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山”实践看杭州 | 西溪模式,全球样板!

杭州生态环境 杭州生态环境 2022-07-02


第二期西溪模式,全球样板!


西溪湿地占地11.5平方公里,被誉为“杭城之肾”。经过湿地净化,流入贯穿杭州城市京杭大运河的水体已达Ⅱ类,形成西湖、西溪“双西共舞”新局面,描绘了美美与共的生动画卷。


近年来,杭州市以原生态为核心,用“两山”理念引领经营西溪湿地,探索了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模式”之路。



共治共享绿色空间


曾经的西溪湿地,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厂房和民居散乱,原生的湿地景观受到破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城市扩张,西溪湿地迎来了大量的房地厂商。厂商的开发建设加上当地的养猪产业,对西溪湿地的水质造成了不小影响。











自2002年起,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把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列入了“十大工程”,开始实施生猪“禁养”、生活垃圾外运处理等措施,西溪湿地的环境综合整治就此拉开帷幕。
通过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科学配水、生物治理等“四管齐下”,西溪湿地的水环境大大改善,湿地水质由2005年开园前的劣Ⅴ类提高到现在的Ⅲ类,核心区域可达Ⅱ类;西溪湿地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PM2.5  年平均限值为35.5微克/立方米;每日负氧离子含量在1400个/立方厘米上下生物多样性也显著增加,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









在整治过程中,杭州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最大公约数,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使西溪湿地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福地。
目前湿地旅游发展公司有70%员工为原住民,湿地经营户有70%为原住民,保障原住民充分享受湿地发展成果。此外,湿地还划定1.2平方公里全年免费开放区域、实行杭州公园IC卡免费入园等政策,将西溪湿地打造成一个“人民的大公园”。



做精做细生态旅游


今年4月1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迎来鲜花盛宴——“花朝节”,近千平方米花园里朵朵鲜花争相开放,喜迎宾客,市民游客走进湿地花海,欢度美好时光。
花朝节是西溪湿地一年一度的节日活动,至今已经举办10年。每到这时候,上百种药用类、保健类花卉植物集中展示,吸引大量宾客造访。春天踏青赏百花、夏天采菱看莲、秋天看红柿子芦苇荡、冬天探梅看雪,一年四季,西溪湿地里总有看不完的景色。而西溪湿地的美景,也促进了它的生态旅游发展。











近年来,杭州市坚持“原生态+适度利用”的工作理念,做精做细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研学旅游、体验旅游等旅游经济。除了花朝节外,西溪湿地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举办了洪园火柿节、龙舟文化节等传统节日活动。
为了更好为游客服务,今年五一假期,西溪湿地还拿出了“黑科技”——无人机“零云一号”。它是西溪湿地全新推出的景区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在西溪湿地的绿堤天空飞行,利用实时图传技术,将所监控到的人流画面实时推送到园区监控显示设备或园区管理人员移动终端,让管理人员根据景区人流具体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自2005年开园以来,累计服务游客4500万人次,形成了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带动周边共生共荣


如今的西溪湿地,不仅是外地游客前来杭州的打卡胜地,其周边也是不少杭州市民居住生活的首选之地。环境变好了,游客变多了,也带动了周边的发展。











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阿里巴巴、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西溪谷等名校名企名园纷纷落户湿地周边,新兴住宅集聚区吸纳常住人口20多万人。杭州市以树立湿地和周边一盘棋理念,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环境优势,带动周边发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
目前,“西溪模式”成为国内外争相效仿的样板。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前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实地考察后认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这项宏大工程,为全球其他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