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持摄像机的人》| 维尔托夫告诉你高逼格实验电影应该这么搞

Doco君 DOCO热纪录 2019-07-12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75te1189&width=500&height=375&auto=0本文首发原稿来自Doco纪录影院 (docochina) 

【点击正文左下“阅读原文”可看全片】

这部出品自1929年的影片,几乎解锁了日后电影导演所能用到的一切姿(ji)势(qiao)。


Doco导读

本片是“电影-眼睛派”创始人、苏联导演吉加·维尔托夫的代表作。电影以一天的生活为蓝本,记录了乌克兰敖德萨市24小时的世俗百态,影片也因此被誉为展现“苏联日常生活的万花筒”。由于维尔托夫主张“摄影机应该像人的眼睛一样客观记录日常生活场景”,所以我们在片中看到摄影师在镜头前的自我暴露(米凯尔·卡夫曼,导演的哥哥)其实是该理论的形象实践:摄影师及他持着的摄影机隐喻着我们观者的眼睛,维尔托夫用这种表现形式体现了他对于自己在影像里的“刻意引导”的不避讳。


图文详解

维尔托夫在开篇即指示了摄影师作为影像符号般的存在,只不过观者更倾向把这一并不太符合荧幕规律的“现身”默认为一次出戏的bug。经过屡次出戏的观感后,我们才终于领略了维尔托夫的意图: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他想让我们看到的,而我们从影像里得出的一切感慨或许在导演那里都有备案和预设。

全片没有情节,逻辑线也是在“蒙太奇”里逐次诞生。维尔托夫采用大量的平行蒙太奇段落,从叙事上打破了单一的线性;各种素材的迭代被他按照一定的情感倾向组合拼接在一起,从而拓展了影像的时空概念。

虽然是作为纪录片的品类公众于世,但本片完全颠覆了“非虚构”的概念:维尔托夫在纪实影像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运用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等前卫的剪辑手法,将艺术家对生活观察的再创造纳入到真实世界的维度里。

基于这个层面,敖德萨市世俗百态的呈现效果也不是源于我们在众多影像里所熟稔的那种人文主义,维尔托夫利用蒙太奇和剪辑手段让我们眼睛里所见的以及观念里根深蒂固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形象产生了间离,然后在重塑概念的过程中,我们的双眼与意识其实早已被这位纪实电影先驱给“玩于鼓掌之间”。

至于后世所有玩实验电影的都应该叫维尔托夫一声“爸爸”的设定,只要你亲自感受到本片带来的“不一样的G点”后,想必会点头如捣蒜般的表示一万个同意!



往期精彩内容

  1. 《女巫布莱尔》| 那些年,我们相拥尖叫的平安夜

  2. 《大英圣诞烦事多》| 那些年,我们一起吐槽过的圣诞节

  3. 那些年,我们念念不忘的圣诞失物 |《纪实72小时:名古屋地下商业街》



DOCO纪录影院 | 每天一部好纪录片



DOCO手机端APP上线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手机端,更多独家好片等着你!









微信ID:docochina

长按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

合作请咨询微信号xiaoxiaoparis 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观看全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