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忆|柳寿生校友:我的高考二三事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服务每一位重大人


“我们像一群爬上山巅回望来时路的流浪汉,眺望天边云海下的千山万壑,再拍拍自己一身的尘土,我们不敢相信这一路真是我们淌过来的。”


又是一年高考季

最后一次晚自习下课的月光

笔尖在纸上的刷刷声响

飞奔出的考场

考前的紧张、考中的从容、

考后的如释重负……

当你回想起多年前的高考时

第一个涌上心头的记忆,是——


一、粉蒸肉塞地沟

高中三年是在“本县最高学府”县一中住读度过的。印象中,学生食堂的伙食是三年不变的萝卜白菜伴搪瓷碗蒸米饭,菜是五分钱一份,饭则需用自带大米兑的饭票在窗口买,虽然清苦,但对于在初中吃了三年咸菜的农村学生来说,能吃上新鲜蔬菜已经是阿弥陀佛了,所以倒也没有什么抱怨。

食堂偶尔有土豆粉蒸肉供应,至于价格嘛,的确是记不清是一角五或是三角钱一份,因为从来没有消费过,所以印象自然模糊。总之是价格不菲,毕竟我们每个月的生活费统共也就十块钱。

入学时就听师哥师姐们说起过县级最高学府的优良传统:高考三天,食堂的土豆粉蒸肉免费敞开供应。不过三年来但也真没怎么期待过这笔福利,总觉得这顿免费粉蒸肉有点“断头酒”“壮行酒”的意味——吃完这顿粉蒸肉,就该上独木桥了!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考生,转眼轮到我们迎接人生大考了,学校的传统福利如期大放送,可土豆粉蒸肉没有给考生们带来大快朵颐的快感,倒是堵塞了宿舍门前的地沟——真的吃不下,实在吃不下,不是某一个人吃不下,是几乎所有人都吃不下。宁可吃咸菜或者干饭也吃不下粉蒸肉;不是味道不好,是胃口不好;原因嘛,也许是因为焦虑,也许是因为太烧脑,还可能是天气太炎热。话说我们的高考是1986年7月的7、8、9三天,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后来据说是国家为了体恤考生,把高考提前到了6月7日,并且只考两天,可惜我等没赶上。


高中毕业合影


二、化学试卷惊现“撞题”

我们班的化学老师是一位矮而微胖看上去体型敦实的中年男老师,实话说我觉得他的课讲得一般,再加上有一次我午觉睡过了头,而下午的第一节恰好是化学课,进教室喊报告时因为中气不足被老师尅了一顿,从此对化学课更多了一份抵触。每次上化学复习课的时候,坐在最后一排的我,情愿按自己的计划复习,也不太愿意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

依稀记得化学考试是排在最后一天的下午,也就是整个高考的收官战。因为经历前面6场的磨砺,考化学时心态也平和多了,整个过程比较顺利,几轮模拟考试下来,考场节奏的掌握也有点游刃有余了。直到我做到最后一道压轴题时,刹那间有一种五雷轰顶顿足捶胸之感:天哪!这道题不是那次复习课上老师讲过的那道题吗?可我偏偏没有认真听,只隐约记得计算结果,可光有结果没有解题演算过程也是不能得分的。12分的压轴题啊!如果我当时认真听讲了,这唾手可得的12分该力压多少人啊……当时那份刻骨铭心的懊悔,三十六年过去了依然余波未平似的。

幸亏我及时冷静下来,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下演算,当最后的结果快要出来时,我终于长吁一口气!因为化学计算题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已知数都是精心设计好的,以确保最后的解题结果是一个整数,或者是一个可以除尽的小数,不太可能是一个分数,当我最终得出一个整数解时,那份释然就跟几分钟前的那份懊悔一样刻骨铭心——那真是堪比劫后余生的庆幸。

虽然化学并不是我最喜欢、最擅长的一门课,但却是我高考发挥得最好的一门课,满分100,我考了93。而我们班的化学老师更是一战封神,一向在化学教研组不温不火寂寂无闻的他,次年即被提拔为教研组组长。


三、最后一夜丈量县城

进入高三后,每个考生对自己的定位基本渐渐清晰起来。自己大概能考多少分,够上哪所大学,喜欢什么专业,基本考虑成熟了,当然最终还是要看高考的实际发挥如何。

那一年,一中校园里的竹桃如期绽放,幽香四溢,各高校的招生海报也纷至沓来,张贴在教学楼的山墙上,悬挂在林荫道的梧桐树间。每一次浏览,海报上那些绿树掩映着的校舍一角、气势恢宏的操场,敞亮的教室……都撩动着我们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也激发着正在冲刺阶段的我们的昂扬斗志。

我们那一届是第一次实行“估分填志愿”,高考结束后,随即公布标准答案,考生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对照标准答案估算分数,而在分数尚未公布、分数线尚未划定时,就要填报志愿,据说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好大学能招到好生源。具体是基于什么逻辑、最后是否达到初衷,考生是无从知晓了,只是突如其来的改革让我们那一届的考生当了一回小白鼠,深切的感受到了志愿填报方式的改革给考生带来的困扰。

实话说,虽然我在化学考试上表现神勇,但对于整个高考的发挥我并不满意。数学试卷是历年最简单的,可我偏偏没有发挥好,许多大题都在半道跑偏,物理是史上最难的一次,考生普遍感觉不好。一向稳定的语文,也感觉底气不足。初略估计下来,感觉自己只怕连普通本科都上不了,可我考前的目标是555分上武大的……

7月9日那一晚,我们几个感觉不太良好的同学,用脚步把县城的周长丈量了一遍。县城规模本来不大(估计还没有重大A区面积大),路灯昏黄阑珊,车辆稀少。我们把城东的316国道、城北的县级“高干”私房区、到城西的火车站、城南的南门桥转了个遍。一路上大家都不怎么说话,只是有一句没一句地纠结着一个艰难的命题:如果没考好,到底要不要复读?其时,众人心情如街灯晦暗,现场气氛如夜色凝重。回到一中大门时,其中一位忽然大喝一声:“老子坚决不复读!哪怕只考个中专,老子也去上!”

此君一声吼,就像是炸爆米花的师傅开启了旋转炸锅的阀盖,“嗵”的一声,高压气浪裹挟着爆米花喷薄而出,这是三年寒窗苦读积攒下来的全部压力的释放,而我们所有的人似乎都从这一声炸响中做出了选择。我们像一群爬上山巅回望来时路的流浪汉,眺望天边云海下的千山万壑,再拍拍自己一身的尘土,我们不敢相信这一路真是我们淌过来的。

人生的许多艰辛,在你正在经历它的时候,往往不以为意,只有当你走出那段岁月再回头看时,你反而会感到后怕,继而庆幸,最终你会因为人生的这段经历而感到自豪。


军训返校后柳寿生校友(中间)与高中班级里一同考入重庆大学的三位同学在五教黄角树下合影



后记

我的高考总分是557,比我估计的分数高了15分,这个分数超过了我的第一志愿重庆大学的分数线,使我成为当年高考幸运儿中的一员,从此也开启了跟重庆大学情定一生的缘分。





文字:86级机一系 柳寿生

图片:校友提供

编辑:杨欣昕

    往期回顾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  服务  发展  共赢

凝聚校友之力 构建校友之家

风华重大幸与君同  青春昭华筑梦为弘

设置“星标引导”,第一时间接收更多校友资讯

长按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入重大校友小程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