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9月3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王悦现,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李坤刚,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司长李晓东介绍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部署,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王悦现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李坤刚先生,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司长李晓东先生。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徐想 摄)大家上午好!感谢媒体朋友对防汛救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雨情汛情多年罕见。进入主汛期以来,全国有75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共发生18次编号洪水,长江、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并赴安徽灾区视察;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并赴贵州、重庆灾区视察。在国家防总统筹协调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急动员、迅速行动,认真履职尽责,防汛救灾工作有力有序,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今年的洪涝灾害较为严重,主要灾情指标总体呈现“三升、两降”的特点:一是受灾人次上升。今年洪涝灾害范围广,全国28个省份遭受影响,共有7047.1万人次受灾,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7%。二是直接经济损失上升。洪涝灾害持续时间长,一些地方灾害程度深,农田、养殖、城乡工商户、基础设施等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143.1亿元,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27%。三是转移群众数量上升。始终把人员提前转移避险放在突出位置,全国紧急转移安置469.5万人次,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3%,为近年来最多。四是死亡失踪人数下降。各地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因灾死亡失踪人口271人,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49.8%。五是倒塌房屋数量下降。随着防洪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保护区防洪标准逐步提高,加之各地加强巡堤查险抢险,洪水淹没范围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近年来农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农村房屋质量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因灾倒损民房数量。洪涝灾害造成7万间房屋倒塌,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57.5%。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要求,下一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落实:一是统筹抓好南北方安全度汛,目前我国仍处在主汛期,要继续毫不放松抓好江河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台风的防御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对重点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支持,重点支持前期受灾严重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广西、甘肃、贵州、陕西等省(区、市),后期因洪涝灾害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的省份也将纳入重点支持范围。目前已累计下拨中央救灾资金25.75亿元,紧急调拨19.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和总价1.34亿元的防汛物资。三是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倒损民房重建,中央财政对受灾较重省份倒塌和严重损坏民房,在现行每户2万元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户再增加5000元。四是加强对受灾困难群众的救灾救助支持,强化政策衔接,对受灾的低保户、五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困难群体予以倾斜和优先保障。五是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加大对救援队伍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推动乡镇街道和灾害风险高的村居设置应急备灾点,配备常用基本应急物资。刚才听到这个数据,今年死亡失踪的人员较五年以来下降了近一半。请问具体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保障人员的安全?谢谢。
今年我们国家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仅次于1998年,防汛救灾形势一度十分严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努力,今年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较近五年的均值下降了49.8%,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防总和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层层压实责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果断转移受威胁的群众,及时组织抢险救援,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从我们工作层面来讲,主要是要做到“五个到位”。一是国家防总统筹协调到位。国家防总提前谋划,加强协调,先后召开了六次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推动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排查风险,落实措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汛情关键阶段,我们滚动联合会商调度,先后启动防汛四级、三级、二级应急响应13次,及时派出63个工作组,指导协助地方防汛救灾。
二是部门履职协作到位。应急管理部积极履行国家防办牵头抓总的职能,每天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会商研判,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分析。我们视频连线重点地区,加强指挥调度,帮助地方解决具体问题。水利部门密切监测汛情,精细调度大中型水库3200多座次,拦蓄洪水1200多亿立方米,多年建设形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气象部门及时滚动提供雨情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为防汛抢险救援提供有力支持。其他成员单位也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三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指挥到位。严格落实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靠前指挥,按照“省包市、市包县、县包镇、镇包村、村包户”,加强防汛救灾的组织领导,压实各级、各环节的责任,关键时刻各级领导到一线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和抢险救灾。
