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奖史最大丑闻,性别歧视让她被科学界遗忘50年!

DOCO君 DOCO热纪录 2021-03-03



策划 | DOCO编辑部

本期编辑 撰稿 | 孟浪



近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等各类奖项陆续揭晓,又引发了公众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关注。


 

诺贝尔奖奖章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遗嘱,于1901年开始设立并自此以后每年颁发的重要奖项。

 

一百多年以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和文化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得主


然而,任何评奖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就在诺贝尔奖长时期的发展历程中,实际上也发生过一些尴尬的瞬间。

 

其中,一位名叫乔瑟琳•贝尔(Jocelyn Bell)的天文学家错失诺贝尔奖的经历,就无疑是最具戏剧性的片段,它也由此成为了科学史上经常被人提及的争议性事件。

 

脉冲星之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乔瑟琳•贝尔


又到十月“诺奖季”,全球科学家的目光都聚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今天,DOCO君便借一部NHK纪录片《错失的诺贝尔奖 女性天文学家与脉冲星之谜》向大家分享一下乔瑟琳·贝尔的故事,或许这位女科学家的经历可以为我们理解诺奖打开另一扇窗口。


 年轻时的乔瑟琳•贝尔


1965年,乔瑟琳·贝尔从格拉斯哥大学物理系毕业来到剑桥大学,在英国天文学家安东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门下攻读博士学位。


不过,作为一名射电天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她最初两年的博士生活基本上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度过的。


剑桥大学奎格·麦凯教授对约瑟琳·贝尔的回忆


当时,一种为名“类星体”的天体刚刚被天文学家发现。这类天体距离地球非常遥远,能够发出明亮的射电波段的辐射,其特性有待进一步揭示。


神秘的脉冲星


为此,休伊什所在的研究小组开始建造一架全新的射电望远镜去观测类星体,并且开发出新颖的“行星际闪烁”技术。


1967年,这架自制望远镜正式投入使用,但是它无法移动,只能对周期性进入望远镜视场的各个天区进行扫描,获取观测数据。


休伊什教授与约瑟琳·贝尔建造的射电望远镜


用计算机做数据处理在当年尚未成为主流,并且考虑到有些数据需要人脑分析才能发现其意义所在,休伊什等人便使用图表记录器将观测数据打在纸上,然后进行人工处理。


作为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观测和记录的工作自然落到了约瑟琳·贝尔的头上。在此其间,她负责记录数据的纸,一天就能达到30米的高度,其庞大的工作量可见一斑。


贝尔首次发现脉冲星信号


开始观测后不久,约瑟琳·贝尔便发现了一种奇妙的电波,这种电波所发出的脉冲频率约为每1.3秒1次,而这种脉冲信号在当时的天文学常识中是不存在的,之前从未被人发现过。



相同频率的脉冲信号,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频繁地出现,周期一直保持为1.34秒,而且总是以惊人的准确度跳动着。



敏感的约瑟琳·贝尔马上向休伊什教授作了汇报,但休伊什教授毕竟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射电观测,所以他在科学判断上趋向于保守,他一度认为这种电波是人为制造的。


但经过约瑟琳·贝尔对天文台附近机械、车辆等电子设备的排查,并没有发现相同的电波,人为制造的结论当即被她否定。


休伊什教授的回忆


之后,休伊什教授又推测,电波可能是太空外的智慧生命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他还为此给这些外星人取名为“小绿人”,但严谨的约瑟琳·贝尔对此推测并不认同,经过仔细的数据分析,她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原来,地球在四季更替,我们所看到的星体其实也在随之变化,夜空中的星体每隔23小时56分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每天提早4分钟,而这个不同寻常的电波源同样是每天提早4分钟出现,毫无疑问,这种无线电波正是从太空而来。



接着,约瑟琳·贝尔又接二连三地发现了相似性的周期性电波,而且都是从不同方向的天空发出,她均做了精确的记录,并做了大量的数据管理。


此时,休伊什教授才据此分析判断,这个周期性的脉冲信号,是来自距离地球大约2300光年的神秘天体



1968年,约瑟琳·贝尔和休伊什在英国知名科学杂志《NATURE》上发表了发现脉冲星的论文,并认为脉冲星就是此前物理学家所预言的超级致密的中子星(也许是夸克星或其它核物态致密星)。


约瑟琳·贝尔在《NATURE》杂志上的论文


这一消息很快轰动了世界科学界,因为这一重大发现为天文学和天体物理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对现代物理学的验证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它也被誉为20世纪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另三个发现是:星际分子,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一时间,约瑟琳·贝尔迅速成为当时的名人,并接受了很多采访,还受邀担任儿童科学节目的主持人。



