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去2020 | 中国独立纪录片20年作品回顾(上)

DOCO热纪录 DOCO热纪录 2021-03-03

策划 | DOCO编辑部
撰稿/整理 | 孟浪   编辑 | 佐伊



过去二十年,在中国主流体制以外,一拨又一拨的影像创作者依靠完全迥异的方式,拍摄制作了一大批独立纪录片,这些作品既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也打破了参与者和观看者的沟通边界。

 

人们不仅藉此寻回了一些被忽略的现实细节,同时也看到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社会现象与人生百态,独立纪录片不仅起到了记录历史、表达自我的作用,而且也成为了争取公义的有效工具。

 

此时此刻,21世纪头20年行将成为过去,我们也将马上跨入新的一年。

 

为此,DOCO热纪录特意邀请到两位资深影迷@晚不安、@圆首的秘书,共同策划了“中国独立纪录片20年作品回顾”一文,以过去二十年一年一部的形式向大家推荐一些独立影像史中极其重要但可能又是被人们遗忘的作品。

 

正如某位纪录片创作者所说:“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在严峻的环境里,利用最少的资源,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不可以自大,却也无须自贱。这些“小地方”、“小影片”所承载的,总有一天,会是人类的宝贵经验。

 

希望过去的这些独立纪录片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也希望未来的我们能看到更多的独立纪录片。



1. [平衡]Balance

2000,导演:彭辉




独家点评 ▶

千禧年中国独立纪录片NO.1,不仅在风格上得到了怀斯曼直接电影的真传,而且在对事实的认证上也契合了深度新闻报道的锐利态度。

在彭辉的镜头里,可可西里已然化为一片遍布矛盾与对立的修罗场——恶劣的自然条件,濒危灭绝的珍稀动物,利欲熏心的盗猎分子,冠冕堂皇的环保组织,夹缝中求生存的西部野牦牛队,以及最无能也是最冷漠的政府头目,各色人等都在这个场域中顽强地较量着。

藏羚羊血淋淋的肉身、尸骨成山的动物遗体、索南达杰的壮烈牺牲、扎巴多杰的突然遇害,所有的冲突与平衡在影片中都得到了最为极致的记录。独立纪录片的存在也获得了最大意义上的肯定,既关注体制又没有成为体制宣传的一部分,更没有刻意迎合西方视角的猎奇性,一切的观察都是那样的真实、客观而有力。@孟浪

 

2. [北京的风很大]

There's a Strong Wind in Beijing

2001,导演:雎安奇


 


独家点评 ▶


在创意上搬用了法国真实电影大师让·鲁什在《夏日纪事》中介入式的突访概念(后来又被央视的“你幸福吗”再次引用),但雎安奇和刘勇宏明显走得更为深入。


在此片中,摄影机和采访者的共谋关系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展,面对这一双重权力话语,受访者或紧张或从容或疑惑或惊恐的表现俨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景观,而对“北京的风大吗”的定义则又一再被扩充和增殖,对媒介权柄的拥抱、反感、抗拒、媾和皆成就了一次可供参考的行为艺术,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面貌就和影片所使用的废弃胶片一样,既混乱又闪耀。@孟浪



3.[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

Old Jing with His Regular Customers

2002,导演:施润玖




独家点评 ▶


本片聚焦于一位80多岁的老人,讲述了他坚守自己的职业,给和他年龄相仿的老人理发剃头的故事。人是一切关系的综合,影片从人的角度辐射到北京这座城市,通过影像记录了2002年左右北京的城市风貌,包括城市空间、建筑、风土以及老人的着装、言谈、对话、口音等。


温情、消亡、关爱、豁达、平静,这些都是施润玖作品的重要元素,看似生活流的记录,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所有主题———生存与死亡。一个简单的理发就能指向生老病死如此宏大的哲学思考,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平凡的伟大。@孟浪