四是人员转移避险到位。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监测预警,加密巡查防守,一旦发现风险征兆,提前果断转移受威胁的群众。今年我们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469.5万人次,较近五年同期均值上升47.3%,为近年来转移人数最多,有效地避免人员伤亡。及时转移民众是重要的一招,遇到紧急的情况我们及时把人员转移,这样避免人员伤亡。
五是抢险救援救灾到位。根据汛情灾情的发展态势,提前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工程预置力量,及时抢险救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出动了5.9万余人,关键时刻发挥了突击队和中流砥柱作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在重点区域靠前驻防,提高抢险救援效率,营救、转移和疏散群众21万余人,坚持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一些央企共组织10.6万余人承担防汛工程抢险任务,社会应急力量1.8万人积极参与防汛抢险救援救灾的各项工作,起到了重要协同作用。今年汛情最紧张的时候,长江中下游5个省每天有70多万人24小时进行巡堤查险,有效地避免灾害发生,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谢谢。
随着洪水逐渐消退,在开展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是什么?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王悦现 (徐想 摄)谢谢你的提问。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明确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按照国务院部署,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点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围绕水利、农业、交通、市政等领域抓好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
一是抓好水利防洪和农业生产设施的恢复重建。抓紧修复水毁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设施。全面梳理洪涝灾害暴露出的水利建设短板,在今明两年要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二是抓好交通设施恢复重建。抓紧抢修冲毁的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保障交通运输需求和群众出行需要。
三是抓好排水防涝等城镇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尽快修复损毁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尤其是排水防涝设施,尽快恢复居民生产生活秩序。
四是抓好住房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抓好倒塌毁损房屋的重建和修复,抓好学校、医院、社区服务等民生设施的排查抢修。
五是抓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为了确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关部门将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提出具体的措施。
一是要全面落实灾后恢复重建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中央指导、地方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制,发挥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灾后恢复重建。
二是区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安排灾后恢复重建的建设项目。各地要抓紧组织编制灾后恢复重建的实施方案,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安排重建项目。对于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项目,要抓紧组织实施。对于关系长远的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要尽早谋划,论证成熟的要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
三是加大财政资金的统筹支持力度。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统筹安排中央与地方的相关财政资金,加大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投入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决定,中央财政有关资金、车购税、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对受灾严重地区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予以适当支持。相关地区要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的制定,做好统筹安排,用好中央资金。中央下达的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要优先用于水毁农田修复。支持地方统筹利用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依法依规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同时,各地政府要调整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财力投入,优先保障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要创新资金下达方式,确保资金直达灾区和恢复重建项目,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对受灾地区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金融支持,建立用地审批快速通道,优先保障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用地指标。
谢谢大家。
今年贫困地区的洪涝灾情如何?应急管理部采取哪些措施助力防范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关于这个问题,刚才应急管理部周学文副部长已经在整体上作了基本介绍,下面我补充介绍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贫困地区灾情严重。据统计,今年以来灾情较重的安徽、江西、甘肃、四川、贵州等12个省份当中,累计有250万贫困人口遭受了洪涝灾害,导致了1.91万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毁,2.66万户房屋一般损坏。四川省阿坝州、甘肃省陇南市、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灾害损失较重,这些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市政、电力、通讯、水利、乡村道路、桥涵等方面。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防范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充分发挥了防灾减灾救灾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
