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全网围观!4位湖南人现场见证
据悉,4位湖南籍航天人
参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任务
在各自岗位上见证了发射全程
随着火箭升空,逐渐散去的人群中有个4岁的萌娃定定地站着,任爷爷奶奶怎么劝说都没用,他要在参观场坪继续等待,直到爸爸妈妈来接他。
他叫安安,是标准的“航二代”。他的爸爸李帆在本次任务中担任勤务保障系统指挥员,妈妈刘巾杰则是测发三大系统之一控制系统的重要操作手。
湘妹子刘巾杰一家。长沙晚报通讯员 徐斌如 供图
天已黑,刘巾杰还在测试大厅进行数据比对复盘。实际上,按照工作计划,火箭点火前1小时她从塔架撤离,可以抱着安安一起看发射,可是长期养成的工作习惯让她调转方向,赶往测试大厅——她希望把测试数据再“过一遍”。
从长七首飞到天舟二号发射,刘巾杰几乎经历了控制系统各个岗位。她在每个岗位都很拼命,忍受着膝盖积液每天上下16层的脐带塔没喊一声疼。因为每次测试都会产生十分庞大的数据记录,2017年,刘巾杰感到仅仅依靠人来判断很容易出现遗漏和误判。她是湖南辣妹子性格,敢想敢干,当时产假还没有休完,就开始了课题研究。
扎实的数学专业功底有了用武之地,对控制系统各测试阶段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后,她利用大数据技术研制出数据快速判读系统,实现了各项数据一键生成,异常数据一目了然。控制前端岗位工作空间狭小,要同时观察5个机柜数十个指示灯状态,她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指示灯异常一键报警……
在解决一项项重大难题的过程中,刘巾杰的科研团队不断壮大,控制系统“一姐”的称号不胫而走。
刘巾杰透露,自己现在的目标是早日成为控制系统指挥员,完成控制系统女一号到全系统NO.1的转变。而小小年纪就见证了多次火箭发射的安安,也发出了“以后要造火箭”的稚嫩宣言。
“ 01转发射。”
“5、4、3、2、1,点火!”
“点火!”
……
控制系统指挥员张博复述完点火口令后,静待几秒,只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缓缓升空。望着腾空而起的火箭,张博的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在控制系统指挥员岗位上的成功首秀,让他紧绷多日的神经终于放松了。
来自湖南邵东的80后张博,2012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文昌发射场测试发射室,主要从事新一代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工作,为控制系统初期软硬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次天舟二号任务中担任控制系统指挥员。
“控制系统被誉为火箭的大脑中枢,主要担负着火箭飞行中姿态控制、确保航天器精确入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能否高精度入轨、与天和核心舱精准对接,取决于火箭能否实现‘零窗口’点火发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失误。”他说。
控制系统指挥员张博(右一)在测试大厅工作。长沙晚报通讯员 徐斌如 供图
因为是首秀,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张博常常告诫自己“流程上差一秒,太空上差千里”,要确保“零窗口”发射,就要常怀敬畏之心,确保每一项状态符合要求。
为了练好看家绝技,他白天与岗位人员一起梳理任务流程、检查各岗位设备状态,晚上进行数据复查,回想当天工作是否有纰漏,常常加班至深夜。正是勤勉与汗水,让他不断成长。
“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历练,每完成一次任务就多了一份荣光。控制系统指挥员的工作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合理地分配精力,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更高效地协调解决问题。”深夜中,他激动地说。
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直奔寰宇。遥测设备跟踪正常,送出精准测量数据,看着屏幕上光滑的遥测曲线,在指挥控制大楼数据处理间的车著明,和在指挥控制大厅内的车云力,放松了紧张的心弦,不约而同地展露出成功的笑颜。
车著明和车云力是文昌发射场上的一对航天父子档。任务中,他们一个忙碌在指挥控制大楼的数据处理间,坚守数据海洋;一个在测试场坪,时刻关注设备的参数和状态,奋战在遥测一线。虽然他们同属测控系统,同在发射场工作,但工作忙碌且岗位不同,天舟二号任务启动以来,父子俩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曾见面了。
筑梦“天舟”,文昌发射场有对航天父子档。张征宇 黄文强 摄影报道
儿子眼中的他:是电脑前枯坐的背影
车著明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偏远的山村。1986年中专毕业后,他在一家氮肥厂上班,后来,他通过自学自考取得了专科文凭和本科文凭。
1993年,从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车著明来到了西南边陲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事火箭飞行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工作,一干就是28年。从“北斗”到“嫦娥”,从“长三”到“长七”,从“天问”到“天和”……虽然已经参与执行了139次航天发射任务,车著明追随星箭腾飞轨迹那忘我的眼神,依旧如同第一次执行任务那样坚定认真。
车著明工作繁忙,小时候的车云力特别不理解父亲,他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不常回家”和“在电脑前枯坐的背影”。后来,车云力从母亲的口中得知,父亲是一名航天专家,还曾被推选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父亲勤奋好学,中专毕业后,利用工作之余自学大学课程,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一坚持就是6年。”说起这些,车云力的语气透出对父亲由衷的敬佩。
从遥测快速处理、可靠性概率分析、轨道精度分析、轨道计算,到测控系统总体论证、发射任务中的实时及事后数据处理等,20余年来,车著明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姿态,冲锋在航天测发的一线,先后排除和解决综合轨道速度跳点、轨道半长轴误差等十数项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火箭发射。
父亲眼中的他:有一股螺丝钉般的钻研精神
“在父亲眼中,航天事业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长征路,自立自强、奋斗不止。”车云力坦言,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为他埋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让他坚定地踏上航天事业这条长征路。
2016年,车云力从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追随着父亲的足迹,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了文昌发测站一名遥测系统助理工程师。子承父业,让车著明颇感欣慰。车著明身上螺丝钉般的钻研精神也传递到了车云力身上。
2017年,天舟一号发射前,车云力所负责的设备显示出现异常。“目标当时没有动,发送过来的报告数据应该是零,但显示测速却在零点零几米每秒的范围波动。”车云力和同事发现这一偏差后迅速查到问题,“多台计算机共用一台显示器,显示软件不能正确识别设备,导致显示异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车云力加班加点琢磨发送数据格式,研究网络协议,写出了数据发送故障诊断软件,确保了显示软件正常运行。
任务成功的那晚,回到家中的父子俩举起椰汁碰杯,不善言谈的车著明难得表扬了儿子,反复叮嘱他以后一定要干得更好。车云力默默点了点头,感觉自己追梦奋斗的劲头更足了。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