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代流量黄子韬们想靠作品出圈,究竟有多难?

吃瓜小妹 8号风曝 2020-09-03

8号风曝

有趣/有撩/有聊/有料


堪称是微博最忠实明星用户的黄子韬——一年改了5次名字,一条微博编辑了100次,在微博规则上限疯狂试探的他,昨天宣告要,退,出,微,博,了。

 

说是退出也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以后黄子韬的微博只会有广告,而不会有他想说的心里话。

              

大概是为了表达心意之坚定,目前黄子韬微博被删到只剩7条,关注也通通清零。

 


是什么,让他如此决绝地不留退路?

 

这,大概和黄子韬想说的“心里话”有关。


快凌晨2点了,他仍然没有睡觉,而是在微博上感慨,新歌不打动除了粉丝以外的人,不如好好当个戏子去吧。

 

未了,他还点出了烦恼所在做音乐这么久,付出这么多,却没有一首出圈的歌。

 


黄子韬曾在无数场合说过,自己想做C-POP(中国流行音乐)——

 

他在采访中强调,“跟着黄子韬,跟着C-POP,我要让(中国)音乐起来。”;

 

他把微博名字改成了“CPOPking-黄子韬”;

              

就连歌词也是,“音乐流在我的生命中,就像血液一样流动。”还要暗戳戳地,借用剧中人的嘴说出来,“这是我真正的梦想”。


       

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自打从韩国归来之后,发了20+首歌,开了4场演唱会。

 

数量可观。


但真正成为流行的,却不多。

 (不完全截取)

 

是黄子韬的付出不够多吗?

 

当然不是。

 

去年6月,黄子韬曾暂停过一段时间的演艺事业,不上综艺,不拍新戏,要专心做音乐。

              

为此,他在7月成立了娱乐公司,专门负责自己的事业版图规划。

 


然而,比起黄子韬一直致力却不出圈的音乐,他更出圈的瞬间可能是——

 

“我不会就这样轻易地狗带”



 “我是一个小精灵”


 

 

 都和音乐无关。


“不能出圈”——看起来是黄子韬的心里话,可更像是他的自嘲;看起来是他晚上睡不着觉的原因,可更是以黄子韬为代表,初代流量们的焦虑
 


2014年,这边的吴亦凡和鹿晗双双归国,那边的李易峰化作《古剑奇谭》的百里屠苏,而TFBOYS也第一次登上《快乐大本营》……


至此,流量时代的帷幕正式拉开,流量艺人的概念自此初具雏形。

 

熟悉的人,一定也知道不少圈内的流量代号。

 

“归国四子”,指的是吴亦凡、鹿晗、黄子韬、张艺兴。


四位曾在韩国男团EXO的中国成员,前三位陆续解约回国,剩下的张艺兴虽然尚未解约,但发展重心也逐渐偏向了国内。

              

“四大”,指的是李易峰、杨洋、吴亦凡、鹿晗。


那一年,李易峰有吸粉无数的《古剑奇谭》,而杨洋也有让他一夜蹿红的《左耳》。

 


至于“三小”,就是年纪最小的TFBOYS,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

 


抛开尚未定型的“三小”不谈,在流量形成之际,其他6位都有着高度共同点,颜值很高,人气很高,年纪也不大,都是1990年前后出生,彼时正是24、25岁的年纪。

 

除了杨洋是演戏出道外,剩下的几位,或多或少都和音乐离不开关系。吴亦凡、鹿晗、黄子韬、张艺兴是唱跳男团出身,李易峰则通过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开始被人认识。

 

然而翻看他们5年来交上的成绩单,能称得上出圈的歌曲,可能也就是吴亦凡的《大碗宽面》。

 

或许,我们今天能发出如此疑问——为什么初代流量们想靠作品出圈,这么难?

