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什么垃圾?看这三个国家如何回应老阿姨的灵魂拷问

DOCO君 DOCO热纪录 2021-03-03


策划 | DOCO编辑部

本期编辑 撰稿 | 孟浪



最近,上海的朋友们似乎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烦恼。

 

因为从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要正式实施,上海居民将迎来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规。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


根据此《条例》,成百上千种常见的生活垃圾被分成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这四大类,而且《条例》还规定,对没有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至200元的罚款。

 

该《条例》一经推出,便引发网友们尤其是上海居民们的吐槽和热议。

 


有人就提出,假如一杯珍珠奶茶要是喝不完,按照目前的分类法,要先把奶茶憋干净,将珍珠倒到“湿垃圾”,然后把杯子倒到“干垃圾”,最后把杯盖倒到“可回收”,这样才算分类完毕。

 

也有人为垃圾分类制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执行方法——猪能吃的叫湿垃圾,猪都不要吃的叫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卖出去换猪的叫可回收垃圾,只要多考虑下猪的事情,垃圾就能分对。


 


类似的分类法还推己及人,被延续到了人身上。比如,和渣男渣女分手,就多了这么一句怼人的话:" 你俩看起来可真般配,没想到月老做的垃圾分类还真到位。"

 

除此之外,这两天也流传着很广的一个段子——上海人每天早上出门几乎都要接受居委会老阿姨们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是干的还是湿的?



总之,为了搞清楚自己日常制造的垃圾的类别,最近的上海人是股票也不顾不上谈了,房价也无心关注了,基本一门心思地扑在了这件事儿上,据说某宝上高智能垃圾分类箱的销量都随之增长了不少。


不过,要是说起垃圾分类这个有意识的生活习惯和环保行为,我们可能还得多学习学习国外的成功案例。


倒不是说外国的月亮一定圆,而是实事求是地讲,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确实比咱们要走得早走得远,假如能从它们的发展进程中了解到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或许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极大的帮助。



近期,经过DOCO君的挖掘,我们便找到了三部这样的纪录片:《超级系统:垃圾帝国》《垃圾工》《这个乡镇好独特》,它们分别从美英日这三个国家的角度展示了各自的垃圾分类方法以及垃圾回收处理的情况。



美国:产业化处理才是王道



在美国,几乎所有家庭的早晨都是由同一件事开始的,那就是倒垃圾。


一年里,一般美国人会丢弃超过2.5吨的垃圾,而全美国每年更会产生约2.4亿吨废弃品。



但是,作为全球头号工业强国,美国并不是选择将一切垃圾倒进掩埋场,因为在美帝人民眼里,垃圾同时也是商机,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早已在美国成为一笔大生意。


据2011年统计,美国废弃物产值达600亿美元,废物处理已经走向跨洲及国际化。



而在此其间,背靠太平洋的西雅图就属于美国最环保的都市,这里的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有着相当的经验。


在西雅图,生活垃圾大致只被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尽管分类方法较为简单,但完全商业化的垃圾清运公司却是垃圾回收以及分类的真正保障。


垃圾清运公司经理


在垃圾处理中引入商业机制,便意味着每个家庭都要按照他们丢出的垃圾数量多少而付费,垃圾桶越小,清运成本越便宜,多丢出一袋垃圾就会收到额外账单。


这样,人们就有办法看清他们为丢弃垃圾究竟花了多少钱,并且还会为不必要的垃圾清理付出代价。


西雅图环保局官员


垃圾清运公司配有专业的清道夫和满载高科技配备的垃圾车,他们可以收集所有居家废弃物,光是每周的收集次数就高达169000次。


垃圾车种类齐全,大小不一,既有可以进入受限地区的小型车辆,也有可以进入商业街区的大型分类车。



为了确保能尽快有效地清运所有垃圾桶,清道夫们不仅有市区所有垃圾桶和垃圾站的钥匙,而且垃圾车上也会配备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摄影机。


