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与名画,控诉战争,尽在十三分钟内 |《格尔尼卡》

Doco纪录影院 DOCO热纪录 2019-07-12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x0348f0bb5a本文首发原稿来自于DOCO纪录影院 (docochina) 

【点击正文左下“阅读原文”可看全片】


超现实解读名画。雷乃用了保罗·艾吕雅的超现实主义诗歌,将毕加索名画的背后故事一一呈现。愤怒情绪的宣泄,以及怪诞交响乐的配合使用,使纪录片带上强烈的实验性质,仿若从阴暗的现实中点燃新生的希望,是一次非常奇妙的尝试。


DOCO导读

本纪录片使用大量照片作为背景资料,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陈述和回顾,重点通过毕加索的几幅以"格尔尼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尤其是那幅成为世界反战名画的《格尔尼卡》,控诉了这场针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施行的大屠杀。此外,本片还引用了法国著名诗人保罗·艾吕雅的诗歌作为解说,增添了控诉法西斯暴行的力度。


图文详解

当毕加索碰上艾吕雅,当立体主义绘画碰上超现实主义诗歌,这样的奇妙组合碰撞产生的激烈火花,在导演阿伦·雷乃的镜头下,被具象为这部《格尔尼卡》。继1948年的作品《梵高》之后,雷乃再次将画家的作品搬上荧屏,继续他的“绘画纪录片”之旅。这次,他选择的是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反法西斯绘画作品《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之名取自西班牙历史名城格尔尼卡。这座风光旖旎的小镇,在1937年4月26日被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事故中2000余名平民百姓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而此次轰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验证燃烧弹与爆破弹联合应用在普通老百姓身上会有什么效果!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惊了当时人在巴黎的毕加索。由于内心满怀对这场法西斯暴行的激愤,画家对使得西班牙沉浸在痛苦与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宣泄于笔端,用了6周时间创作完成了这幅举世闻名的巨幅壁画——《格尔尼卡》。

阿伦·雷乃摄制的纪录片延续了毕加索的画面风格。黑白灰三种色调,奠定了纪录片的压抑基调;快速切换的镜头和跌宕起伏的配乐,将原画中蕴含的强烈愤怒与压抑尽情释放;达达主义拼贴镜头、摄影蒙太奇运用,把画作中关于战争的表现串联成一段完整连贯的影像作品;保罗·艾吕雅的诗歌,让名画发声,泣出血泪,控诉暴行。

毕加索曾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在《格尔尼卡》里,观众看不到一架飞机,也没有炸弹,观众能看到的,是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这些更为直观的情绪冲击。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毕加索将对法西斯暴行的控诉无声地倾注于笔端,阿伦·雷乃则用保罗·艾吕雅的诗歌为其发出呐喊。如果把名画《格尔尼卡》当做战争的提喻,那么短片《格尔尼卡》即是名画的注脚。

 

在《格尔尼卡》中,雷乃没有像《梵高》中那样,利用画家的作品来解读画家,而是索性利用画家的画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纪录片回避了对《格尔尼卡》的全貌展现,而是注重细节,将画作分成局部逐一检视研究,在展现原作空间构成的同时,复活了作品的时间线。原本凝固在时光中的油画,在镜头前如大江大河,奔涛汹涌。

“在格尔尼卡死去的橡树旁/在格尔尼卡破烂的废墟上/在格尔尼卡明亮的天空下/一个人归来了,带着纯洁的羔羊/还有心中永恒的和平鸽”。在这十三分钟里,我们能感到极端的恐惧;我们能看到悲剧与诙谐、挖苦与怜悯、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我们能了解到法西斯暴行的残酷和人民受难的痛苦。毕加索、艾吕雅和雷乃三重组合,发出的愤怒控诉的背后,其实是对和平的深切渴望。


往期精彩内容

  1. 克里斯·马克带你走街串巷老北京 |《北京的星期天》

  2. 精心修饰下的朝日鲜明之国 | 《欢迎来朝鲜》

  3. 《哈利•波特经典50幕》| 我们的青春和HP一起,跨越岁月的荧屏


DOCO纪录影院 | 每天一部好纪录片



DOCO手机端APP上线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手机端,更多独家好片等着你!







微信ID:docochina

长按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

合作请咨询微信号bunneytiger 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观看全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