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病、报销、买药…你关心的这些,乌海作为全国试点怎么做?

2018-01-22 乌海新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打造一批名医名院。



去年4月,我市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县(市、区)和试点城市”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成为自治区在此类别中惟一上榜的城市。


自2015年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我市以打造健康乌海为目标,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以群众受益为目的,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大主攻方向,下定决心拆除藩篱,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取得了“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保障可持续”的成效。



积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医疗设备全部由财政投入,几年来,全市医院增加建筑面积12.4 万平方米,新增价值1.6亿元的医疗设备,逐步形成了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市蒙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职业病防治院5家医院功能互应、错位发展,4家区级医院为骨干,17家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1+5+4+17”区域医疗服务体系。


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建成市区域医疗联合体、中医蒙医和妇幼三个医联体,充分发挥龙头医院作用,与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结对帮扶;海勃湾区、海南区试行“医共体”模式,促进分级诊疗建设;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建立三级防控体系,实现分层管理和双向转诊;完成了区域心电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层级诊疗模式。


建立了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多方分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启动了家庭医生APP,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已签约普通人群约22万人,签约率39.6% ;签约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约11.6万人,签约率7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率达到100%;2000多人签约了个性化服务包。



▲设备投入逐年增加,医疗硬件水平不断提高。

▲家庭医生经常上门服务,市民有了“私人医生”。


分级诊疗让市民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模式让市民看病就医更方便。


2015年4月,我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全面实施“原价进、原价出”的“零差率”销售,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每年让利给患者3000多万元;同步挤压药品虚高水分,从2013年开始,与配送企业议价采购,比自治区中标价格平均降幅20%,每年药品支出减少4000多万元。


在破除“以药补医”的同时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路径,建立了总额控制下的复合型支付方式,市内住院按病种付费,特殊病种门诊医疗按平均定额付费,市精神卫生医院按床日付费,居民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肾透析门诊和异地住院医疗费实行总额控制。



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在病房讨论新技术应用情况。

各医院设立了志愿服务站,为市民提供服务。

护理水平不断提高,让患者和家属舒心、放心。

市民在市人民医院门诊收费大厅排队缴费。



医改监测结果显示


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2017年全市医疗费用增幅为4.5% ,控制在预期目标内。


公立医院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市人民医院、蒙中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市人民医院成为全国第5家通过六级电子病历评审的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成为自治区首家、全国第18家通过国际JCI认证的医院,建成自治区西部首家辅助生殖技术中心,出生试管婴儿13例。


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药品及医用耗材等消耗性支出逐年减少,药占比(不含蒙药、中药饮片)从2016年的27%下降至25.4%;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从2016年的8.99%下降至7.5%;医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提高至38%,医院可支配收入增加,内部收入分配机制逐步健全,医务人员薪酬收入逐步提升。


公立医院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开展冠状动脉搭桥、院前溶栓抢救治疗等68 项新技术,介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外转病人逐年降低。


大家都在看

■ 重磅!乌海市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 乌海人快来领"文化年货"!82个"礼包"任你挑

■ 乌海又火了!人民网、新华网…主流网络媒体组团来访!

乌海新闻发布

主编/杨孝成 编辑/李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