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居家庆新春,正是读书时——北理工人的寒假读书图鉴

勤学笃行的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 2021-06-09



居家庆新春

正是读书时

2021


北理工人

寒假读书图鉴



雨果曾说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的确,“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

居家读书,既可以响应国家防疫号召

又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可谓是度假的不二之选

这不

北理工人便选择在寒假

与书香为伴,与阅读为伍

让我们去瞧一瞧吧!



书桌展示

&歌单推荐



一个干净整洁的书桌加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

绝对是阅读的最佳伴侣

这个假期

不少北理工人也为自己寻找到了”阅读伴侣”

使得读书不再是件孤单事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跳转歌单链接哦~


一张书桌,一首歌曲


愉快了心灵,也温暖了寒冬




好书推荐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一本好书,如良师益友,使人受益终生 

下面是一些北理工学子为大家甄选的好书

快来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本吧



《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你可以了解到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并洞悉中国基层社会的全貌。它把乡土当做起点描述中国,以中国为终点追溯乡土,堪称读懂乡土社会,了解中国人的根和魂的必读书目。

——胡术桐


《基督山伯爵》是一部了不起的经典,感动了一代有一代的读者,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伯爵在书末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尽情的享受生命的快乐吧,永远记住,在上帝揭开人类未来的图景前,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刘夏怡


微积分究竟是不是牛顿发明的?“微积分”的叫法最早出自何处?洛必达法则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你想要知道的关于微积分问题的答案,这本书都能给你。这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是难得一遇的上乘佳作。

——胡术桐



读后感分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阅读后加以思考,并记录感想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下面是一些北理工学子的优秀读后感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收获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向上滑动阅览

我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后,了解到青年习近平是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知青之一。这“三个最”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在七年极端艰苦环境下砥砺前行、艰辛求索的“极限磨炼”,成为了牢牢具备坚强意志和战略定力的奠基之旅,同时也是习近平从知识青年蜕变为人民领袖的起点。习总书记的知青经历给我极大的启发:青年学子应该在实践中磨砺意志;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人民,回馈社会;在砥砺自我中作出奉献与贡献,用热血青春谱写不凡的人生篇章。

——胡彦飞




《鼠疫》


向上滑动阅览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情节莫过于里厄医生与塔鲁共同去海水浴场游泳的那个片段。清朗而明澈的月光下,两个已经在战场上拼杀了太久的战士缓缓将自己放逐在温柔的海水之中,用游泳竞逐的方式,释放自己心中积蓄了长达四个月的痛苦、疲劳、无助、坚持。那一刻,他们忘记了疫情的爆发,忘记了尘世的悲伤,仿佛一切已经回归到正常的轨道。身处逆境的人往往需要想象,借助对未来的期盼来作为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力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乐观的精神。月光下,两位战士相互蓄能打气的过程,将他们的人格从平凡中拉扯而出,铸成伟大。这幅波光粼粼,夜色与海交织相融,两个青年人追逐竞游的图景,闪烁着人类不朽的精神,是人文主义精魂的永恒火焰。

《鼠疫》的整体基调是沉闷而又暗淡的,微渺的希望之光与绝望相互交织斗争,人性的善与恶,迷惑与彷徨都在这场疫情中被暴露出来。而反观现实,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面照妖镜,照出恶意、照出冷漠、照出虚伪,也照出坚持、照出勇毅、照出乐观。在这场斗争中,我们看见有人哄抬物价、制假售假,发国难财;看见有人假持“民主自由”的幌子传播谣言,谎话连篇;看见某些所谓强国如何在疫情面前毫无作为,只会四处泼脏水。但我们也看见了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被勒出红痕的脸庞,隔着玻璃屏的亲吻,深入社区网格的红马甲,空寂大街上拉着手风琴的身影。正是由于阴影的存在,才显得高尚是如此动人,给人强大的力量。

——齐静怡



《最好的辩护》


向上滑动阅览

这本书读完最大的感触就是,司法者在司法的同时,也是一个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

首先作为一个正常生活的人,很多时候即使是司法者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阅历与生活的影响。我们学习法律的时候往往被教育培养一种尽量不被常识和生活所干扰的法律思维,事实上可能就算对于由司法实践经验的司法者而言,完全不被生活干扰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事情,可以看到德肖维茨律师自己仅仅在接案子这一项上就受到族裔,教学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大体来说,在总的司法过程中我们坚信司法者可以恪尽职守是非分明,但是在小的环节上,法律人很难把个人情感完全置之不理。

所以既然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那么在面对违法尤其是犯罪时,就会有个人的情感反向,不只是对邪恶的憎恶,还可能有基于个人经历对违法者一定的理解或是憎恨,甚至是基于个人身份的一些别样的理解。从这个角度看其实律师和法官的所谓“对立”,公检法机关一定程度上的偏向,其实并不是不能理解的内容。当然这种说法不是给不公平的现象洗地,而是运用阅历或者共情去做推断本身是律师,检察官乃至法官无法避免的,甚至法律的创制本身也不应当是空中楼阁。仅凭借法律条文维持司法运作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说,对这些情感因素的完全排除本身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也会使司法变成冷冰冰的机器,如何在司法公正中容得下司法者的个人情感,或许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王序



一篇读后之感

记录每一次思考与感动

让阅读更有意义





《人民日报》曾给出读书的十个理由

其中有一项便是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

的确,书中未必有黄金屋

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更多的选择

 

疫情难隔书香,阅读滋润心灵

北理工学子在响应疫情防控号召的同时

选择与书香相伴

在书籍中汲取知识,追逐梦想

给这个寒冬添加了一抹难以拭去的暖色

同为北理工学子的你,是否也心动了呢?

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


THE END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出品丨明德书院新闻中心

指导老师丨刘   敏

编辑 | 贾秋阳

审核丨王一飞  苟曼莉


往期推荐


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 点击阅读


学党史·悟初心丨学生党员在线学习教育活动开始啦~

► 点击阅读


重要 | 北理工关于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的通知

► 点击阅读


跟随卫星,了解红色地标里的党史故事

► 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