建议。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踽踽独行,
而是一群人的互相丰盈。
教育不是彼此的凝望,
而是把目光投往一个方向。
教育之路漫漫而长远,
我们一直在求索之路上前行。
未来,我们将继续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
凝聚家校合作的力量。
让我们携爱同行,携手共进
共筑玉林学子的美好未来!
END
—— 来源:德育处 ——
作者:孙萍、温仕兰
摄影:铁玉璋、各班主任
初审:伏洪秀
终审:刘 彬
“腊八”送温暖 | 这碗腊八粥,暖胃又暖心~
→点击阅读高考连续13年获成都市教育局表彰!这份“玉林答卷”,请您审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