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玉林中学“非遗”社团把工匠大师请进校园
非遗进校园,匠心传薪火
为让学生沉浸式学习非遗技艺
传承华夏智慧,赓续人类文明
玉林中学成立了“非遗传承”特色社团
近日,我们终于开课啦!
一起围观,学校请了哪些非遗大师
传授了哪些非遗工艺
为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和能力,我校制定了“劳动教育之手作技艺”课程纲要。德育团队通过前期走访和调研,最终在新都区残联、高新区蓓蕾社区的大力支持下,与成都幸福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蓓蕾非遗文创中心联合开设“非遗进校园,匠心传薪火”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们沉浸式学习非遗技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特色作品表达爱国、爱校之情,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寒假走访、调研
玉林中学成立了“非遗传承”特色社团
初高中各遴选的20名手作爱好者加入社团
开课前,德育处主任邓俊、团委副书记蒲兵
对社团学生进行课程引导教育
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月15日下午
芳草、紫荆、肖家河三个校区
“非遗”社团同时开课
成都幸福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非遗工匠
和蓓蕾社区非遗文创团队
亲临现场传播非遗文化
新都区级残疾人工匠、“双百双千”工艺大师
竹编工艺专业授课老师杨兴成
“衍匠”残疾人文创团队衍纸首席工匠王林江
蓓蕾社区毛绒花专业技师
分别传授竹编、衍纸和毛绒花的制作工艺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技艺,是源自竹与藤的传奇。老师们以平面编织入手,带领学生走进非遗竹编技艺初体验,制作创意竹编画与竹编书签,感受纵横交织的竹艺美学。
制作竹编书签
老师们细致讲解
同学们专心学习
不同颜色的竹篾纵横摆放
一挑一压,一剪一粘
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示范下
复杂的技艺变得简单易学
同学们认真听讲,仔细操作
一节课的时间
一把玲珑精致的书签扇就跃然眼前
同学们表示成就感满满
制作竹编画
同学们先编好五彩的竹编板
再用卡纸剪出中国地图等特色图案
并将剪纸覆盖在竹编板上装进相框
一幅美丽的竹编画得以完成
一个图案,一个主题
一声祝福,一份祝愿
非遗技艺将美好传递
从“竹”到“篾”
从“篾”到“画”
大自然的赐予在人类的匠心巧作中
焕发了独特且恒久的魅力
衍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手工艺术,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来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和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紫荆校区八年级学子跟着老师的讲解
用彩色的长纸条作为基础材料
运用卷、捏、粘等手法
将纸条制作成一个个形式多样的小元素
成功的喜悦在他们脸上绽放
虽然技术还不娴熟
但是看到自己一步步努力制作出来的成果
他们总是爱不释手
绒花,起源于唐代,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并被列为扬州地区的皇室贡品。2006年,南京绒花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绒花开不败,但愿春常在
头戴一枝芳,从此长乐未央
紫荆校区七年级学子跟随非遗大师
一起探寻一朵绒花的诞生
几根彩色的扭扭棒
省去了许多繁杂的步骤
从粉嫩的花瓣到点缀的绿叶
从枝干到点睛的蜻蜓
老师的教导细致入微
同学的学习聚精会神
终于,看到了一朵桃花的绽放
从“学”到“做”,边“做”边“学”
同学们在非遗技艺的指引下
体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
感悟“劳动创造美好、劳动传承文明”
的文化精髓
在劳动中锻炼手脑,在创造中感受快乐
无论竹编、绒花、还是衍纸作品
都是“非遗”结晶
是中华文化的沉淀,是家国情怀的承载
玉林师生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用实际行动助力“非遗”薪火永相传!
—— 来源:德育处、团委 ——
作者:吕茜、温仕兰、韩丽钐
摄影:邓俊、温仕兰
初审:伏洪秀
终审:刘 彬
往期回顾
花young女神 花式宠爱 | 玉林女神节爱意爆棚,甜度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