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府穴

秒懂国学 2023-01-14

点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关注



【腧穴释义】

中府:中,中焦;府,聚。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穴为中气之所聚;此穴又为肺之募,募是脏气结聚之处。脾、胃、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取穴位置】

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穴位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能主治】

功能:中府穴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清宣上焦、疏调肺气的作用。

主治:中府穴主治咳嗽,气喘,少气不得息,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脓疡,支气管扩张,胸中胀闷,胸中烦热,鼻流浊涕,喉痹,胸痛,咳吐脓血,呕吐,嗳气吞酸,不下食,腹胀,肩背痛,瘿瘤,汗出,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等。


【穴位配伍】

配大椎穴、孔最穴治肺炎。


配太溪穴、太渊穴、足三里治肺结核。


配定喘穴、内关穴、膻中穴治支气管哮喘。


【刺灸法】

治法: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针刺法: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禁止向内斜刺,以免伤及肺脏。


艾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肺脓疡、嗳气吞酸、不欲饮食、腹胀、喉痹及肩背痛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