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如戏》让所有好莱坞导演又爱又恨的男人

DOCO纪录影院 DOCO热纪录 2019-07-12


本文首发原稿来自于DOCO纪录影院 (docochina) 

【DOCO手机端APP上线啦!扫描尾部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更多独家好片等着你!】

罗杰·伊伯特,1942年生人,卒于2013年清明时节。曾常年供职于《芝加哥太阳报》每日电影评论专栏。本片拍摄时,罗杰已罹患癌症多年并被医生下达了“死亡通知书”。镜头里的他由于长期的化疗体型小了一半,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神采飞扬的“芝加哥胖子”。另外因甲状腺癌细胞的扩散,他被切除了部分颌骨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只能依靠电脑语音合成器与人交流。病榻上的罗杰向导演开玩笑说自己可能挺不过这部纪录片的完成,熟料一语成谶。本片由马丁·斯科塞斯监制,由曾拍摄《篮球梦》的史蒂夫·詹姆斯执导。




精彩片花

看这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45jurvh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詹姆斯以罗杰的自传《人生如戏》为蓝本,自己担任旁白,为我们讲述了这位美国最伟大的影评家的传奇一生。



图文详解




罗杰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某小镇,自幼爱舞文弄墨的他一直是学校校报的主力编辑,尤其是升入大学后他写的几篇针砭时弊的文章在社会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也让他得到了《芝加哥太阳报》的青睐,成为了一名记者。在《太阳报》工作了几个月后因报社影评人的退休离开,罗杰被“赶鸭子上架”接替了前者的工作,成为当时美国最年轻的影评人。




▲ 在罗杰的生命版图中,“芝加哥”是他的第二故土。“我阅读着芝加哥的时事报纸,收听着铿锵有力的晨间广播”。他每天窝在芝加哥大大小小的电影院里疯狂地看电影、写影评;他受邀编剧的电影《飞越美人谷》也以灯红酒绿的芝加哥为原型。“芝加哥给了我一切”,芝加哥之于他就如纽约之于伍迪·艾伦,是一切灵感的源泉。




▲ 与吉恩·西斯科刚认识时,罗杰把他视作“死敌”。一是因为两人虽同为影评人但风格迥异、意见相左,二是因为吉恩的形象像是一位“优雅的白天鹅”,而反观胖胖的、邋遢的自己就像是一只“丑小鸭”。所以当电视台找到他俩让他们联袂主持一档影评类脱口秀时,两人的内心都是拒绝的。但无奈电视台高层的任性,吉恩与罗杰还是不情不愿地坐在了一起,自此一部名为“西斯科和伊伯特电影评论”的节目开播。




▲ 在节目中,两人经常会因对某部刚上映的电影的不同看法而“呛呛”起来,这种行为非但不会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反感反而令他们兴奋不已,“因为这才是人与人交流某种观点时的真实状态,而不是那些正襟危坐的影评家们聚在一起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专业名词。”罗杰与吉恩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刻的影评方式逐渐成为美国电影界的“影向标”,好莱坞导演们新片上映后也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即便是“刻薄的吐槽”。




▲ 吉恩的存在几乎占有了罗杰的半生,两人是典型的“不打不相识”。常年的合作让他们由原先的互相看不顺眼发展到后来的形影不离。吉恩曾说“罗杰是一个十足的混蛋,但他是我的混蛋。”罗杰也表示:“在吉恩之前,我从未与一个男人产生过如此深刻的友谊。”片中,身患癌症的罗杰想到这位已逝去的老友时伤感不已,他说“自己在这个境况下分外地想念他。”




▲ 图片中的女人是罗杰的一生挚爱夏茨。两人结合时罗杰已经五十岁,而夏茨是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他们相遇在“戒酒互助会”,因为有着同样严重的酗酒问题,罗杰与夏茨开始互相帮助、相知相恋并结婚。婚后的生活美好而快乐,夏茨也履行了当初的盟誓,在罗杰患癌后依旧不离不弃,悉心照顾。




▲ 本片拍摄期间,罗杰的病情愈来愈严重,他的求生意志也在逐渐削弱。已知自己大限将至的他给詹姆斯发送了最后一封邮件:“I am fading。”收到邮件的詹姆斯慌乱地跑到医院,他看到夏茨泣不成声,握着罗杰的手做最后的道别。病房里回荡着他们最爱的那首歌曲:《I am your man》。就在他死亡的前一天,这位备受影迷爱戴的影评家在推特上发了一条告别消息:We will see in the movies。想必他依然会在天堂里“迷失在电影院中”。


往期精彩内容

  1. 《多格拉之歌》90分钟无字幕电影怎么拍?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答案

  2. 《通往布列松之路》贾樟柯在他面前,简单易懂的像个童话

  3. 《谁偷走了你的注意力》你必须收藏的魔术师速成指南!




DOCO纪录影院 | 每天一部好纪录片



手机端APP上线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手机端,更多独家好片等着你!





微信ID:docochina

长按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观看全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