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画纪录片又出新作,这次是战地记者的故事!

DOCO君 DOCO热纪录 2021-03-03


策划 | DOCO编辑部

撰稿 | 孟浪   编辑 | 佐伊


你是否还将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单纯地理解为必须得由实拍影像构成?

 

事实上,自电影史第一部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诞生之后,纪录片的定义与内涵就在不断地向外延展,而在过去近一百年里,纪录片也早已发展出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念。


《北方的纳努克》海报

 

今天,DOCO君要向大家推荐的这部作品就从形式上彻底颠覆了纪实影像的传统概念,因为它不仅是改编自真人真事的非虚构题材,而且还采用了80%的动画+20%的实拍回访,是以一种嫁接的方式完成了对客观真实的演绎和记录。

 

《人生的另一天》,一部改编自波兰战地记者雷沙德•卡普钦斯基(Ryszard Kapuscinski, 1932年至2007年)同名报告文学的动画电影,同时也是一部讲述西非国家安哥拉摆脱殖民地身份、走向内战的历史题材电影,此片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首映后曾摘得多项大奖,近期也已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线,中国观众终于能一窥其庐山真面目(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观看)。


《人生的另一天》官方海报


影片的主人公即卡普钦斯基本人,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战地记者之一,从1958年起,他开始在波兰通讯社工作并负责远东新闻,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多次报道非洲、中东和世界各地的战争、政变和革命事件,并根据这些经历写下多部报告文学作品。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1975年,怀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卡普钦斯基说服上级将自己派往西非国家安哥拉,因为在此之前,安哥拉已被葡萄牙殖民侵占三百多年,但到了6、70年代,该国开始出现民族独立的征兆,国内也相应地酝酿出了好几拨游击武装力量。

 

然而,70年代正是美苏冷战的白热化阶段,安哥拉内部不仅出现了由苏联、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简称安人运)和由美国、南非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TA,简称安盟)两股势力,而且这两股势力更在后来安哥拉独立后爆发长期性内战。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 党旗




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 党旗


 

肩负着战地记者的责任,卡普钦斯基试图前往这场战争的最前线进行采访报道,并以此让全世界看到安哥拉最真实的样子,事实上,当1975年安哥拉爆发内战时,他是唯一在当地的外国记者,而《人生的另一天》所记录的正是卡普钦斯基的这次特殊旅行。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在非洲

 

在本片中,编导主要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讲述故事,但在近60分钟的动画内容之余,影片又夹杂了近20分钟有关此次事件的人物采访和档案资料,曾经帮助过卡普钦斯基的朋友、女战士、司机乃至接受其采访的安人运将军法鲁斯科均有出镜画面。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影片的最高潮是卡普钦斯基在获得关键采访信息后所面对的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冲突,因为当时的安哥拉正值冷战最前线,很少有人知道那里正在发生什么,但卡普钦斯基的独家新闻却已经具备高级情报的价值他只要发出报道就可能被美国中情局截获并影响到安哥拉整个国家的命运,最终,卡普钦斯基在再三斟酌后决定隐瞒自己的发现。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本片主要部分虽为动画,但它却弥补了历史题材中影像材料不足的缺点,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纯纪实和口述历史的窠臼,让人们看到了纪录片与动画发展的新尝试。

 

例如在刻画卡普钦斯基与另一位记者目睹一场可怕的公路大屠杀时,影片既以丰富的视听语言还原了卡普钦斯基在书中的记录,而且又避免了让观众直接看到战争与流血画面,确实有一种扬长避短的效果。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又如在刻画卡普钦斯基于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之间艰难抉择,即犹豫要不要发出独家新闻之时,影片还穿插了部分超现实主义和不同时空的想象性画面,也算从另一种角度补充了卡普钦斯基对战争的混乱状况的描述。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人生的另一天》剧照


或许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动画一直都是一门高假定性的艺术形式,它所呈现出内容也多是虚构的创作,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动画同样具有纪实性,有重现真实的功能。


尤其是在历史和科学探索类等还原与想象成分比重较大的纪录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动画的影子。

 

早在1918年,动画尚处于一种视觉奇观与娱乐的时代,美国导演温莎·麦凯就制作了一部名为《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The Sinking of the Lusitania)的动画短片,这部短片以严肃而阴郁的风格叙述了1915年英国跨大西洋客船被德国U型潜艇击沉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真实历史事件。


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海报

 

在照片和录像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温莎·麦凯用他的动画技巧对灾难事故进行了一次戏剧化呈现,同时又有力地号召美国人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

 

该片以动画形式再现了整个悲剧的发生过程,影片内出现的情节与人物,透视与比例,节奏等等都完全写实,这种完全写实的风格更贯穿整部影片。


这一表现方式既获得了观众心理上的认同感,也让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了事件的真实性,因而它也被学界定义为第一部“动画纪录片”

 

在此之后,“动画纪录片”的概念又被一系列作品所深化,《空中致胜》(1943)、《星星和人》(1964)、《雷恩》(2005)等案例都使得“动画纪录片”的形态和类型不断丰富并扩展。


《空中致胜》海报


《雷恩》剧照

 

到了2008年,由以色列导演阿里·福尔曼制作的《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一片更将“动画纪录片”的概念推向最高潮。


该片不仅完全使用动画手段还原了1982 年贝鲁特大屠杀事件,而且影片作者还以半自传体的方式对历史事实进行重演,技法极其高明,从而达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剧照

 

现如今,《人生的另一天》可谓又一次继承了《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的先锋理念,并且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融媒体的形式,将动画与实拍画面杂糅在一起,使得观众更加接近于作者所表达的真实世界。


《人生的另一天》动画创作过程


伴随着动画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大量使用,“动画纪录片”的概念早已从学术界进入创作维度。同时,动画对纪录片的挑战也使我们看到了动画服务于影像纪实功能的独特价值。


在未来,纪实类动画又将出现什么新的表现形式,我们拭目以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