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元扶持创业,1.5亿元奖励研发,西安10举措打造最优科创生态
lemonvc-MXL(微信)
service@lemonvc.com(邮箱)
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期间,西安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全方位介绍西安高新区推进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并发布《西安高新区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最优发展生态10条支持政策》。
落地一批优质项目 搭好创业孵化平台 建成企业培育体系
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
会上介绍了高新区推进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据介绍,今年6月15日,高新区召开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启动大会,并发布《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3年)》,以“123489”为总体思路,推动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123489”即以“支持硬科技研发——畅通硬科技转化——培育硬科技企业——做强硬科技产业”为核心主线;突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链融合”;持续推进“转化一代、突破一代、探索一代”三代技术,率先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持续推进四大硬科技产业集群的引领性布局,实施八大强链行动,落实九项重点任务,打造一流硬科技创新发展生态。
截止目前,高新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已取得四方面进展:
一是紧盯硬科技研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一批与产业强关联性的大科学装置和高能级的基础科学研究平台、重点创新项目相继落地,如中国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中国首套自主产权GPS芯片组、首个全球无线通信安全国际标准等;同时,西安高新区深化打造硬科技创新平台,现已支持打造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型研发平台311个,其中国家级44个,支持建设空天动力研究院、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186个。
二是加速硬科技转化,打造创业孵化主阵地。
目前,高新区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式创业孵化体系,建成国内首个“硬科技”孵化平台——中科创星,打造众创载体总计154家,总面积达751.49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4家,众创空间77家;“技术经理人”、“科技大市场1+3服务体系模式”入选全国改革创新案例,并进行全面推广。
三是培育硬科技企业,打造创新主体聚集地。
高新区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硬科技企业梯度成长培育体系,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举,规模壮大与能力提升并重。目前,有效期内高企达2513家、科小企业累计认定突破5000家;推广“西光模式”,累计培育305家典型硬科技企业。
四是做强硬科技产业,打造产业升级引领区。
高新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4561”现代产业体系,其硬科技产业形成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为主导,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全面发展的格局;围绕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成立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等6个工作专班,围绕新兴产业成立“五大新兴产业工作专班”,成立产业联盟11个,现已集聚了华为、三星、中软国际、通用电气等世界级企业。1-7月份,西安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达36.7%。
据了解,高新区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新定位、新要求,确立了未来五年“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实施2020、2022、2025“三步走”,到202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硬科技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硬科技企业超过300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硬科技技术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硬科技上市企业超过30家,全力为建设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西高新样本”,作出“西高新贡献”。
1亿元扶持创业 1.5亿元奖励研发 1万套安居房加快筹建
人才特区创新之城建设稳步推进
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方面,据介绍,去年9月以来,高新区贯彻落实西安“十项重点工作”部署要求,出台《西安高新区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确定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人才链”的主攻方向,明晰了“五招聚才”“五招兴业”行动路径,聚焦“打造人才特区、建好创新之城、构筑产业高地、当好工作示范”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领域、金融科技融合三方面实施有力举措并取得良好成效。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高新区通过构建宜居宜业环境、打造干事创业平台等“五招聚才”,聚焦引育用留关键环节,人才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注重顶层设计引领,出台《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行动方案》,同步配套10条支持政策,给予人才创业项目运营补贴、股权投资等最高1亿元扶持;
建强干事创业平台,引进全国第二家、西部首家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等国际化研发机构17家,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平台等人才载体110多个,每年拿出1.5亿元奖励区内企业核心研发人员;
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新建50所学校、改扩建87所学校,新增学位7万余个,有效解决区内人才子女就学需求,2022年将筹建人才安居房1万套,不断提升人才“太太指数”“奶酪指数”。
去年9月以来,高新区新引进和培育ABC类高层次人才77名,认定DE类人才1万余名;培育产业领军、企业经营管理等“五支人才队伍”2000余名,培养培训先进制造、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领域紧缺人才超过1万名。
在科技创新领域,高新区抢抓创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历史机遇,通过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推动校院军地融合等“五招兴业”,大力促进“政产学研用金介才媒”九位一体融合发展——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电子谷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校院军地融合发展。目前,高新区聚集国家级创新平台9个,新型研发机构186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06家;
加强孵化载体建设,支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构建“一核三极七园一廊”硬科技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园、硬科技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周期物理承载空间。目前,高新区建成以中科创星、阿里云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双创载体15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8家;
提升成果转化服务,以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示范园区”为契机,持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去年9月以来,高新区实现技术交易额超过400亿元,新增PCT专利申请量50余件,组建超过300人的技术经理人才队伍。
在金融科技融合方面,高新区依托“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不断健全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纯信用、知识产权贷款,金融科技互乘效应持续放大——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产业招商+政策研究+金融创新+风险监管+投资服务”全链条服务平台,以丝路前海园等为载体,引入800亿元建设硬科技示范区。去年9月以来,高新区企业直接融资额超过230亿元,新增各类创投机构290家,引进总部、要素平台及中介服务机构20家;
强化金融助力科技,全方位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发展。今年以来,先后创造了年度首家上交所上市、首家创业板上市、首家科创板登陆、首家“精选层”挂牌等多项全省第一,上市硬科技企业4家。
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推动校院军地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以更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充分挖掘好、利用好区内人才科技资源,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助安居保就学强奖励激活力
10条政策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生态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还重磅发布了《西安高新区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最优发展生态10条支持政策》(以下简称《政策》)。
《政策》条款内容主要分为十条、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才奖励与服务部分,包含“全面扶持,释放创新创业动能”“树立典范,表彰突出贡献团队”“多措并举,硬核助力人才安居”“后顾无忧,全面保障子女就学”“多管齐下,做好医疗健康保障”“全面兼顾,创新人才礼遇举措”六条支持政策。第二部分为人才引进及发展平台奖励部分,包含“加大奖励,拓宽引才育才渠道”“搭建平台,提升人才培育水平”“筑巢引凤,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赋能市场,发展人力资源产业”四条支持政策。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政策》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是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容。在广泛征求人才、企业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政策》结合高新区托管实际及发展定位,提出建设产业领军、企业经营、金融管理、社会综合和专业技术等领域在内的五支“硬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特别是扩容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人才,凸显出高新区的人才特色。
二是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围绕人才“引育留用”等重点环节,加大支持力度,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例如,在人才奖励方面,根据人才对高新区贡献给予人才津贴;在人才创业项目方面,在项目运营过程中给予综合支持;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一事一议、上不封顶。
三是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政策》为人才安居乐业、无忧生活提供全面保障,例如,在子女教育方面,全面解决硬科技创新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问题;在住房保障方面,构建以商品住房、人才公寓、人才公租房为主的人才住房供应体系,形成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人才安居格局。
据介绍,下一步,高新区还将出台政策实施细则,打造更加完备的人才创新发展生态,为高新区加快陕西“三个经济”发展、推进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贡献高新力量,助力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进入专家人才服务网,浏览更多优质服务。
• 云路演|三英精密:洞察本真,还原视界,国产X射线三维显微CT引领无损成像检测新时代
你的一个“分享”
让我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