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姿态低,才有可能听到更多声音
在古代,我们知道儒道希望国家的管理体系呈现一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状态。这样君主才能一个人说话、一个人定事,大家好好地执行,这样才能做到上下统一,这样才能做到没有太多的争执,没有太多的反叛,没有流血。然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却写了一个看似遵循了这个理念,但实际上却违背了儒教原则的故事。原文开篇是这样说的: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卫候说了一个计划,不靠谱。至于为什么不靠谱,至于是什么计划,不重要,大家知道大意就好。卫侯所说的不靠谱,但是群臣异口同声地附和。子思说,我看卫国“君不君,臣不臣”,状态很差。你想那卫候说一个不靠谱的计划,群臣都众口夸赞;那卫侯说一些靠谱的计划,那群臣一定跪在地上呼天抢地说太棒了、太好了。如此和谐,为什么子思说“君不君,臣不臣”呢?
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公丘是复姓,懿子是他的名,就是那个时候的一个人,应该是子思的一个朋友。公丘懿子问子思,为什么这么说?
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什么意思?就是说CEO、国君如果自夸,那么其他人就不说话了,其他人的意见就不会呈递到君主面前了,君主就听不到了,CEO就听不到了。
如果CEO说得对,计划周全,在这种状态下自夸,已经让大家不愿意说话了;何况你说得不对,你还自夸,大家就更不愿意说话了。大家这种不说话也是助长了某种恶,说明纠错机制完全丧失。一个君主、一个CEO、一个一把手,说的一些超级不靠谱的话,因为这个机构的文化、体制——好的时候大家夸,不好的时候大家也夸;所以,到了特别离谱的时候,大家还是夸。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看事情的是非,而只是喜欢别人夸自己,那么你就太不聪明了。国君、CEO不管是非,只求别人夸自己,是太不聪明了;而你作为臣子,作为员工,你不管道理是不是对,你不管事情是不是对,而一味夸奖CEO,一味夸奖君主,你是一个非常谄媚的佞人。如果CEO糊涂,管理层跪舔,那让你们在员工之上,员工是不满意的。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国家没戏、公司没戏、团队没戏、组织没戏。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子思跟卫侯说,您的国家会越来越差,不太行了。卫侯问,什么原因呢?子思说,您说话,您认为自己说得很对,您下一层直接向您汇报的人不敢说您不对;直接向您汇报的这些大官们,说出话也认为自己说得可对了,下边的平民百姓也不敢说他们不对。
您和您的大臣们都觉得自己特别棒,而老百姓也只能说真棒、真棒、真棒。如果老百姓顺着你们说就有福,就不会被杀,就不会被放逐;如果老百姓不顺着你们说,就有祸,就被带走,就被惩罚。如果这样,善从哪里来?《诗经》上说,都说自己圣明,谁知道这个鸟是个公鸟还是雌鸟呢?《诗经》这两句诗,不也是您君臣很好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