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和面上基金申请项目应聚焦于“小而精”的科学问题
作者:秦四清
近几天,貌似基金申请者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青椒”发来的一两个青年或面上基金本子,让我把把关,提提意见。作为一位“老江湖”,如能帮助TA们提高本子写作质量,助其“中标”,自然是乐意学“雷锋”滴。
看完这些基金本子,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拟申请项目研究的问题太多、太泛、太大,想以“大而全”取胜,这既是申请者难以完成的任务,又是基金申请的大忌。即使基金重点项目,也提倡面向“小而精”的科学问题,至于青年和面上基金项目申请,更应如此。
例如,某拟申请的面上基金项目,研究软岩隧道底鼓机理,研究的时段从设计、施工到运营期间,内容包括软岩特性、地下水、荷载、支护时机和方式对底鼓机理的影响,想把所有问题一网打尽。我毫不客气地指出“该申请涉及的时间跨度(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太长,研究的问题太多、太泛,但看不出杀手锏在哪里。此外,未从众多影响底鼓的因素中提炼出一两个关键因素,觉得像大杂烩。这对面上申请项目是不合适的,贪大求全是基金申请的大忌。建议理顺下思路,找出个可行的、小的、且是瓶颈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方能说服评审专家。”
基金申请项目未中标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申请者没有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或者凝练出的科学问题“欠火候”。
那么,关键科学问题的内涵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得满足:
(1)若向前推进一步或解决之,有重要意义;
(2)属于制约某具体学科领域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旦找到正确的“突破口”或开启“那把锁”的“钥匙”,则势若破竹,能深入揭示隐藏在“黑暗”中的自然现象演化奥秘。虽然自然现象的演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往往“万变不离其宗”,找到了这个“宗”,就等于找到了“突破口”或“钥匙”。
多数情况下,申请者提出的科学问题虽有重要意义,但太泛不具体,看不出“突破口”在哪儿,说明对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不到位,容易被评审专家“灭掉”。
所谓抓住了关键科学问题,往往是找到了那个“宗”,“宗”往往是“小而精”的问题。所以说,要想基金申请项目中标,在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方面要多下功夫。凝练的科学问题够“火候”,往往出乎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的申请项目如果具有可行性和申请者有一定的科研基础,还愁不中标吗?
链接地址:
版权声明
资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