钥匙、卫星定位系统与摄影机


靠着这些仪器,他们不仅能快速定位垃圾桶的位置而且还能纪录自己行程中的每一个举动。只需一车一人,清道夫们便可兼任垃圾检查员和清洁工两种角色。


清道夫


不过,把垃圾回收干净也只是完成了一个基础性工作,在西雅图,城市的管理者们试图回收超过54%的垃圾。


为了达成标准,他们建立了一套精心调校的分类场网络,这个系统能够处理超过40万吨的可再生废物,其供应链更可延伸到全球市场。



位于资源回收系统核心的是废料回收厂,一个12亩的场地每年要承担22万吨各种混合回收资源的分类。


为了挑拣出所有回收品,他们建造出上千公尺的超级传送带,通过15组筛选器,分类各种不同的破烂,每天的筛选量足以处理750吨垃圾。



只要筛选器开始转动,就可以分类不同的材料。首先是最大的硬纸板,然后是报纸,接下来则可剔除像玻璃这种更小的品项。



在分类筛选器上,还安装有大型磁铁,通过这块巨石,筛选器便会挑出铁罐和各种金属碎片,把这条破烂之河变成涓涓细流。

 


但至此阶段已经不可能只凭借尺寸进行分类,最后就需要更高阶的科学方法,一部光学分类机会探测流经下方的数以千计品项,运用摄影机及镭射等技术,光学分类机可以读取不同的成分,用气流吹走想剔除的产品。


 


在全速运转下,这一回收厂每年能分类22万吨垃圾,不同品类的垃圾资源得以被再回收、再利用,而这部分垃圾回收的收入也可以帮助用户支付相应的垃圾收集费用。


西雅图市长


当然,上述的这一系列流程只是处理了可回收垃圾,对于我们日常生活里最难处理的厨余垃圾,西雅图又是怎么做的呢?

 


据统计,一个美国人一年就可以吃掉13公斤薯条、11公斤披萨、总计超过910公斤的食物,这些食物被消费之后就会产生巨量的厨余垃圾。

 


对于厨余垃圾,西雅图采取堆肥技术:他们不仅开发出可供堆肥的单次使用容器以及巨型的堆肥研磨机,而且还在法律中规定,所有食品包装必须能回收或能化为堆肥。

 


食物残渣经过层层筛选、翻动、形成有机物后,就会被覆盖上透气薄膜,堆肥厂亦会缜密地控制这些垃圾的空气成分和含水量,以此帮助微生物尽快有效地生长。


 


一道道程序完结后,堆肥便能打包出售,它们可以被广泛地用于庭院、高尔夫球场、道路、公园以及农场,以此充当植物和农作物生长的最佳肥料。



至此,西雅图的生活垃圾在经过一个系统的工程优化后才算是得到了全面而又细分的处理。



英国:乱扔垃圾也要罚款



在英国,每个家庭每年都会扔掉成吨的垃圾,人们制造的废弃物一个小时之内便可将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填满。



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21世纪的英国也早已不再选择简单粗暴地将垃圾进行掩埋,而是以更为工业化的方式进行分类处理。

 

拜克垃圾厂车间主任


让垃圾桶保持干净并非易事,英国的每座城市都有各自收集垃圾的方式,在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人们就采用了双垃圾桶的方式。



每户家庭都有一个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和一个绿色的一般垃圾桶,它们会被分别清理。

 

所有的生活垃圾都会被运到一家名为拜克的垃圾处理厂,纽卡斯尔每周有1200多吨的垃圾被倾倒在这里。垃圾由机器进行分类,其中的80%都能被利用起来。



拜克是一家全机械化的工厂,工厂的运转靠着一支20人的队伍,利用人工分拣与机器筛选相结合的方式,可用物品便从纽卡斯尔的垃圾箱里分离出来。



由于人们扔掉的四分之一垃圾是食物,在拜克垃圾厂,他们开发出一种旋转筛的巨型筛子以此把食物垃圾甄别干净。



每天,拜克垃圾厂都会分离出成吨的食物垃圾,然后这些垃圾就会被运送到艾灵顿的堆肥厂,进行工业级规模的堆肥生产。



这些食物垃圾会与一些园艺木料垃圾进行混合,然后在仓库里密封20天并进行监测,以确保完全分解。为了保证分解均匀,工厂会使用一种特殊的设备将堆肥堆进行翻滚。



两个月后,生物无法降解的物质将会被分离出来,当那些杂物被过滤后,剩下的就是可供利用的肥料了。


虽然这些肥料还不足以纯净地用在花园中,但这种处理方法每年能减少约4万吨垃圾的填埋。在纽卡斯尔,肥料处理法解决了该市大部分的食物垃圾。

 


然而,垃圾的工业处理方法虽然在纽卡斯尔不断地进步着,但这座城市内部却存在着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人们会乱扔垃圾。