 

①环境:衰落的乐坛

 

华语乐坛被唱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各大音乐app上,排在播放量前几位的,仍然是那批叫得上名字老歌手的歌;

 

去KTV里,小妹也好多年都没点过新歌了,十多年前的老歌更让人亲切;

 

……

 

华语唱片鼎盛的时代,堪称是“神仙打架”一般热闹,同时驾驭R&B、乡村音乐和中国风的周杰伦,被誉为“行走的CD”的林俊杰,还有梁静茹、光良这样的情歌天后、情歌王子前来凑热闹……


       

但是诸多的原因——可能是高质量原创歌手减少,可能是比比皆是的抄袭翻唱,可能是流量的疯狂涌入,也有可能是制作音乐的门槛逐步提高……

 

如今,霸占2018年度十大金曲榜单的已经换了一批人。


       

回顾整个2018年,真正能称得上出圈的,反而是各式各样的抖音神曲,或者是《卡路里》之流。

 

魔性,洗脑,不按常规出牌。

 

周杰伦虽然还在,但做出的歌已经是被嘲笑“周郎才尽”的《说好不哭》了。

 

未免有几分落寞。

 

②转型:半路出家去演戏

 

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以歌手身份出道的明星们,都半路出家,演起了戏。

 

演戏,既是曲线救国的路线,也是转型的必经之路。

 

娱乐圈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选秀节目、影视剧每一年都在制造新的流量艺人:前年是胡一天,去年是蔡徐坤、朱一龙、邓伦,今年则换成了李现、肖战和王一博



新生代偶像越来越年轻,个个都是20岁出头。而反观初代流量们,李易峰32岁,鹿晗、吴亦凡也摸索到了30岁门槛,昨天的小鲜肉,很快就变成今天的风中腊肉。

 

如果不转型,等待他们的只有被代替、被抛弃、被遗忘。

 

但,靠着演戏这条路,就能出圈了吗?
 

迈出这一步后,目前只有李易峰算得上成功,一部《动物世界》让他翻了身;杨洋尚也在路上,耍帅剧接得少了,而是演起了军旅题材,昨天刚因为一组军装路透照上了热搜。

其他人呢,《上海堡垒》让鹿晗的口碑票房双扑街,黄子韬在各种电视剧里继续中二……


③流量:这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今年出现了很多论调,或者是“流量即原罪”,又或者是把流量和实力差划上了等号。

 

其实,流量并不是贬义词。

 

有流量,是一件好事,代表着有很多的人喜欢你。品牌方更是喜闻乐见,既自带了宣传效果,也有人愿意为之买单,想要合作的第一人选便是你,无形中能带来更多机会。

 

但,流量又是一把双刃剑。

 

这两个字,容易让人以偏概全。在流量的冲击下,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好感,而是带着鄙夷和挑剔的目光,扫描着眼前这具“没有内涵的花瓶”。

 

举个例子吧,同一部电影,同一首歌曲,大众如果一看到写着流量的名字,他们会摇手拒绝,“我们不约不约”;可若把流量名字掩去,说不定还会夸上一句,“哎哟,不错哟”。

 

先入为主的流量壁垒,已然形成,而这也是初代流量们,必须面对的,必须打破的。

 

④粉丝:待在我们的温室

 

在童话里面,皇后拥有着一面魔镜,无论怎么问,它总会夸: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就是皇后你啊。

 

这面魔镜如果放到了娱乐圈,便是粉丝,他们扎堆而来的赞美之词,一天能碎上八回。

 


不管偶像们拿出了什么作品,他们总能够不留余力地捧场,写好评、下订单、刷数据,塑造出了很出圈、很受欢迎的假象。


随便搜了初代流量们的音乐成绩单,能看到这样的字眼——

 

黄子韬首张个人数字专辑《T.A.O》,一经发行便刷新内地数字音乐专辑首日销售最高记录;

 

鹿晗首张数字专辑《Reloaded I》,销量突破300万张,成为首个殿堂金钻唱片;

 

……

 

无一例外,都和金钱、和销量有关系。

 

假象泡沫之下,不是真正的国民度,而是粉圈内部的自娱自乐。明星们若想从如此的人气幻觉中清醒,太难了。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黄子韬一直在努力做音乐,粉丝给予的评价也可圈可点,可是他还是会感慨“出不了圈”吧。

 

毕竟在一般人眼中,他们仍未产生能让大众认可的作品。


所谓的流量,就像是吹得鼓鼓囊囊的气球,看上去丰润无比。其实呢,一戳就破。

 

不过这样的焦虑,倒是好事。

 

30岁的大关近在咫尺,如何在流量大洗牌之际,走出安全区和舒适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从而不被人遗忘。


这,恐怕是黄子韬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这里还有你想看的精彩




记得“在看”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