但是,每当她和休伊什教授一起出现在记者面前时,休伊什教授都会被问及天体物理学及此发现的重要性,而旁边的她却被问到的都是八卦类问题,诸如“个子有多高”,“曾经和多少人交往过”等等。


约瑟琳·贝尔对这一发现的首要贡献就这样被媒体所忽视了。



不过,戏剧性的科学发现只是故事的开头, 接之而来的却是脉冲星发现者的荣誉归属争议。


1974年,休伊什教授和另一位射电天文学的权威马丁·赖尔(Martin Ryle)以“在发现脉冲星的决定性作用”为由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约瑟琳·贝尔却被排除在了名单之外。


谁都没想到,这次授奖结果居然在国际天文学界和英国媒体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1974年,休伊什教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巨大的荣誉分歧浮出水面,这次诺贝尔授奖也被认为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不公平的结果之一,以至于有媒体将其称之为“名副其实的诺贝尔奖”, 其英文表述耐人寻味"The No Bell - Nobel Prize",翻译成中文就是“没有贝尔的诺贝尔奖”


自此,举世成就与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是非恩怨就成为了世界舆论的焦点和人们热议的话题。



其实,诺贝尔奖的这次授奖争议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是因为约瑟琳·贝尔在当时只是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在学术界,研究生做教授安排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但研究生所做出的学术成果却往往会成为教授们的功劳,这早已是一种被大家的默认的潜规则;


二是因为在70年代之前,女性科学家普遍没有得到过科学界的重视,就拿诺贝尔物理学奖来说,在约瑟琳·贝尔发现脉冲星之前,也仅仅只有两名女科学家(1903年的居里夫人与1963年的玛丽亚·格佩特-梅耶)被授予这一奖项,这种性别歧视也对颁奖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而据约瑟琳·贝尔后来的回忆,她认为当时的诺贝尔奖委员会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有她的存在,英国著名天文学家霍伊尔爵士(Sir Fred Hoyle)也曾在《泰晤士报》发表文章,对诺贝尔奖委员会授奖前的调查工作欠周密提出了严肃批评,甚至认为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一桩丑闻、性别歧视案。


但是不管怎么说,约瑟琳·贝尔对脉冲星的发现却为其他科学家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一个全新的基础。



在其之后,科学家们陆续又发现了3000多个脉冲星,而根据这一发现建立起的其他学术研究,至少使得7名科学家拿到了诺贝尔奖,约瑟琳·贝尔的贡献不可谓不够重大。


回首往事,平心而论, 作为导师的休伊什获得了诺贝尔奖无可厚非,但约瑟琳·贝尔却因此被诺奖忽视以致失去殊荣,确实令人感到惋惜。


如果没有她对脉冲信号一丝不苟的追究,后来的科学家们也不可能取得更多的天文学发现。



不过,在2018年11月4日,天文学界还是给了约瑟琳·贝尔一个迟到的奖励。


美国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对约瑟琳·贝尔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授予“特别突破奖”(奖金约合人民币1800万),各路世界名流均到场出席,并给予了约瑟琳·贝尔极高的评价。


朱利安摩尔为约瑟琳·贝尔颁奖


此外,著名天文学家曼彻斯特(R. Manchester)和泰勒(J. Taylor, 1993年诺贝尔奖得主)所著的《脉冲星》一书的扉页上更对约瑟琳·贝尔表达了直接的敬意:“献给乔瑟琳·贝尔,没有她的聪明和执着,我们不能获得脉冲星的喜悦。”


至此,女科学家约瑟琳·贝尔的这一重大发现才得到世人的重新肯定,而她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脉冲星之母”,虽然诺奖错过了她,但世界并没有遗忘这位科学巨人。


约瑟琳·贝尔承诺用奖金设立基金会奖励更多科学家


作为一位出生于北爱尔兰小城镇的女性,凭借强烈的好学精神闯入以男性为主的天文学界,约瑟琳·贝尔以严谨缜密、坚韧顽强的学术态度发现了任何人都可能错过的细微变化,相信她对天文学的贡献会永远地镌刻在科学史册之中。


附表:2019年诺贝尔奖不完全获奖名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威廉·凯林(美国)
彼得·拉特克利夫(英国)
格雷格·塞门扎(美国)
 
诺贝尔物理学奖
 詹姆斯·皮布尔斯(美国)
米歇尔·马约尔(瑞士)
迪迪埃·奎洛兹(瑞士)
 
诺贝尔化学奖
 约翰·古迪纳夫(美国)
斯坦利·惠廷厄姆(英国)
吉野彰(日本)
 
诺贝尔文学奖
 彼得·汉德克(奥地利)
 
诺贝尔和平奖
 阿比·艾哈迈德·阿里(埃塞俄比亚)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月14日揭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