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乌海登上《光明日报》头版!

2017-08-07 乌海新闻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李笑萌 高平 刘梦


▲光明日报8月7日头版


当乌海遇上“墨海”

——墨香绿意诠释乌海发展新路径





“律动的墨韵就像井下流淌不息的乌金,红色的印章仿佛就是矿工奉献的光热。”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矿工子弟范海波眼里,书法与煤城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


昔日乌海因煤而建,如今乌海因书法而名。


20世纪50年代末,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万名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乌海地区开采煤炭。劳动之余,矿工们就地取材,用煤面儿当墨、拿自制的毛笔开始练习书法。


范海波18岁到平沟煤矿工作,如今50岁的他已经是中国书协会员、乌海市书协的副主席。回忆起最初学习书法的情形,范海波感慨良多:“我最早学习书法,就是在过年的时候,跟着大街上卖对联的人学,有时候一站就是一天,看着人家怎么下笔用墨。”后来,范海波和七八个矿工自发组织起书法爱好小组,一起报名参加了书法函授大学,才总算有了正式的老师。范海波的爱好一坚持就是几十年,今年,他与其他6位乌海市青年书法家一起在内蒙古举办了书法巡回展。



工业新城乌海播下了书法文化的种子,打下了群众基础,翰墨飘香成为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的另一条血脉。如今,整个乌海都散发着浓郁的翰墨香,书法公园、毛笔造型路灯、书法特色路牌,书法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2008年,乌海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城”。目前,乌海有国家级书协会员34人、自治区级书协会员145人、市级书协会员2000多人。“这些年,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谈论书法、文学、艺术的多了,打麻将、打牌的少了。”范海波说。


然而,曾经乌海的“乌”不仅代表煤炭资源,一度更包含着“严重污染”的贬义。环境污染成为长期制约地区发展的瓶颈——乌海曾被称作黄河上游的“黑三角”。


近些年,乌海把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和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同时,甘德尔山生态综合治理、矿区植被恢复试点、龙游湾湿地公园等50项综合整治环境的生态工程,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


“原来这些地方连树都没有,你看看现在的环境多好,变化多大啊,没想到乌海一个产煤的地方,也能有这么美的景色。”乌海湖边,老陈和老伴儿带着两岁半的小孙子在凉亭乘凉。作为乌海变化的亲历者,看着这蓝天映衬下的美丽湖面,言谈之间,老陈难掩心里的满足。


2010年4月开工建设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工程蓄水后形成的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乌海真的有了“海”。


目前,乌海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2%和40.2%,2016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有275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今天的乌海,浑身上下散发着墨的清香、绿的惬意。


大家都在看

■ 史万钧挂帅,乌海战队今日出征,旗开得胜,已领先15万

■ 乌海人民路、火车站新增4个收费停车场(附车位数 收费标准)

■ 注意!乌海小黄车禁令!别当熊家长 别惯熊孩子




乌海新闻发布

主编/杨孝成 编辑/李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