为了杜绝这一恶习,纽卡斯尔市政府也会采取相应的激进措施:他们设立了环境执法小队,用于治理并起诉非法乱扔垃圾的民众。


 环境执法小队在搜索证据


环境执法小队在必要时会直接从垃圾堆里寻找相关证据(如能够显示垃圾归属权的水电缴费单、购物单等),并且有权对当地违法住户给予口头警告乃至不同金额的行政处罚。



尽管采取这样的方式会遭到很多人的反感,但有时这种方式却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



日本: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



日本走向垃圾环保的道路是从上个世纪开始的,当时日本积极发展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大城市制造出大量的废物和垃圾严重污染了环境。



到了90年代,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在各县市内推行环保措施,例如在2000年,日本政府就立法实行全国性的禁令,所有垃圾都不允许在室外焚烧。


日本德岛县上胜町


日本德岛县的上胜町实行垃圾分类多年,零废物的概念植根于当地乡民心中。


经过12年的努力,当地垃圾再循环的使用率高达80%,一天制造的垃圾不超过35公斤,垃圾分类更高达34种,垃圾再循环使用率比其他日本城镇都要高出4倍。



在这里,人们一开始把可回收垃圾分为九大类,但是只有1700人的小山镇要想和垃圾回收公司做生意就只能尽力把垃圾分得更细。


上胜町的垃圾分类规定


于是从当初的九大类到现在,上胜町的垃圾分类几乎扩大了4倍,达到了34种,这份成绩单也让上胜町一举成名,成为了日本资源回收分类的全国冠军。


光是瓶盖就被分了三四种


普通住户家起码有13类垃圾容器


垃圾要分类还得特别处理,瓶子上的价签、商标、外包装等等都得除去,而且还得清洗干净、整齐归纳才行。



此外,在上胜町,回收垃圾还能累积分数换取物品,最大的礼物是500日元的购礼券。



除了用这个方法鼓励居民,这里的每个回收箱里也都贴上小标签告诉居民这些废物会怎么大翻身,从而成为有用的物品。



同时,垃圾回收中心也有市政府委派而来的雇员,他们大多都来自于日本的非营利组织“零废物学院”,这些人的职责便是教导当地居民停止焚烧垃圾并学会分类与回收。


垃圾回收中心的雇员


要把垃圾分为34种,听起来很麻烦,而且对很多城市人来说可能太琐碎了,上胜町的居民曾经也反对过垃圾分类,他们也觉得太花时间而且不方便,不过这么多年后,他们也做到了,而且习惯成了自然。



不过,当地的乡民还不满意,他们想凭借对家园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期望在2020年把上胜町打造成日本首个"零废物"小镇。


如此看来,日本人的垃圾分类态度以及环保意识确实名不虚传,称之为究极变态似乎毫不夸张。





其实,在我们看完这三部纪录片后,我们便会发现,垃圾分类以及资源回收这件事儿在不同的国家确实有着完全迥异的处理方法。


在美国,垃圾分类与回收早已实现了商业化运作,大型资本以及科技公司的加入不仅让垃圾变成了一盘生意,而且还使其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在英国,垃圾分类与回收虽然也讲求工业化方式,但民众是有惰性的,当人们的素质无法与环保要求相匹配时,就必须由政府出面实施行政手段对乱扔垃圾的行为予以处罚;


在日本,因其国民素质以及政府对环保行为的一贯倡导,垃圾分类与回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阶的程度,他们已逐渐向“零废物”的目标所迈进。


事实上,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就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这三类。


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我国当下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填埋这种较为粗放的模式,垃圾填埋处理量大约要占垃圾总量的 80%之多。


而又因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一直是由政府进行主导,缺少企业主体介入,垃圾分类在前端与末端的设施配套都没有跟上,再加上各个城市与地区的居民素质不一,所以垃圾分类与回收一直发展缓慢。


平心而论,垃圾分类与回收这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近期,国家从上海开始试点,进而要求46个大中型城市都要在未来实施这一决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尽管当前我国垃圾分类还存在较大困难,当前主要体现为公众积极性不高和分类处理困难,但作为一项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垃圾资源化手段,我们仍需努力实施。


如果哪天老阿姨们监督提醒式的灵魂拷问消失了,或许也就证明“你是什么垃圾”的问题已经被解决了。到那时,我们这个国家应该已经变得很美好了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