第一,及时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针对江西、四川、贵州等省份的严重洪涝灾害,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先后启动14次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多个工作组指导地方做好救灾救助工作。其中,针对甘肃、陕西、四川等贫困地区所在省份适当降低了应急响应启动标准,加大对这些地方救灾救助倾斜支持力度。 第二,迅速组织调拨救灾款物。应急部成立以来,特别是今年部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每日坚持会商研判,主动对接地方救灾工作需要,不是等着地方上门求助,会同财政部采取灾时快速预拨、灾中追加拨付、灾后评估核拨,及时向灾区提供中央救灾资金支持,确保中央救灾资金尽快到位。同时组织专家深入重灾区及时核查评估灾情,目前应急部会同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4.75亿元中央救灾资金用于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调拨了9批次19.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在安排款物时给予倾斜支持,为灾区群众的安置和倒房恢复重建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提高倒房重建补助标准的相关要求。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对受灾较重省份倒塌和严重损坏的民房在现行每户2万元补助标准基础上,每户再增补5000元,我们将积极指导地方加大对倒房贫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支持和帮扶力度,努力把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第四,增强部门间的合力。我们及时向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的成员单位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会同民政部、扶贫办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及时派出联合工作组赴灾区调研洪涝灾害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启动部门救助帮扶机制,对因灾致贫或有致贫风险的受灾群众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受灾贫困户实施临时救助,共同助力防范因灾返贫致贫。谢谢大家。针对灾区受灾群众的救助和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应急管理部下一步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今年以来,受灾群众面广量大,倒损房屋恢复重建任务也比较重,按照中央部署,下一步应急管理部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抓紧安排后续中央救灾资金。按照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前期已经安排14.75亿元中央救灾资金支持群众生产救助和倒房重建的基础上,和财政部会商尽快安排后续中央救灾资金,并加大地方救灾资金投入,让受灾群众得到切实救助。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指导支持地方推进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完善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部际协调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调度统计指导力度,督促受灾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政策、资金和资源统筹,特别是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房灾害保险和倒损民房恢复重建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整合,形成倒房重建支持合力,确保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新房。 三是强化制度衔接,发挥部门救助帮扶合力。会同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地方精准统计受灾贫困人口,共同分析研判灾害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加强和民政部门的协同,做好灾害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帮扶机制衔接,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四是提前谋划部署,及早开展冬春救助工作,尽快组织开展2020-2021年度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指导督促各地提前谋划,开展需求统计,精准安排中央救灾资金;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中央冬春救灾资金对受灾较重和深度贫困地区给予倾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过节。刚刚周部长讲到目前已累计下拨中央救灾资金25.75亿元,请问如何确保中央救灾资金更透明安全地使用?谢谢。
中央救灾资金是党中央、国务院安排用于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的救命钱,管好用好救灾资金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为确保中央救灾资金透明、安全使用,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概括起来讲是做到“四个确保”。
第一,确保有章可循。财政部、应急部修订了《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救灾资金支出范围、申请下达流程、管理职责以及绩效监督等。同时,指导各地根据暂行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救灾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二,确保公开公正。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完善本地区自然灾害救助政策,明确受灾人员救助的项目和标准,规范救助程序,做到手续齐备、账款相符,并及时向受灾群众公开,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确保精准高效。全面实行救灾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运行的监控,跟踪各地救灾资金下拨使用进度,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四,确保安全规范。督促各地配合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确保救灾资金规范、安全使用,对截留挤占、优亲厚友、中饱私囊等救灾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谢谢。刚才周部长介绍到,今年是1998年以来汛情最为严重的一年,今年的严峻形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今年的秋汛形势如何?
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李坤刚(徐想 摄)
从今年降雨和七大江河及太湖流域的水情来看,今年是1998年之后20多年来汛情最为严重的一年。防汛抗洪的形势一度十分严峻。主要有“三多一长”的特点。一是降雨量多。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雨555.6毫米,较常年同期多10.58%,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雨年份。降雨量仅次于1998年。特别是6月份进入主汛期后,全国平均降雨375.3毫米,较常年同期多13%,且极端性强、雨区稳定重叠。二是超警河流多。今年以来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751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洪水,其中248条河流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72条河流发生超过历史洪水位洪水,较近年明显偏多。三是大江大河和流域性洪水多。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流域发生18次编号洪水,长江、太湖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发生了特大洪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1998年之后,一年之内有三大流域同时发生流域性较大及以上量级洪水的只有今年。四是江河湖泊高水位时间长。7月上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全线超过警戒水位,洞庭湖城陵矶站最长超警历时60天,其中超保历时7天,巢湖超警已连续70天,其中超保历时20天,太湖超警、超保历时分别为48天、9天,江河湖泊堤防长期受高水位浸泡极易发生险情,长江中下游和淮河防洪工程共出险5237处,主要集中在支流和圩堤,共有892个圩垸蓄洪运用。 