4.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West of the Tracks

2003,导演:王兵


特别点评 ▶


比双雪涛笔下的艳粉街更生动,比贾樟柯镜头里的《小武》更鲜活。《铁西区》三部中私心最爱,因为那种更切近的生活的滋味,也因为有非常稚嫩的年轻人在为爱和生计奔波。


孩子们站在脏冰上激烈地对骂,而只比他们大了一点的青年们,汇集在洪祥商店里,他们听伍佰、王菲、张信哲,念最蹩脚的情书,却穿皮鞋,打扮得像三十岁。他们浑然不知未来在何处。


有失焦,有抖动,有“穿帮”,但这些技术瑕疵不是最重要的——王兵拍到了冰天雪地里的苟且和热烈。而就是在这一部分兵荒马乱、人心浮躁的拆迁狂潮里,我第一次意识到《铁西区》是一套关于废墟的电影——工厂,艳粉街,铁路,在世纪之交的迅速陷落。


《工厂》是安静的山崩,《铁路》是无尽的虚空,而《艳粉街》是永远的黑洞。在贫穷、黑暗和寒冷中,那些亲爱的人们被吸入生活,纷纷扬扬地离开了。@晚不安



5.[幼儿园]Kindergarten

2004,导演:张以庆




独家点评 ▶


电视编导专业教材中频繁出现的一部作品,也是艺考培训时的入门级纪录片。导演张以庆曾说:“我本来是想用幼儿园的单纯对比今天我们社会的一些问题,后来发现它跟成人社会是重合的,是完全重合的,它不用折射,它就是。”


影片展现了独属于孩子们的精彩时刻,比如警觉、亲密、天真,但同时也有天真的丧失。同时,影片也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价值观的折射,这无疑提示着我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孟浪



6.[操他妈的电影] Fuck Cinema

2005,导演:吴文光




独家点评 ▶


这部片子分别拍摄了三种毫无关联的人物类型,在所谓中国电影圈的范畴里徘徊,但他们却始终游离于电影之外。吴文光又一次采用了平行剪辑的手法,将三种人物类型的生活片段相互交叉叙述,向观众展现了不同体系的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在纪录他们朴素梦想的同时,导演也在鞭挞着自身处境与中国电影现实的关系。@孟浪



7.[木帮] Timber Gang

2006,导演:于广义




独家点评 ▶


东北特定地理气候环境下的人类学纪录片,在木帮这个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的行业马上消失前,导演于广义选择用影像记录下这群人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其行为极具抢救性意识。


虽然本片是处女作,但于广义却用他的美术思维艺术性地对素材进行了取舍、加工、结构,使得整部纪录片既保持了生猛而原始的力量,但又不失观察视角。在冰天雪地的林场中,木帮工人开山、拜神、伐木,住窝棚、吃马肉、运木头,他们完全是用自己的身体作业,然而在镜头里却没有一个人埋天怨地。


春天来临,老伐木工人去世,人们用他们砍伐的木头为其做了棺材。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中国人的勤劳与忍耐素来伟大,而《木帮》所记录的正是这样的事实。@孟浪

 


8.[龙哥]Using

2007,导演:周浩




特别点评 ▶


如果这个片子仅仅到呈现吸毒者的复杂性,那我觉得也就比较一般,但这部片子最大的机关在于,我们甚至不知道龙哥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复杂的:


他蹲厕所的时候到底打针没有?他的吐血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一切都隐藏在拍摄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暧昧性里,有些答案可能永远也不会再有了——哪怕龙哥还活着,时不常还要给你打个电话。这是永远无法全知的所谓真实的世界。@圆首的秘书


9.[Petition]

2009,导演:赵亮




摘自访谈:《赵亮:我更看重优雅的表达》▶


”我总是有这样的感觉,那张网若有若无,当你稍微触碰他,你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且强大无边,平时你可能感觉它离你很远甚至是感觉不到的;我自己从骨子里就一直较着一个劲,我是一直反抗任何体制的。我现在更注重作品的表达是否优雅,从作者的心态到完成的作品,这种优雅更是一种尊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