关于今年的秋汛形势,现在看绝不可小视和丝毫懈怠。从历史规律看,进入秋季后,我国西南、西北等一些省份降雨连绵,往往导致嘉陵江、汉江、渭河等江河发生秋季洪水灾害。 从预测预报看,今年秋季华西秋雨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雨量总体偏多,尤其是陕西的南部、宁夏的南部和甘肃的南部的降雨量异常偏多,秋汛形势严峻。当然,长期天气预测预报是世界难题,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将继续毫不松懈、精心组织后期的防汛救灾工作,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谢谢。刚才介绍了不少关于灾后恢复重建、救助受灾困难群众的一些举措,接下来对各地落实好灾后恢复重建有什么具体要求?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十分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将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具体安排,提出工作要求,各地政府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受灾地区人民政府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主体责任,科学开展灾情评估,统筹规划安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多渠道筹集重建资金。 二是要统筹安排部署应急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继续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措施的同时,精心谋划灾后恢复重建。要结合本地区基础设施受损情况,明确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领域、重点任务和重建项目,制定资金筹集和建材、运输、施工等保障措施。要优先安排群众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抓紧恢复基础设施功能。要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对贫困地区和受灾困难群众给予优先扶持,支持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三是完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制。要发挥防灾救灾减灾体制改革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协同配合,精心谋划和组织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按照《政府投资条例》的有关要求,对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抓紧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尽快组织开工建设。优化灾区政府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灾区集中力量抓好灾后恢复重建。 四是强化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使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地方各级财政重建资金。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谢谢。
如何保障中央救灾物资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下发到灾区群众手中?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应急管理部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我们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优势,主汛期期间,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每日会商调度机制,一般每天上午10:30会商调度,及时研判各地汛情灾情和人员转移安置情况,运用近年来建立起来的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精准掌握地方救灾物资需求,主动与受灾地区沟通对接,快速调拨救灾物资。我们不是等灾区来找我们,而是我们主动找上门,哪个地方需要我们就主动调拨。今年已先后9批次向安徽、江西等重灾省份调拨19.5万件帐篷、折叠床、毛巾被等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帮助地方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为快速将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我们主要是做到了三句话:提前准备、建立机制、快速发放。 提前准备,重点部署。在入汛前,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前启动了今年中央救灾物资采购工作,我们采购了7.5万顶帐篷、12万张折叠床等价值1.59亿元的物资,这些物资重点部署在大江大河周边以及西南和西北等灾害高风险区域,实现靠前部署、库里有物。 建立机制,及时调拨。我们根据灾情发生发展趋势,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建立救灾物资高效联动保障机制,在紧急情况下先调物资、后补手续,做到简化程序、随调随运,确保救灾物资调得快。 绿色通行,快速发放。我们与交通运输等部门签署救灾协议,对救灾物资开通绿色通道,优先运输、优先通行。同时规定各地在申请中央救灾物资的时候要明确主要的分配去向和发放方案,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运抵市县灾区一线,最大限度缩短中转时间,实现第一批救灾物资在灾后12小时内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针对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不够、产能保障不足等短板问题,推进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的体制机制,扩大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完善应急物资品种结构,优化应急物资的区域布局,加强社会化储备,提升产能保障能力,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跨部门合作,构建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二是增强防范应对重特大灾害的能力。中央财政在今年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安排28.58亿元用于中央应急物资的增储工作,重点增加中央防汛抗洪物资、中央生活类救灾物资、森林草原火灾应急物资、地震应急救灾物资等四大类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切实解决实物储备不够、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防范应对重特大灾害。 三是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健全救灾物资管理、紧急采购、联合调度使用等制度机制,解决工作机制不完善、部门对接不顺畅、信息掌握不对称等问题,不断提高救灾物资的协同保障能力。 四是提升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水平。开发建设的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已经上线运行,把各级各类的应急物资数据全部录入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开展物资采购、仓储、调拨、跟踪、发放和回收等工作,解决救灾物资管理效率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实现救灾物资全流程、可追溯、精细化管理。 谢谢。
今天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到这里,谢谢周部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再见!
来源:国新办 摄影: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